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疾控提醒食品風險:勿誤食有毒野果 適量食用小龍蝦
目前處於(yu) 暑假假期,“避暑遊”“親(qin) 子遊”“研學”等成為(wei) 出行主流選擇,旅遊人流量增大、聚會(hui) 活動增加,再加上正值台風季,各類食源性疾病暴發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廣東(dong) 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網站19日發布消息提醒市民暑期要重點預防米酵菌酸中毒、誤食有毒野果等風險。
預防米酵菌酸中毒
廣東(dong) 疾控專(zhuan) 家提醒,要警惕涼皮、河粉、腸粉(卷粉)、粿條、米線(米粉)等澱粉製品,發酵玉米麵、糍粑、吊漿粑等穀類發酵製品,變質木耳、銀耳等,在高溫潮濕天氣下,受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ya) 種汙染,長時間室溫存放產(chan) 生米酵菌酸毒素,引起中毒。
在外就餐時:可以觀察銷售者的環境衛生。盡量選擇濕米粉、穀類發酵製品等食物存放在冰箱裏冷藏,現煮現吃的店鋪;購買(mai) 濕米粉等產(chan) 品時:重點看包裝和標簽,產(chan) 品應該有完整獨立的包裝,標識生產(chan) 日期和保質期。
購買(mai) 濕米粉等產(chan) 品後:盡快烹調,若不能馬上烹調,要放置冰箱暫時冷藏。建議當天購買(mai) 當天食用完,盡量不吃隔餐、隔夜飯菜。
預防誤食有毒野果
暑期外出旅遊,很多家長都會(hui) 選擇帶孩子親(qin) 近大自然。這個(ge) 季節也是各種果實成熟的季節,野果種類繁多,極易出現采摘誤食野果導致食物中毒。廣東(dong) 疾控專(zhuan) 家提醒,野外遊玩不要隨意采摘食用果子,有毒的野果外形和口感與(yu) 可食用的果子十分接近,就算是專(zhuan) 家,如果不仔細辨認都可能認不出來。部分有毒的野果毒性較大,誤食嚴(yan) 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食用小龍蝦要適量
炎炎夏日,叫上幾位好友,嗦上一盆盆小龍蝦,是人間一件美事。作為(wei) 宵夜裏的“扛把子”,“蝦”紅是非多,既往曾出現因食用小龍蝦而出現肌肉酸痛、四肢乏力、醬油色小便等橫紋肌溶解綜合征表現的病例。
廣東(dong) 疾控專(zhuan) 家提醒,食用小龍蝦要注意“不過季”“不過量”和“少吃頭”。“不過季”是指小龍蝦屬於(yu) 時令性食物,通常養(yang) 殖小龍蝦的上市季節在4-7月間。過季吃到的小龍蝦有可能是來路不明的野生小龍蝦或者不新鮮的小龍蝦,品質無法得到保證。
與(yu) 此同時,對於(yu) 尿酸較高、過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龍蝦會(hui) 增加痛風、過敏的風險。
此外,小龍蝦的頭部容易吸附蓄積重金屬、毒素及細菌等汙染物,有調查顯示,吃小龍蝦的蝦頭會(hui) 增加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風險,廣東(dong) 疾控專(zhuan) 家建議大家隻吃小龍蝦尾部的肉。(記者蔡敏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