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非遺+旅遊”為海鹽發展注入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3-08-10 09:53: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海鹽縣是浙江最早的建製縣之一,其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這裏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孕育了豐(feng) 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近年來,海鹽縣以加大非遺保護為(wei) 基礎,通過打造非遺園區、非遺景區、非遺鄉(xiang) 村的方式,舉(ju) 辦文化旅遊節、扶持非遺傳(chuan) 承人創業(ye) 等舉(ju) 措,推動非遺與(yu) 旅遊深度結合,為(wei) 海鹽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探索了新路徑。

  在嘉興(xing) 市非遺主題園——沈蕩鎮,隨處可見白牆青瓦、小橋流水,沈蕩醬油釀造技藝、沈蕩黃酒釀製技藝等非遺為(wei) 這座小鎮增添了古韻,濃濃的傳(chuan) 統文化魅力讓遊客絡繹不絕。

  “汲取門前賁湖水,釀得黃酒萬(wan) 裏香。”坐落於(yu) 鎮上的海鹽“沈蕩釀造”以黃酒古法釀造的“十八般酒藝”聞名,獲評浙江省級非遺工坊,是遊客到沈蕩鎮遊覽的必到之所。其通過推出體(ti) 驗傳(chuan) 統釀造過程、品嚐特色釀製產(chan) 品等互動體(ti) 驗項目,讓遊客在體(ti) 驗中感悟“沈蕩釀造”的悠久曆史。該非遺工坊每年開展各類非遺活動60餘(yu) 場,接待遊客1萬(wan) 餘(yu) 人。

  在通元鎮豐(feng) 義(yi) 景區文化禮堂的灶頭畫實踐基地內(nei) ,灶頭畫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趙生波向遊客介紹海鹽灶頭畫的曆史、特色,還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在灶頭上作畫。據介紹,該鎮充分利用文化禮堂功能布點,建成了豐(feng) 義(yi) 課堂、灶畫體(ti) 驗館、手工製茶名師工作室等文化陣地。“我們(men) 圍繞灶頭畫、紙藝、米酒等傳(chuan) 統文化資源,不定期舉(ju) 辦豐(feng) 富的文化旅遊活動,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參觀體(ti) 驗。”趙生波說。

  海鹽縣曆史悠久,非遺資源豐(feng) 富且獨具特色,擁有國家級非遺1項、省級8項、市級49項、縣級84項。海鹽縣還率先開展鎮級非遺項目名錄的評選工作,共公布72項鎮級非遺項目。隨著文旅融合不斷深入,海鹽縣努力創新實踐,相繼出台了一係列政策,積極探索非遺與(yu) 旅遊融合路徑,助力非遺保護與(yu) 旅遊開發協同發展。比如海鹽縣大力推進非遺旅遊景區和場所建設,如今已有省級非遺主題小鎮1個(ge) 、民俗文化村2個(ge) ;市級非遺主題園2個(ge) 、民俗文化村4個(ge) 、非遺體(ti) 驗點7個(ge) 、非遺客廳2個(ge) ,並推出了多彩非遺康養(yang) 遊主題線路。該線路以非遺為(wei) 主要元素,串聯起通元鎮、豐(feng) 山村、澉東(dong) 村及商玉客棧等景點,涵蓋海鹽滾燈、澉浦紅燒羊肉製作技藝、海鹽腔等非遺項目,還有傳(chuan) 統家具、茶葉等特色旅遊商品可供遊客挑選,形成了一條可看、可玩、可品、可養(yang) 生的休閑旅遊路線。

  “非遺在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中展現著巨大的潛力,我們(men) 一方麵不斷探索‘非遺新發展、培育新動能’的融合發展新機製,讓非遺借助旅遊實現更廣泛的傳(chuan) 播與(yu) 傳(chuan) 承,另一方麵將‘非遺+旅遊’融合納入城市更新發展規劃中,進一步盤活社區資源,提升社會(hui) 服務,促進優(you) 秀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與(yu) 利用。”海鹽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ti) 育局局長吳學輝說。

  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使得非遺得到傳(chuan) 承和傳(chuan) 播,還成為(wei) 當地人富裕的重要推動力。“目前,我們(men) 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於(yu) 尺糕製作,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望海街道北蕩社區裏,幾十個(ge) 孩子篩粉、捏成團,用迷你模具製作出小小的方形尺糕。他們(men) 的“師傅”是海鹽縣有名的“尺糕西施”王小麗(li) 。偶然的機會(hui) ,讓一直關(guan) 注尺糕的王小麗(li) 開始著手改良傳(chuan) 統尺糕技藝,並積極探索微商營銷方式。在望海街道和海鹽文化和旅遊部門的幫助下,王小麗(li) 的“嚐相思糕點房”已經成為(wei) 海鹽的“網紅”糕點店,不少群眾(zhong) 和遊客專(zhuan) 程到店裏購買(mai) 尺糕。糕點店年收入超過百萬(wan) 元,帶動周邊300多名農(nong) 戶創業(ye) 。

  近年來,海鹽縣文旅部門鼓勵非遺保護單位和非遺傳(chuan) 承人創新發展思路,通過出台扶持措施、搭建產(chan) 業(ye) 平台、優(you) 化營商環境等舉(ju) 措,推動尺糕製作技藝、稻草編紮技藝、灶頭畫等非遺項目的傳(chuan) 承發展,助推共同富裕。一方麵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符號,為(wei) 傳(chuan) 承人搭建展示空間和舞台,使非遺展現出較好的經濟價(jia) 值。另一方麵利用非遺和旅遊高度融合的契機,在旅遊推介會(hui) 、文化產(chan) 品展示會(hui) 、農(nong) 博會(hui) 等活動中,專(zhuan) 門安排非遺展示的攤位,為(wei) 傳(chuan) 承人開辟了創業(ye) 致富的新渠道。

  與(yu) 此同時,海鹽縣積極打造具有非遺元素、適應旅遊市場、深受大眾(zhong) 歡迎的非遺旅遊商品。其中,由海鹽縣非遺中心和海鹽彩藝工藝絲(si) 製品有限公司、海鹽偉(wei) 成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海鹽沈蕩釀造有限公司分別合作研發的非遺文創產(chan) 品“鹽味滾燈——真絲(si) 文創產(chan) 品係列”“鹽田織彩灶頭畫和海鹽腔係列產(chan) 品”“沈蕩黃酒文創產(chan) 品”獲得浙江省優(you) 秀非遺旅遊商品稱號,大大提升了這些非遺產(chan) 品的文化競爭(zheng) 力。如今,結合非遺主題園區、民俗文化村等非遺特色項目的建設,海鹽縣已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you) 勢突出的文化產(chan) 業(ye) 展示區、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鄉(xiang) 鎮、文化產(chan) 業(ye) 特色村和文化產(chan) 業(ye) 群,使非遺活化利用的碩果造福於(yu) 群眾(zhong) 。(本報記者 李佳霖)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