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多元文化 促進民心相通
光明日報記者 劉博超
“快來看,這是你那天接待的土耳其小姐姐。”在大運村縫製中心,一群誌願者圍坐在平板電腦前,觀看正在進行的柔道賽事。從(cong) 對柔道幾乎一無所知,到放棄輪休也要聚在一起看比賽,轉變隻在幾天之間。
在柔道比賽中,號碼布需縫合到比賽服上,縫製中心的誌願者們(men) 為(wei) 選手們(men) 提供登記、谘詢等服務。“前些天選手集中到來,誌願者們(men) 都有與(yu) 他們(men) 打交道的小故事,連帶著成了‘柔道迷’。”中心負責人說。
“我是動漫愛好者,看到一位日本選手,想和她交流動漫,才發現她幾乎不了解。”誌願者王栩帆說,“這讓我思考各國文化構成的多元性以及個(ge) 體(ti) 多元性。”而在大運村的每個(ge) 崗位,誌願者都在服務中收獲了友誼,獲得了新知。
同住地球,競技之上,體(ti) 育為(wei) 素昧平生的人們(men) 發現了民心相通的可能。在武術賽場,許多外國選手酷愛中華文化,選擇《龍的傳(chuan) 人》《我的中國心》等音樂(le) 作為(wei) 伴奏,現場的中國觀眾(zhong) 聽著熟悉的旋律,擊掌應和著節拍,讓場上的選手倍感振奮。在藝術體(ti) 操賽場,韓流的串場音樂(le) 與(yu) 華語、歐美流行樂(le) 相得益彰,歡快、熱烈的節奏席卷全場。
體(ti) 育為(wei) 體(ti) 驗、享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搭建了舞台。在大運村商店旁,設有書(shu) 法、折扇等中華文化的展示空間。在中醫推拿的展台,一群尼日利亞(ya) 大學生運動員正在排隊感受推拿的神奇。隻見來自拉各斯大學的奧巴桑喬(qiao) 平躺在床上,醫師掐著四指,沿著身體(ti) 中線一路點下,還吹了口“仙氣”,引得旁邊的隊友笑聲連連。一通操作下來,“絕對和訓後按摩不一樣。我的肩疼緩解多了,好像沒有重量了一般,非常輕鬆。”奧巴桑喬(qiao) 說。在中醫診療展台,一群美國大學生遊泳隊的隊員圍在一處,大夫手搭在一個(ge) 小夥(huo) 腕上,小夥(huo) 正在滿臉緊張地等待著大夫的診斷結果。“胃不太好,你要少吹空調。”翻譯把大夫的話告訴他。一位拉脫維亞(ya) 姑娘在旁逡巡了很久,還是打算去搭搭脈:“感覺很神奇。”
來自新加坡的陳緒洳特別中意大運村的健身中心。“新加坡沒有這麽(me) 大的場地,找個(ge) 場館通常要跑很遠。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大運村相隔這麽(me) 近的地方就有兩(liang) 塊田徑場,籃球、網球、遊泳池一應俱全。組織者想得太周到了,包括洗衣房準備的洗衣粉、洗衣液,都給安排得很妥帖。”陳緒洳說。
在賽場、在大運村,生活方式的碰撞、觀念的交織以及美好情感的相融共通無時無刻不在發生。體(ti) 育搭建了舞台,為(wei) 走出一隅之見,接納理解更廣泛的文明樣態創造了可能。成都大運會(hui) ,正以一幅幅微縮圖卷的形式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宏大圖景。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1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