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禁用“生鮮燈”,讓生鮮食品褪去“美顏”

發布時間:2023-07-26 09:58: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熊誌

  市場監管總局7月22日公布《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明確銷售生鮮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不得使用“生鮮燈”誤導消費者。

  修訂後的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銷售行為(wei) ,旨在保障食品安全。而在其中,關(guan) 於(yu) “生鮮燈”的有關(guan) 規定,引發廣泛關(guan) 注,這正是因為(wei) ,被“生鮮燈”誤導,是大家吐槽已久的問題,此次新的管理辦法終於(yu) 回應了消費者的關(guan) 切。

  在此之前,關(guan) 於(yu) “生鮮燈”,一直處在“法無禁止即可為(wei) ”的狀態。它被廣泛應用於(yu) 各類生鮮食品中,尤其是肉類食品,商家一般都會(hui) 在肉類產(chan) 品上方,懸掛一盞紅色的照明燈,起到增亮增紅的“美顏”效果。在燈光照射下,肉類看起來色澤鮮明,非常新鮮,等消費者買(mai) 回家,在自然光線下,可能又是一種視覺觀感。“美顏”效果下的買(mai) 家秀和賣家秀,存在著巨大的區別,讓消費者很難分辨商品的真實情況,知情權得不到完整保障。

  盡管“生鮮燈”一直允許使用,但這種誤導性的做法,顯然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mai) 、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而經營者“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chuan) ”。所以,哪怕商家隻是利用“生鮮燈”營銷,讓商品視覺效果更好,商品本身是新鮮的,這依然屬於(yu) 誤導消費者,屬於(yu) 刻意掩蓋商品的真實情況。

  這次更新的管理辦法,對吐槽已久的“生鮮燈”,終於(yu) 做出了明確要求。按照新規,“銷售生鮮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在明令禁止之後,商家不能再隨便使用“生鮮燈”了。

  這既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也是築牢食品安全的防線。“生鮮燈”的使用範圍,基本都是生鮮類食品,這類食品保質期短,更容易變質。而商家利用“生鮮燈”給食品開“美顏”,正是為(wei) 了掩蓋食品本身的色澤。消費者如果難以準確分辨新鮮程度,就會(hui) 放大食品安全風險。因此,禁止使用“生鮮燈”誤導消費者,是在倒逼經營者誠信經營,而不是用一些小伎倆(lia) 來誤導消費者。

  當然,一下子全麵禁止“生鮮燈”,並不容易。在具體(ti) 的執行層麵,仍然需要明確一些細節。比如對色澤感官“造成明顯改變”的標準如何判定?再比如,在禁止“生鮮燈”的同時,又該如何界定“生鮮燈”的類別?這些都需要在具體(ti) 執行時去進一步摸索。而要保障政令落地,一方麵,要加大對商家的宣傳(chuan) 力度,盡快普及規定;另一方麵,強化對各類商超、市場機構的約束,讓它們(men) 加強對商家的管理。

  不管怎麽(me) 說,商品是怎樣的,就應該真實地呈現給消費者,讓消費者自行判斷,自主決(jue) 策是否購買(mai) 。濫用“生鮮燈”,給生鮮食品開“美顏”的局麵,該得到規範了。(熊誌)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