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田野助豐產(實幹篤行在一線)
福建省浦城縣推動科技特派員下沉基層——
紮根田野助豐(feng) 產(chan) (實幹篤行在一線)
本報記者 付 文 鍾自煒
“瞅準害蟲生長期,打藥才有效,現在還不是時候。”聽說種糧大戶陳兆武眼下就要打農(nong) 藥,廖義(yi) 利趕緊跑到田裏勸阻。廖義(yi) 利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農(nong) 技站副站長,也是浦城縣再生稻南片區域的技術負責人。
“水稻在不同成長期要用不同的藥,不能指望打一次藥就能包治百病,也得當心農(nong) 藥殘留影響大米品質。”廖義(yi) 利的解釋,讓陳兆武改變了主意。
“在一線做農(nong) 技推廣,得多往田間地頭跑、多跟農(nong) 民打交道。”今年上半年,廖義(yi) 利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田間地頭,為(wei) 十裏八鄉(xiang) 的農(nong) 民講解技術問題。“我們(men) 唯有紮根鄉(xiang) 村,苦幹實幹,才能不負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厚望。”廖義(yi) 利說。
浦城縣,今年再生稻種植麵積將達7萬(wan) 畝(mu) 。為(wei) 確保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浦城縣選派40多名像廖義(yi) 利這樣的縣級科技特派員,在各地傳(chuan) 播新技術、普及新成果、培育新農(nong) 民。
回縣城路上,廖義(yi) 利的手機不停地響。全縣種糧大戶微信群裏,不時彈出新消息。廖義(yi) 利一條條回複著問題,“越是農(nong) 忙,我們(men) 越要全天候待命,糧食安全容不得一點閃失。”
前幾天,廖義(yi) 利一大早就接到陳兆武的視頻電話。視頻中,稻浪翻滾、稻穗結實。“莊稼長勢很好,感謝你們(men) 的技術指導,今年肯定又是個(ge) 豐(feng) 收年!”陳兆武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