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近日,地處廊坊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簡稱“河北醫院”)因突然申請注銷,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8月15日,中國新聞網記者實地探訪河北醫院發現,院名中“河北”二字已不見蹤影,隻留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河北”二字是在前幾天被撤下的。現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醫院主要樓宇已經封頂,不少醫療設備也已進場,裏麵還有工作人員。
8月11日,中國新聞網率先報道,河北醫院9日在當地媒體(ti) 發布公告:擬向組織登記管理機關(guan) 申請注銷登記。這一天距離其注冊(ce) 登記不足兩(liang) 年。
雖然已經申請注銷,但圍繞河北醫院的質疑聲音卻越來越多。比如,為(wei) 何突然申請注銷?注銷後資產(chan) 如何處置?國資購買(mai) 、價(jia) 值數億(yi) 元的質子放射治療係統為(wei) 何要配置到民辦醫院?河北醫院為(wei) 何要將超5億(yi) 元的采購大單給到一家成立僅(jin) 2個(ge) 月、不到一年又倉(cang) 促注銷的新公司?
網上輿論不斷發酵,但相關(guan) 方迄今為(wei) 止均未發聲。一係列疑問待解。
突然申請注銷有何隱情,後續資產(chan) 如何處置?
乍一看,很多人會(hui) 認為(wei) 這是一家公立醫院。中國新聞網記者在河北醫院探訪時,多位當地居民也都以為(wei) “這是公家的醫院,畢竟名字裏有‘中國’兩(liang) 個(ge) 字”。
此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均為(wei) 公立醫院。
但這家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卻是民辦醫院。
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衛健委批複同意設置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北醫院,其共同舉(ju) 辦方為(wei)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冶吉信健康產(chan) 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冶吉信”)。全國社會(hui) 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台顯示,河北醫院為(wei) 民辦非企業(ye) 單位。
一家是國家衛健委所屬三級甲等腫瘤專(zhuan) 科醫院;另一家從(cong) 工商信息看,實際控製人為(wei) 吉林省財政廳,應為(wei) 國企。兩(liang) 家國有單位共同舉(ju) 辦的醫院,為(wei) 何成了民辦醫院?
“如果全部出資來源於(yu) 國有資產(chan) ,依法是不能成立‘民辦’機構的。”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高級合夥(huo) 人瞿霞向中國新聞網記者表示,根據《民辦非企業(ye) 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民辦非企業(ye) 單位是指企業(ye) 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和其他社會(hui) 力量以及公民個(ge) 人利用非國有資產(chan) 舉(ju) 辦的,從(cong) 事非營利性社會(hui) 服務活動的社會(hui) 組織。那就意味著,自稱民辦機構的河北醫院應由非國有資產(chan) 出資,而上述兩(liang) 個(ge) 出資方一家為(wei) 國家事業(ye) 單位,另一家為(wei) “國有企業(ye) ”,哪來的非國有資產(chan) ?
北京市在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朱業(ye) 清表示,上述兩(liang) 個(ge) 舉(ju) 辦方一家為(wei) 國家事業(ye) 單位,另一家為(wei) “國有企業(ye) ”,該醫院的建設資金高達數十億(yi) 元,如果醫院由上述兩(liang) 家單位出資建設,卻登記為(wei) 民辦非企業(ye) 單位,顯然違反了法律規定。如果並非由上述兩(liang) 家單位出資建設,那麽(me) 如此巨額的建設資金來源於(yu) 哪裏?出資人是誰,又為(wei) 何沒有作為(wei) 舉(ju) 辦人的身份出現?
2023年7月,中國新聞網接到舉(ju) 報稱,河北醫院的舉(ju) 辦方之一中冶吉信是“假國企”。記者調查發現:中冶吉信的大股東(dong) 康和信(大連市)健康醫療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康和信”)注冊(ce) 資金來源不明,社保參保人數為(wei) 0,股權變更亦存在疑點,工商登記信息中的控股股東(dong) 為(wei) 吉林省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吉林信托”),但在吉林信托的資料中查不到康和信的身影。吉林信托工作人員接受中新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沒聽說過”這一子公司。法律專(zhuan) 家表示,從(cong) 現有信息看,康和信和其持股99.58%的中冶吉信的國企身份確實存在很大疑問。【中國新聞網此前報道>>>中冶吉信“國企”身份存疑】
更耐人尋味的是,2020年11月16日,康和信全資收購了一家自然人獨資公司北京康養(yang) 建築設計谘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康養(yang) ”)。隨後,11月24日河北省衛健委批複設置河北醫院當天,中冶吉信發生了兩(liang) 次絕對控股股東(dong) 變更。北京康養(yang) 出資2.98億(yi) 元收購吉林信托持有的中冶吉信的全部股份,隨後康和信又出資2.98億(yi) 元收購了北京康養(yang) 持有的中冶吉信的全部股份。“國有企業(ye) ”股權竟然可以在一天內(nei) 輕易發生兩(liang) 次變更,也加劇了各界對假國企的質疑。【中國新聞網此前報道>>>2.98億(yi) 股權一天內(nei) 兩(liang) 次換手,這家“國企”的操作讓人看不懂】
8月3日,上述“假國企”係列報道發布不到兩(liang) 周時間,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顯示,中冶吉信法定代表人已從(cong) 付列武變更為(wei) 孫修善。8月9日,河北醫院突然申請注銷。【中國新聞網此前報道>>>美甲店老板,竟2個(ge) 月內(nei) 當上“國企老總”】
中國新聞網記者期間多次致電或致函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冶吉信、河北醫院、吉林財政廳、吉林信托等相關(guan) 方,但截至發稿時,各方均未就相關(guan) 問題作出回應。
注銷之後,這家注冊(ce) 資本200萬(wan) 、聲稱投資超90億(yi) 元的醫院何去何從(cong) ?最新公開消息顯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準備“資產(chan) 並購”。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公眾(zhong) 號發布的文章顯示,7月27日,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第一屆職代會(hui) 一屆二次工代會(hui) 召開,會(hui) 上醫院廊坊院區資產(chan) 並購等事項獲表決(jue) 通過。
上述“廊坊院區”即“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北京市高默克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宗海潮對中國新聞網記者表示,法律上,申請注銷登記意味著原開辦單位(股東(dong) )想要終止該民辦非企業(ye) 單位的法律主體(ti) 資格,有可能是注銷不開了,也可能是換一種開法,具體(ti) 要看投資人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決(jue) 策。這也間接證明了該項目設立、審批、投資、操作過程中可能會(hui) 存在一些問題,無法簡單調整完善,隻能采取注銷模式。
有法律人士發問:民辦的河北醫院申請注銷後,目前已投入的幾十億(yi) 元資產(chan) 將如何處置?該資產(chan) 的所有權人到底是誰?如何厘清舉(ju) 辦人和投資人之間對該資產(chan) 的權益?是否會(hui) 涉及國有資產(chan) 流失?這一係列與(yu) 注銷相關(guan) 的疑問,有待解答。
巨額國資購買(mai) 的質子放療係統放到民辦醫院是否合規?
諸多介紹“河北醫院”的報道都會(hui) 提到該項目建設的一大“亮點”是配置了質子放療係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網站的文章也指出,河北醫院“將配置世界上最先進的質子治療係統”。
據了解,該設備屬於(yu) 甲類全國規劃配置大型醫用設備,由國家衛健委負責配置管理。中國新聞網獲得的一份名為(wei) 《腫瘤醫院提供給河北醫院使用的設備清單》的材料顯示,僅(jin) 該批次設備,總價(jia) 就超過11.4億(yi) 元,其中“質子放射治療係統及配套設備”價(jia) 值超7.7億(yi) 元。
記者查詢發現,國家衛健委網站公布的質子放射治療係統準予許可名單中,涉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共2台。其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1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1台。後者是唯一一家被準予配置質子放療係統且地處北京的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nei) 部刊物明確提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配置的是IBA的大型多倉(cang) 室質子放療係統。項目建成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將成為(wei) 國際上唯一同時配置兩(liang) 套大型質子放療係統的醫療機構。”
由此判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並未將質子放療設備配置到北京的公立醫院,卻放到未出現在通告中的河北醫院,而這家醫院的性質為(wei) 民辦。巨額國資購買(mai) 的質子放療係統放到民辦醫院,是否合規?
財政部相關(guan) 司局人士向中國新聞網記者透露,當時批準該質子放療係統的配置主體(ti) 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他們(men) 所有報的材料裏麵沒有體(ti) 現安排在哪裏”,如果確實配置到民辦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肯定不合理”。
根據舉(ju) 辦方向河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時提供的可研報告,質子項目每年可為(wei) 河北醫院帶來4000萬(wan) 收入。
成立倆(lia) 月的公司拿下5億(yi) 大單,不滿一年就注銷?
知情人士提供給中新財經的一份項目合同顯示,參與(yu) 共同舉(ju) 辦河北醫院的中冶吉信於(yu) 2021年5月與(yu) 成立僅(jin) 兩(liang) 個(ge) 月的美加瑞(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美加瑞”)簽署河北醫院信息化建設采購合同,購買(mai) 軟件及相關(guan) 技術服務。
該合同總價(jia) 5.1957億(yi) 元,項目總工期34個(ge) 月。合同驗收標準要求,美加瑞提供的質量保證期不得少於(yu) 12個(ge) 月。但2022年3月12日這家公司就注銷了,存續時間甚至未達到合同要求的質保期。
相關(guan) 知情人告訴中國新聞網記者,美加瑞在注銷之前,至少收取了9000餘(yu) 萬(wan) 元合同款。
美加瑞到底什麽(me) 來頭?為(wei) 何成立僅(jin) 兩(liang) 個(ge) 月就能接到5億(yi) 元大單?又為(wei) 何成立不到一年就注銷?這份合同履行到何種程度?作為(wei) “國企”的中冶吉信是否就項目進行了招標?
截至記者發稿時,中冶吉信尚未就相關(guan) 問題進行回複。
到底是誰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撲朔迷離的舉(ju) 辦過程、眼花繚亂(luan) 的名稱變換、錯綜複雜的股權交易……這家擬注銷的河北醫院的一係列超常規操作手法,引發不少質疑。
從(cong) 舉(ju) 辦過程看,合作方從(cong) 最初的三方變兩(liang) 方,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hui) 退出,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變為(wei) 疑似假國企的中冶吉信。
從(cong) 醫院名稱看,在相關(guan) 政府網站或媒體(ti) 公開報道中,一開始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分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河北省衛健委批複的名字為(wei)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北醫院”,在民政係統登記的名字為(wei) “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8月15日,中國新聞網記者實地探訪中發現,醫院大樓上的院名中“河北”二字已消失。
從(cong) 股權變更看,河北醫院的舉(ju) 辦方之一中冶吉信的股權在短時間內(nei) 發生數次變更。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衛健委批複設置河北醫院當天,還發生了2次絕對控股股東(dong) 的變更。這樣的操作,讓很多網友直呼“看不懂”。經過一係列眼花繚亂(luan) 的操作,輾轉騰挪之間,一家由公立醫院和“國企”聯合開辦的醫院,性質已變為(wei) 民辦。
從(cong) 醫院房屋產(chan) 權看,中國新聞網記者獲得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和中冶吉信合作設置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協議書(shu) 》顯示,雙方約定,河北醫院租賃使用中冶吉信土地、房屋和設施並支付相關(guan) 費用。
另有材料顯示,河北醫院與(yu) 中冶吉信在2022年5月和8月分別簽訂了兩(liang) 份房屋租賃合同。中冶吉信將院區的1號至7號樓租賃給河北醫院使用。
隨後,中冶吉信將5月份簽訂的房屋租賃合同作為(wei) 產(chan) 生應收賬款基礎合同,河北醫院作為(wei) 應收賬款債(zhai) 務人,與(yu) 廊坊銀行簽訂應收賬款最高額質押合同,取得最高債(zhai) 權額達22.95億(yi) 元。用類似操作,中冶吉信或還從(cong) 龍江銀行取得高達十餘(yu) 億(yi) 的最高債(zhai) 權額。
上海蘭(lan) 迪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孫芸律師認為(wei) ,租賃合同的相關(guan) 條款明確表述,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與(yu) 中冶吉信合作設立的河北醫院,相關(guan) 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均在中冶吉信名下。
據此,有法律人士提出質疑:“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到底是誰的?
公眾(zhong) 期待相關(guan) 方盡快回應。中國新聞網記者近期就輿論的核心關(guan) 切,多次聯係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多位相關(guan) 負責人,但對方均拒絕接受采訪或表示不清楚。有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員工表示,“醫院有明確規定,沒有院長同意誰也不允許接受采訪。”(鍾興(xing) 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