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非遺文化煥發獨特光彩

發布時間:2023-07-24 10:02:00來源: 人民日報

  廣東(dong) 潮州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傳(chuan) 承

  非遺文化煥發獨特光彩

  一幅潮繡、一曲潮劇、一盞工夫茶……踏上廣東(dong) 潮州古城有著800多年曆史的廣濟橋,兩(liang) 邊的“橋市”集中展示非遺項目,猶如一座流動的“非遺博物館”。

  潮州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傳(chuan) 承,積極培養(yang) 各級傳(chuan) 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煥發出更加獨特的光彩。

  活化保護,非遺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高級工藝美術師金子鬆,是國家級非遺潮州木雕省級傳(chuan) 承人。金子鬆工作室裏,學生們(men) 正在鑿粗坯,一刀一式,雕刀在木材上留下長短、深淺、粗細不一的刀痕。

  展廳內(nei) ,雙層通雕蝦蟹簍活靈活現,就連蟹鉗鋸齒、蝦簍繩結也栩栩如生。“蝦蟹簍在傳(chuan) 統圓雕的基礎上,融合了多層鏤空通雕的技藝。”金子鬆說,他們(men) 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金漆工藝的同時,推廣素雕工藝,免去最後一道貼金工序,化繁為(wei) 簡,刷清漆以保持原木色,讓木雕工藝更加適應現代審美。

  木雕是潮州非遺文化的代表之一。近年來,潮州設立非遺保護中心,配備專(zhuan) 職人員開展保護傳(chuan) 承工作;建立非遺保護專(zhuan) 家庫,聘任專(zhuan) 家加強非遺工作的谘詢、論證、評審和專(zhuan) 業(ye) 指導,推動非遺項目保護。

  對潮州金銀鏨刻、潮州抽紗等麵臨(lin) 傳(chuan) 承危機的非遺項目,加強搶救記錄、鼓勵傳(chuan) 承實踐、實施動態跟蹤,幫助其拓展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支持有條件的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博物館、文化站等利用已有場館設置非遺傳(chuan) 習(xi) 所……今年3月,潮州市出台進一步加強非遺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從(cong) 完善調查記錄、完善名錄體(ti) 係、加強傳(chuan) 承體(ti) 驗設施建設等10個(ge) 方麵,進一步健全非遺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

  “咚咚鏘,咚咚鏘……”伴著鑼鼓節奏,舞槌上下翻飛,在潮州市潮安區庵埠鎮文裏村,上百名臉塗油彩的英歌舞者和鼓而舞,氣勢如虹。“英歌舞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在潮汕地區擁有深厚的群眾(zhong) 基礎,每遇節慶,全村人都一起參與(yu) 。”省級非遺潮安文裏英歌舞市級傳(chuan) 承人楊應鋒說,“保護非遺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它成為(wei) 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2月,潮州市公布第九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新增潮安彈勁拳、潮州鼓製作技藝等33項。截至目前,潮州市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9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22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77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211人。

  創新傳(chuan) 承,非遺文化煥發新活力

  穿針引線、起針繡製、收針打結……潮州市湘橋區意溪鎮中津小學校園裏,在潮繡非遺傳(chuan) 承人黃雪玲悉心指導下,40多名小學生繡製出一朵朵花卉、一片片綠葉。

  一個(ge) 個(ge) 栩栩如生的木偶形象,一段段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潮安區金石鎮龍閣小學裏,國家級非遺潮州鐵枝木偶戲國家級傳(chuan) 承人陳培森指點學生們(men) 表演起《井邊會(hui) 》等經典片段。

  潮州市出台相關(guan) 規定,推動非遺內(nei) 容融入中小學文化教育,鼓勵在中小學開設非遺特色課程;鼓勵項目保護單位和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開展形式多樣的非遺進校園傳(chuan) 承活動,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yu) 非遺保護傳(chuan) 承。

  近年來,潮州非遺傳(chuan) 承人中出現不少年輕的麵孔,他們(men) 從(cong) 老一輩手中接過非遺技藝的接力棒,創新傳(chuan) 承方式,為(wei) 非遺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近日,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活動中,90後“繡工”張哲翰展示了潮州抽紗中的“葡萄繡法”,並采用潮繡中的盤金繡表現新的圖樣。“讓抽紗符合當代人審美習(xi) 慣,吸引更多人了解、學習(xi) 、傳(chuan) 承潮州抽紗。”張哲翰說。

  潮州鳳凰山是閩浙佘族的尋根問祖之地,佘族民歌列入廣東(dong) 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當地還盛產(chan) 鳳凰單叢(cong) 茶。省級非遺潮州單叢(cong) 茶製作技藝市級傳(chuan) 承人藍澤敏介紹,他們(men) 依托佘族特色非遺文化開發了盲盒,還結合佘族飲食文化開發“茶香烏(wu) 米飯”等產(chan) 品,下一步將打造集展示和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佘族文化博物館。

  隨著潮州工藝美術數字化精品館去年上線,國家級非遺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國家級傳(chuan) 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手拉壺作品亮相數字藏品平台,潮州市借助數字技術、互聯網等手段,推廣工藝美術藏品,讓非遺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賡續文脈,非遺文化與(yu) 古城相映生輝

  點上一壺工夫茶,一邊品茶,一邊欣賞潮劇、潮樂(le) ——潮州古城一隅,載陽茶館潮韻悠長,已成為(wei) 重要的潮劇、潮樂(le) 傳(chuan) 習(xi) 所。

  國家級非遺潮繡國家級傳(chuan) 承人、中國刺繡藝術大師康惠芳工作室,潮州工夫茶藝非遺項目展演所,潮州陶瓷藝術展示館……穿行於(yu) 潮州古街,古牌坊與(yu) 騎樓交相輝映,祠堂廟宇飛簷翹角,民宅古厝修繕一新。整潔的街道兩(liang) 旁,隨處可見工夫茶、木雕、潮瓷等潮州非遺文化元素。

  一團陶泥在手中上下翻滾,10多分鍾,一個(ge) 壺坯就成型了。6月18日,潮州古城惟濱手拉壺工作室裏,來自廈門大學的20多名學生圍坐在一起,向潮州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區級傳(chuan) 承人鄭彥濱請教傳(chuan) 統的轆轤製陶技法。

  作為(wei) 手拉壺製作體(ti) 驗中心,鄭彥濱的工作室吸引眾(zhong) 多市民和遊客前來學習(xi) 體(ti) 驗。“通過現場展示,可以讓大家更加直觀地了解這門傳(chuan) 統技藝,能更好地推動傳(chuan) 承和傳(chuan) 播非遺文化。”鄭彥濱說。

  “近年來,潮州在古城內(nei) 營造沉浸式文化保護利用街區,實施‘百家修百厝(祠)’工程,以繡花功夫推動潮州古城保育活化。”湘橋區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陳惠永說,潮州在古城修繕過程中融入非遺文化元素,以古城公房和古民居建築為(wei) 依托,辟出潮州木雕、潮繡、潮州手拉朱泥壺等非遺項目展演展示場所,讓古城既保留“文化味”,又不失“煙火氣”。

  目前,潮州古城打造了62個(ge) 非遺展覽館、10個(ge) 大師工作室、28家“博物館之城”係列館、30家茶館茶舍。豐(feng) 富多彩的非遺文化,成為(wei) 潮州古城的獨特風景,與(yu) 千年古城相映生輝。(本報記者 陳偉(wei) 光 李 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