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變“隔”為“融”,用好本土紅色教育資源

發布時間:2023-08-15 09:5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探索】

  作者:儲(chu) 強勝、鍾麗(li) 清(分別係珠海市教育研究院語文教研員,珠海市第十六中學高級教師)

  珠海是一座英雄城,蘇兆征、楊匏安、林偉(wei) 民等革命英雄,為(wei) 這片熱土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何將豐(feng) 富的地域革命文化資源化為(wei) 語文學習(xi) 的載體(ti) ,濡養(yang) 當代中學生的心靈?我們(men) 做了一係列探索。

  中學生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曆與(yu) 革命時代相去甚遠,時空隔閡成為(wei) 深入了解英雄事跡的阻礙,對革命英雄的了解浮於(yu) 表麵,對革命文化的了解容易停留於(yu) 書(shu) 本。為(wei) 此,我們(men) 用好本地紅色資源,如讓學生實地參觀革命英雄陳列館,搜集與(yu) 珠海革命英雄有關(guan) 的史料,了解中國近代史、中國早期工人運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珠海革命英雄的聯係,在曆史語境中還原近代史的真實麵貌。

  如何激發學生對珠海革命英雄的探究熱情?我們(men) 創設真實情境——為(wei) 中學生寫(xie) 一本珠海革命英雄傳(chuan) 記。學生在革命英雄陳列館也看到過那些客觀而真實的傳(chuan) 記,它們(men) 很難吸引喜歡生動活潑文風的中學生;學生信心滿滿去采訪工作人員、遊客及當地村民,卻發覺對革命英雄了解的人實在不多。寫(xie) 一本適合中學生閱讀的革命英雄傳(chuan) 記,需綜合運用語文、曆史、美術、信息等跨學科知識,經曆寫(xie) 傳(chuan) 記、尋史料、畫英雄、編傳(chuan) 記等活動,真實而有意義(yi) 的情境燃起了學生的熱情。

  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立足語文學科本位,挖掘革命文化的文本價(jia) 值和育人價(jia) 值,應使學生深度理解革命英雄的曆史選擇。為(wei) 深度了解傳(chuan) 記文體(ti) ,引導學生學習(xi) 《鄧稼先》《太空一日》等傳(chuan) 記課文及閱讀課外名人傳(chuan) 記,學生發覺傳(chuan) 記的目的之一就是展現人物如何應對挑戰及傳(chuan) 主的精神成長過程,具有文學性、真實性和邏輯性。如回溯中國工人運動先驅蘇兆征的一生,學生發現他經曆了家境困窘被迫當海員、受壓迫而抗爭(zheng) 、罷工遭遇威脅、積勞成疾等人生挑戰,但每一次挑戰他都沒有退縮,為(wei) 追尋救國救民道路而奮鬥終身,彌留之際仍號召“大家同心協力,達到革命的最後成功!”學生說,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珠海有這樣的革命英雄,我們(men) 應讓革命英雄的精神在血液裏永遠流淌,堅定信念,立誌遠行!

  僅(jin) 靠教師來傳(chuan) 播革命文化,力量有限。我們(men) 也在思考,不如將被動接受的同學們(men) 轉化為(wei) 主動傳(chuan) 播者。學生走出校園,參觀采訪,有意識地創作修改,並將最終的傳(chuan) 記成果向所有同學宣傳(chuan) 展示。生逢其時,肩負重任,為(wei) 傳(chuan) 承革命精神,他們(men) 登上珠海博物館的演講台,向珠澳兩(liang) 地的同學們(men) 宣講珠海愛國名人故事並贈送傳(chuan) 記集,讓革命文化蘊藏於(yu) 一代代中華兒(er) 女的靈魂深處,成為(wei) 民族複興(xing) 的力量源泉。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5日 13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