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更近、情更濃”:大陸高校師生訪台歸來話感動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心更近、情更濃”:大陸高校師生訪台歸來話感動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劉歡
這是一次推動兩(liang) 岸青年交流的“友誼之旅”,一次推動教育交流的“交往之旅”,也是一次促進中華文化認同的“一家親(qin) 之旅”。
24日,前一天剛訪台歸來的大陸高校師生團在北京大學舉(ju) 行座談會(hui) 。回味9天8夜的寶島之行,北京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郝平教授用“三個(ge) 之旅”來概括,引起師生們(men) 深深的共鳴。熱情的台灣民眾(zhong) ,共同的文化記憶,深入的討論交流,結下的深情厚誼,令他們(men) 激動不已,難以忘懷。
此次參訪中,與(yu) 島內(nei) 大學生切磋球技的乒乓球奧運冠軍(jun) 、北京大學體(ti) 育教研部碩士生丁寧在台“漲粉”了。丁寧說,兩(liang) 岸青年就社會(hui) 生活、學業(ye) 學術、興(xing) 趣愛好、兩(liang) 岸關(guan) 係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在許多方麵都有相似經曆或想法,“常會(hui) 發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驚喜。”
“我們(men) 聽到了台灣青年的真實想法,也欣喜地發現大家溝通和對話是自然而然、沒有障礙的。”武漢大學法學院碩士生陶丹鳳說,台灣高校師生的熱情令她印象深刻,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的同學至今每天還在微信群裏進行交流。
“兩(liang) 岸青年有著同根同源的血脈親(qin) 情和文化聯結,我們(men) 很快便結成了好友。”清華大學博士生付軻回憶,在東(dong) 華大學交流的當晚,有台灣同學專(zhuan) 門趕來贈送禮物,之後又連夜搭火車返回台北,“這讓我感受到兩(liang) 岸青年都很珍視這份友情和親(qin) 情。”
複旦大學國際關(guan) 係與(yu) 公共事務學院本科生虎雪說,師生團訪台期間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兩(liang) 岸青年的心是在一起的,在交流中互相了解,無形中拉近著彼此間的距離,真正做到了交心、交往和交融,這是一次坦誠美好的雙向奔赴。”
陶丹鳳說,此次參訪不僅(jin) 是青年間的對話,也是一次認識台灣、了解台灣、探索台灣的旅程,“這些體(ti) 驗和了解為(wei) 將來拓寬和加深兩(liang) 岸同胞間的交流與(yu) 合作埋下了種子。”
座談中,同學們(men) 都熱切盼望兩(liang) 岸青年交流持續下去,表示要以青年之力為(wei)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同胞心靈契合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斷注入新生動力。
“在兩(liang) 岸交流的大潮中,青年的力量不會(hui) 缺席,”陶丹鳳說,“我們(men) 真誠希望,青年交流能成為(wei) 兩(liang) 岸開展良性對話和善意溝通的重要引擎。”
“一家人就要常來常往。我們(men) 相約,一定爭(zheng) 取早點再相見。”丁寧說,這種友誼與(yu) 親(qin) 情的聯結,將引領兩(liang) 岸青年進一步開展交流活動。
虎雪希望兩(liang) 岸青年能有更多的交流機會(hui)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men) 終會(hui) 迎來‘潮平兩(liang) 岸闊’的美好未來。”
率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5所高校師生訪台的郝平教授說,此次參訪了多所台灣知名高校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曆史文化場所,大家都感到收獲很大,“特別是通過和台灣同胞的深入交流,大家深刻體(ti) 會(hui) 到,我們(men) 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願景,血濃於(yu) 水的親(qin) 情是無法割斷的。”
“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兩(liang) 岸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互訪就是‘一家親(qin) ’的交流互訪,是溝通兩(liang) 岸的重要橋梁和紐帶。”郝平表示,“特別希望以此次回訪為(wei) 契機,進一步促進兩(liang) 岸青年的熱切交流,推動更多兩(liang) 岸青年心更近、情更濃,架起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連心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