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複興令“朽木可雕”
據新華社電(記者李誌浩、王陽)常言朽木難雕。在山東(dong) 省菏澤市曹縣,許多人看不上眼的朽木、軟木,經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曹縣木雕匠人的雕琢,卻能轉化為(wei) 精致的工藝品。如今,經過融合創新發展,這一傳(chuan) 統手藝已轉型升級為(wei) 新型手造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暢銷海內(nei) 外。
位於(yu) 曹縣孫老家鎮的山東(dong) 省曹縣雲(yun) 龍木雕工藝有限公司,是曹縣木雕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單位。在“入木三分創新中心”展廳,匠人們(men) 手工雕刻的佛像、木雕屏風及各類家具雕刻裝飾組件琳琅滿目。
“曹縣木雕既有浮雕的品位,也有立體(ti) 圓雕的手法。”該公司董事長、曹縣木雕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蔡秀芳指著展廳的一塊高檔根雕說,樹根取材於(yu) 當地盛產(chan) 的泡桐,原本已近乎腐爛,“泡桐木很鬆軟,如果技藝不夠,一刀下去,往往滿盤皆輸。”
曹縣地處黃河衝(chong) 積平原,土地平坦肥沃,林木資源極其豐(feng) 富,泡桐是這裏最尋常的樹種之一。泡桐生長速度快且不易變形,但質地輕軟,更不是名貴樹種,在其他地方並不用於(yu) 雕刻。
曹縣的木雕匠人祖祖輩輩堅持手工鑽研、精進工藝,至明清時,技藝已相當精湛,被稱作“有蓬鬆感的雕刻”。
改革開放後,曹縣迎來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也為(wei) 木雕這一傳(chuan) 統手藝的複興(xing) 帶來東(dong) 風。20世紀90年代,自小繼承家傳(chuan) 木雕手藝的蔡秀芳,嫁入孫老家鎮李莊村,丈夫是木工世家。為(wei) 了增加家庭收入,她試著將所學的雕刻技藝與(yu) 傳(chuan) 統木工結合起來。
剛開始,蔡秀芳做了一些小型雕刻,這些在當地“開先河”的作品意外收獲諸多好評。小到方桌、條幾,大到衣櫃、床具,凡是需要雕刻花鳥魚蟲或人物的,人們(men) 都來找她做。手工雕刻費時費力,忙不過來的蔡秀芳決(jue) 定帶徒弟,村裏的婦女成了學習(xi) 木雕的主力軍(jun) 。
自此,一度失落的傳(chuan) 統技藝學徒不斷,李莊村學習(xi) 木雕技藝的隊伍不斷壯大。
以木為(wei) 紙、以刀代筆,蔡秀芳和她的弟子們(men) 不僅(jin) “喚醒”了傳(chuan) 統技藝,也在傳(chuan) 承中開啟了融合創新之路。
“老一輩手藝人大多沒出過家門,我們(men) 現在有很多機會(hui) 跟國內(nei) 同行深入交流,能不斷打開視野,互通有無。”為(wei) 了讓木雕藝術效果更佳且能駕馭更多木材品種,蔡秀芳專(zhuan) 門學習(xi) 福建的傳(chuan) 統硬木雕刻,以南來的技藝增加家鄉(xiang) 木雕的“厚度”。
複興(xing) 的曹縣木雕技藝,逐漸獲得海內(nei) 外更多青睞。2000年,精於(yu) 在桐木上雕琢的曹縣木雕“闖”入了將桐木視作珍貴家具木材品種的日本。此外,曹縣已連續多年向歐美國家出口棺木。
而隨著近年國內(nei) 消費市場升級,曹縣木雕工藝品通過電商平台覆蓋了更大的國內(nei) 市場。2022年,雲(yun) 龍木雕公司線上年銷售量達到2萬(wan) 餘(yu) 件,線上銷售額突破600萬(wan) 元。
曹縣木雕技藝“開枝散葉”,蔡秀芳帶出的手藝人已有三百多人。曹縣木雕從(cong) 家傳(chuan) 手藝發展到李莊村的文化符號,如今成為(wei) 菏澤的標誌性文化符號以及全縣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