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解壓良方”能否讓年輕人緩解焦慮

發布時間:2023-08-11 09:54:00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如今不少年輕人麵臨(lin) 升學、工作、人際交往等壓力,一些人選擇看解壓視頻、購買(mai) 解壓玩具、做手工等緩解內(nei) 心的焦慮情緒。近日,Citywalk、擁抱大樹、代遛狗等,也因具有情緒治愈效果相繼走紅。這些解壓方式真的有效嗎?年輕人如何從(cong) 根本上緩解焦慮狀態?

  24歲的劉妍大學畢業(ye) 後來到北京,從(cong) 事考研培訓工作,這兩(liang) 年,陡增的業(ye) 績壓力常常讓她陷入焦慮和迷茫。沉重的心理壓力下,她選擇經常在周末“打卡”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廟風景區,借此放鬆身心。

  此外,還有一些年輕人選擇看解壓視頻、購買(mai) 解壓玩具、做手工等,緩解內(nei) 心的壓力和焦慮情緒。近日,Citywalk、擁抱大樹、代遛狗等,也因具有情緒治愈效果相繼走紅。這些解壓方式真的有效嗎?年輕人如何從(cong) 根本上緩解焦慮狀態?

  自我實現需求的一種表達

  “工作日要幫學生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天都有考核任務,事情多、節奏快,周末到清淨之地看看風景,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暫時逃離現實生活。”劉妍說,起初,她隻是在社交平台注意到一些視頻,自己嚐試一次後,覺得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放鬆效果,因此,她又先後去了類似的一些地方。

  北京今日心理事務所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張玉敏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一些年輕人麵臨(lin) 升學焦慮、工作內(nei) 卷、人際交往等壓力,容易產(chan) 生不同程度的精神內(nei) 耗。以適當解壓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men) 的焦慮心理,獲得短暫的寧靜自在。

  記者了解到,還有不少年輕人希望通過購買(mai) 手串實現“轉運”。在一家互聯網公司湖南長沙分部工作的尚坤,是一名旅遊愛好者,他每到一個(ge) 地方都會(hui) 慕名“請回”一串“轉運珠”手串。“既是紀念品,也是一種心理安慰。”

  張玉敏認為(wei) ,購買(mai) “轉運珠”手串,與(yu) 從(cong) 眾(zhong) 與(yu) 模仿心理有一定關(guan) 係。“不過,不管是視頻解壓,還是買(mai) ‘轉運珠’手串,都一定程度反映了年輕人的確有所求。”張玉敏說,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個(ge) 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需求,在物質生活相對豐(feng) 富的今天,年輕人祈求學業(ye) 、事業(ye) 、發財、平安等,是自我實現需求的一種表達。

  把握虛擬與(yu) 現實世界之間的“度”

  記者了解到,為(wei) 緩解壓力和尋求安慰,還有一些年輕人喜歡在社交媒體(ti) 平台觀看洗地毯、修馬蹄、切肥皂等解壓視頻,或購買(mai) 捏捏樂(le) 、指尖陀螺等解壓神器,還有的愛上了木頭切削、編織等手工。

  在銀行工作的史青青每天下班後,最大的樂(le) 趣是刷短視頻。“尤其喜歡看治愈係的,比如用5分鍾時間,看別人把一張特別髒的毛毯洗幹淨,期間用水槍衝(chong) 、刷子刷,看著毛毯上的泡沫由白變黑,經過幾次衝(chong) 洗後,再由黑變白,好像自己完成了一件複雜工作,心理負擔也卸下了。”

  張玉敏分析稱,年輕人的共情能力很強,觀看視頻過程中,容易投射自己的感情,比如看洗毛毯、修馬蹄的視頻,會(hui) 覺得視頻中修掉的不是汙垢,而是日常生活中像汙垢一樣粘在自己身上的人和事。這種心理投射讓其在觀看此類視頻時,產(chan) 生出一種感同身受的情緒,從(cong) 中獲得快感、釋放壓力。

  在某電商平台,多款解壓商品月銷量在1萬(wan) 件以上,包括磁力魔方、彩虹按按樂(le) 、起泡膠等。而在短視頻平台,解壓類視頻累計播放量更是超千億(yi) 次。

  張玉敏提醒,觀看解壓視頻、購買(mai) 解壓神器等,歸根結底都是為(wei) 了釋放心理壓力,在這個(ge) 過程中關(guan) 鍵要把握好虛擬與(yu) 現實世界之間的“度”,隻要不過分沉迷,不影響現實生活,通過這些方式適度放鬆,無傷(shang) 大雅。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li) 的底色

  近年來,年輕人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視,不少企事業(ye) 單位建起了職工心靈驛站,聘請專(zhuan) 業(ye) 心理谘詢師入駐,或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吉林聽說心理創始人趙爽表示,職工心理壓力大、負麵情緒重,不僅(jin) 影響身心健康,也會(hui) 影響工作效率、人際關(guan) 係、離職率等,給企業(ye) 造成損失。“一個(ge) 好的企業(ye) 需要給員工足夠多的心理支持,幫助職工緩解壓力。”

  趙爽認為(wei) ,觀看視頻等方式,隻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解壓作用,而且具有階段性和瞬時性。“實現長期效果需要用人單位定期開展職工心理調解和減壓活動,或為(wei) 職工及其家屬提供一對一心理谘詢服務,普及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識。”

  如何從(cong) 根本上緩解壓力和焦慮狀態,實現積極工作、幸福生活的目標?張玉敏建議,年輕人可以嚐試堅持運動,高效減壓。運動是非常健康的減壓方式。有氧運動時,身體(ti) 會(hui) 釋放內(nei) 啡肽、多巴胺、血清素等物質,這些“快樂(le) 激素”可以帶來愉悅感,減輕緊張和焦慮。不僅(jin) 如此,堅持健身後,人體(ti) 將擁有充沛的精力,從(cong) 而獲得自我提升的滿足感。

  此外,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幫助減輕疲憊狀態,重新獲得活力和自信。每天抽出碎片時間,對鏡微笑,用積極的語言建構新我,例如,我隻是學的有點慢,但我努力也能趕上;我不是笨,隻是這件事我有些不擅長,多做幾次就搞定了;努力工作雖然有點累,但我收獲了曆練……

  壓力時常源自內(nei) 心對未來的迷茫。張玉敏提示,剛剛步入社會(hui) 的年輕人可以試著做好職業(ye) 生涯規劃,客觀分析和規劃好工作與(yu) 生活,心中有底氣,麵對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時就會(hui) 有“見招拆招”的勇氣。

  “年輕人要認識到奮鬥是青春最亮麗(li) 的底色,隻有行動才能從(cong) 根本上緩解壓力和焦慮,美好的生活終歸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才能獲得。”張玉敏說。(記者 陶穩)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