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浙江“綠富美”的生態經

發布時間:2023-08-17 09: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黃小異 陸健

  “我對浙江有兩(liang) 點印象深刻,一是‘千萬(wan) 工程’將鄉(xiang) 村打造得宜居宜業(ye) ;二是浙江將生態價(jia) 值轉化為(wei) 有形的經濟價(jia) 值,用實踐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陳學東(dong) 說。

  8月15日至16日,由中國科協、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浙江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綠色低碳創新大會(hui) 在湖州市舉(ju) 辦,在首個(ge) 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各界共話浙江“綠富美”。

  陳學東(dong) 院士說的宜居宜業(ye) ,“宜”在何處?首先是村容村貌的改善,讓村民有了更美的人居環境。

  這幾年,浙江省集中力量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既是為(wei) 老百姓留住田園風光,也是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添磚加瓦,切實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li) 畫卷。

  整潔的村居內(nei) ,綠樹成蔭、鳥叫蟬鳴,村民們(men) 編織著漁網,嘮著家常;長廊裏,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村民搖著扇子,暢談著當下的幸福生活;黨(dang) 建文化廣場上,打籃球的、下象棋的、健身跑的……臨(lin) 海市上盤鎮外嶴村一幅安定祥和的生活景象。

  曾經,外嶴村在當地是出了名的“髒亂(luan) 差”。村民大多從(cong) 事漁業(ye) 捕撈、西蘭(lan) 花種植,日子過得還算富足。經濟發展了,卻忽視了環境衛生問題。“到處都是泥濘路”“村裏的河塘淤積,臭氣熏天、蚊子滿天飛”是村民對十幾年前村莊的印象。

  一場大規模的河塘清淤行動在村黨(dang) 員誌願者們(men) 的牽頭下迅速展開。清理出來的塘泥當作肥料被轉運至田地裏,整治後的河塘兩(liang) 側(ce) 安裝了護欄,並種上了不同品種的睡蓮。同年,村裏還開展了電線全麵排查,更換了田間的農(nong) 排電線;啟動了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工程;入村兩(liang) 側(ce) 綠化全覆蓋……

  2015年,外嶴村榮獲浙江省衛生村。在隨後的幾年間,一個(ge) 個(ge) 村工程相繼開工建設並投入使用。村東(dong) 麵的長廊格外引人注目,石板鋪砌的地麵,兩(liang) 側(ce) 架起了木椅,五六十米的廊簷裝飾起五顏六色的各種圖案。這也是村民們(men) 齊心協力整治的結果。

  環境治理讓臨(lin) 海市上盤鎮外嶴村老百姓真真切切地體(ti) 會(hui) 到了獲得感,日益美麗(li) 的農(nong) 村釋放出更多的發展紅利。

  “現在咱村的環境可好了,村民也過上城裏人的生活!”外嶴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周連富告訴記者,後山130畝(mu) 土地是村裏的財富,村民有個(ge) 心願,就是想把後山的土地綜合利用起來,打造成果園,建起綠道。“擴大村裏的‘後花園’,提升村莊的形象,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眼下,上盤鎮正實施高品質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提出全域旅遊理念,以建設美麗(li) 城鎮樣板鎮為(wei) 抓手,強化“一步一景、一村一品”的全域旅遊設計。

  美麗(li) 生態催生“美麗(li) 經濟”的到來。

  “小浦鎮的羊肚菌豐(feng) 收喜人、安吉縣的竹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湖州市已經形成了生態產(chan) 品保護、生態產(chan) 品生產(chan) 、生態產(chan) 品開發經營、生態產(chan) 品開發交易服務等產(chan) 業(ye) 模式和諸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推動地方生態環境質量向好、生態經濟發展生機勃勃、製度保障措施持續優(you) 化、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在麗(li) 水市,“麗(li) 水山耕”自2014年在全國首創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後,堅持將“生態牌”打到極致,接續推進“對標歐盟·肥藥雙控”兩(liang) 個(ge) 三年行動計劃,實行最嚴(yan) 格的農(nong) 藥化肥準入標準;同時,發揮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數量全國最多的優(you) 勢,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明中汲取“道法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集成推廣“稻魚共生”“林菇共育”等共生係統,實現農(nong) 業(ye) 的多元價(jia) 值。

  20年前,浙江農(nong) 村給人的印象是“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室內(nei) 現代化、室外髒亂(luan) 差”,如今華麗(li) 轉變離不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未來浙江如何更綠?

  會(hui) 上,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雷鳴山與(yu) 中國工程院院士、白馬湖實驗室主任高翔都道出了未來的願景。雷鳴山介紹,在建的浙江天台抽蓄電站不僅(jin) 將在水頭高度上刷新全球之最,更重要的是抽水蓄能電站建成投運後,預計年可節約燃煤約52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04萬(wan) 噸。高翔則表示,對於(yu) 浙江化工園區有機廢氣和二氧化碳的治理,目前已有了高效的工藝技術,且關(guan) 鍵技術已實現了工程應用,未來會(hui) 針對不同類型園區,構建相應的“碳汙治理利用—低碳綜合供能—碳汙監測監管”技術體(ti) 係,建立智慧係統平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助力浙江工業(ye) 園區綠色發展。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7日 03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