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大漠戈壁變身綠電“藍海”——新疆全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3-07-24 09:5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李 慧 王藝釗

  獵獵長風、漫漫黃沙;人跡罕至、寸草不生,這是昔日茫茫戈壁的固有麵貌。如今,隨著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起,貧瘠的荒灘沙漠一改往昔模樣,正在變身綠電供給的“藍海”。

  來自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達5026萬(wan) 千瓦,突破5000萬(wan) 千瓦,裝機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數據背後,新疆新能源產(chan) 業(ye) 迎來哪些發展機遇?如何確保新能源發電“發得出”“送得走”“用得好”?記者為(wei) 此進行了一線采訪。

  一係列重大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作為(wei) 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產(chan) 基地,新疆具有突出的“風光”資源優(you) 勢。在能源安全保障體(ti) 係建設中,新疆明確將新能源作為(wei) 未來發展方向,為(wei) “三基地一通道”建設注入更多綠能。

  如今的新疆大地,新能源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一係列重大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走進哈密市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一期年產(chan) 10吉瓦單晶矽棒和N型矽片的項目進入施工收尾階段。這是哈密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清電矽業(ye) 有限公司在產(chan) 業(ye) 鏈建設中交出的重要答卷。

  項目經理周彥銘介紹,一期項目共投資40.2億(yi) 元,逐步達產(chan) 後,可帶動當地就業(ye) 1300人左右,年產(chan) 值約17億(yi) 元。

  在哈密市伊吾縣淖毛湖鎮的一片戈壁中,一座錐形塔高聳入雲(yun) 。這並不是傳(chuan) 統的火電冷卻塔,而是中電工程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

  與(yu) 傳(chuan) 統光伏發電不同,這一光熱發電項目,由14500多塊五邊形定日鏡,以同心圓的形式圍繞著中心吸熱塔,將陽光反射到吸熱塔上把熔鹽加熱,從(cong) 而將熱能轉化為(wei) 電能。

  在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中建二局承建的魯能阜康市多能互補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項目1000餘(yu) 名建設者頂著酷暑,日夜奮戰,全力攻堅。

  “截至目前,項目各工區每天都在刷新組件安裝紀錄,項目部成立了質量監管領導小組,對每日完成量進行全方位質量監察和抽檢,確保進度與(yu) 質量管控要求。”項目執行經理徐濤介紹,“光伏+治沙”“光熱+治沙”的發展模式,將充分放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光伏項目建成後荒漠治理麵積達37000畝(mu) ,將全麵提升當地新能源、文旅、農(nong) 牧、儲(chu) 能業(ye) 的經濟效能。

  近年來,新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初步實現了新能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利用,新能源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壯大。僅(jin) 今年上半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達701.7萬(wan) 千瓦,是2022年同期數據的10.5倍,創造了多個(ge) “曆史之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黨(dang) 組成員,自治區能源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晨陽介紹,目前,新疆已集中建成哈密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及準東(dong) 、達阪城、百裏風區等10餘(yu) 個(ge) 百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集聚區,在建新能源規模超7000萬(wan) 千瓦,為(wei) 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產(chan) 業(ye) 鏈加速形成

  前不久,晶品12吉瓦高效單晶矽棒及矽片項目在新疆克拉瑪依市烏(wu) 爾禾區完工投產(chan) 。該項目將有效拓展新疆單晶矽產(chan) 業(ye) 鏈,填補新疆高效單晶矽棒和單晶矽片生產(chan) 的空白。

  新疆是多晶矽料生產(chan) 大省,多晶矽企業(ye) 矽料產(chan) 能占全國矽料產(chan) 能的60%以上,但單晶矽棒的生產(chan) 卻是新疆矽產(chan) 業(ye) 鏈的薄弱環節。

  “新疆地域遼闊,太陽能資源豐(feng) 富,是國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並且鄰近中亞(ya) 國家,高效單晶矽市場前景廣闊,我們(men) 對在新疆投資充滿了信心。”新疆晶品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春成說。

  無鏈條,業(ye) 難興(xing) 。從(cong) 光伏電站的建設與(yu) 運營到單晶矽片生產(chan) ,新疆推進新能源及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組合發力,深入推進延鏈補鏈強鏈,新能源全產(chan) 業(ye) 鏈正在加速形成。

  李晨陽介紹,目前新疆新能源產(chan) 業(ye) 從(cong) “十四五”初的快速布局階段轉入加快建設階段,產(chan) 業(ye) 基礎不斷夯實。今年以來,新疆在全麵梳理新能源項目實施情況的基礎上,研究製定了推進新能源及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加快推動抽水蓄能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新型儲(chu) 能配套政策、做好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項目建設等政策文件,推動電源側(ce) 、電網側(ce) 、負荷側(ce) 、調節側(ce) 係統協調發展。

  政策的傾(qing) 斜吸引了多家大型企業(ye) 來疆發展。2022年以來,中國華電、中國能建、中材科技、國投電力、華潤新能源、上海電氣風電集團、中車時代電氣等70多家國內(nei) 知名企業(ye) 攜一大批光伏產(chan) 業(ye) 項目落戶新疆,促進新疆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步入快車道。

  “目前,新疆正在推動新能源與(yu) 儲(chu) 能、煤化工、石油化工、電動汽車、新材料等產(chan) 業(ye) 集群耦合聯動發展,積極擴大新能源製氫示範規模,大力培育本土光伏矽基、風電及輸變電裝備研發、生產(chan) 、配套組件、運維服務等上下遊全產(chan) 業(ye) 鏈,形成以負荷帶動電源、創新鏈帶動產(chan) 業(ye) 鏈的循環互促模式。”李晨陽說。

  讓更多綠電走進千家萬(wan) 戶

  風電和光伏發電是新能源發電的兩(liang) 大“主角”,風能、太陽能發電高度依賴自然條件,是“看天吃飯”的產(chan) 業(ye) 。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後,對於(yu) 新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出了更為(wei) 嚴(yan) 峻的挑戰。

  麵對難題和考驗,國網新疆電力采取一係列措施,推動新能源供給和消納“兩(liang) 位一體(ti) ”發展,確保新能源發電“發得出”“送得走”“用得好”。

  “我們(men) 堅持優(you) 化工作流程,高效服務新能源接網審批,建立省、地兩(liang) 級協同聯動機製,主動靠前服務,提前介入、提前商定接網技術方案,同時將新能源並網環節由原來34個(ge) 壓縮到19個(ge) ,進一步提升了審批效率。”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黨(dang) 委委員、總工程師李渝介紹說。

  作為(wei) 我國“西電東(dong) 送”能源戰略布局的重要基地之一,新疆不斷擴展疆電外送通道,完善市場機製,讓更多綠色新能源惠及全國。

  為(wei) 助推疆電外送,我國先後建成新疆與(yu) 西北主網聯網750千伏第一、第二通道輸變電工程,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及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僅(jin) 今年前5個(ge) 月,新疆新能源外送電量就達到167.22億(yi) 千瓦時,在外送疆電中的占比超過三成。

  目前,哈密—重慶特高壓直流工程即將開工,預計每年可增加外送電量400億(yi) 千瓦時以上。此外,新疆正在全力推進“疆電入川”直流四通道和哈密—敦煌第三回750千伏交流線路納入國家規劃,同時,不斷完善電力交易市場建設,豐(feng) 富交易品種,提升外送規模,讓更多綠電走進千家萬(wan) 戶。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4日 10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