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數據看今夏北方雨水為何顯得“格外多”

發布時間:2023-08-18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不少公眾(zhong) 感覺,今年夏天北方的降雨似乎“格外多”。近期,華北、黃淮和東(dong) 北地區出現極端強降雨,並引發洪澇災害。北方的雨為(wei) 何集中下在這一時段?從(cong) 實際數據看,今年雨水真的偏多嗎?

  中國氣象局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每年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我國東(dong) 部主雨帶北移至華北、東(dong) 北一帶,達到一年中季風降水的最北位置。這一時段,華北、東(dong) 北以及黃淮部分地區迎來降水集中期,達到全年降雨峰值,俗稱“七下八上”。

  7月下旬前後,夏季風北邊緣推進到華北地區。同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抬,其西南側(ce) 的西南氣流或偏東(dong) 氣流把洋麵上的水汽源源不斷地向北輸送,為(wei) 華北降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條件。暖濕氣流一旦與(yu) 東(dong) 移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就容易形成強降水或持續性降水。此外,“七下八上”也是西北太平洋台風活躍時期。台風本身攜帶大量水汽,一旦北上影響北方地區,降雨通常會(hui) 顯著增加。

  這一時段,華北、東(dong) 北地區降雨最集中、強度最大、極端降雨發生概率大,短短一個(ge) 月的累計降水量可能會(hui) 占全年的三分之一。

  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今年華北雨季從(cong) 7月22日開始,較常年(7月18日)偏晚4天,截至8月16日尚未結束。在此期間,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

  今年“七下八上”期間,我國北方地區出現4次較大範圍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其中,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台風殘餘(yu) 低壓環流和低空急流影響,京津冀地區出現極端暴雨天氣過程。北京西南部、河北中部和西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350至600毫米,最大累計降雨量達1003毫米(河北臨(lin) 城);100毫米以上降雨麵積達17萬(wan) 平方公裏。河北、北京14個(ge) 國家氣象觀測站日降雨量突破曆史極值,26站3日累計降雨量突破曆史極值。

  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等地在此期間的降雨量均超常年同期,其中石家莊降雨量達409.1毫米,是常年同期的近三倍。從(cong) 降雨日數看,今年北方多個(ge) 主要城市的降雨日數並不比常年同期偏多,但降雨量均超常年同期,這也說明今年的降雨來得急、來得猛。短時間內(nei) 降雨強度大、累計雨量偏多,客觀印證了公眾(zhong) 對於(yu) 北方地區雨水偏多的主觀感受。

  統計顯示,近年來,“七下八上”期間降雨量突破曆史極值的站點數大幅增加,極端天氣多發頻發態勢愈加明顯。近兩(liang) 年(2021年和2022年)華北雨季持續時間分別為(wei) 59天和50天,均顯著超過常年平均的29.6天。

  氣象專(zhuan) 家指出,全球變暖帶來的大氣含水量升高、氣候係統不穩定、城市熱島效應加劇等,均會(hui) 增加暴雨的頻次和強度,進而引發山體(ti) 滑坡、泥石流、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內(nei) 澇等次生災害。相較於(yu) 雨水常年偏多的南方地區,北方各地抵禦台風暴雨等經驗相對不足,需大力提升相關(guan) 防災減災意識和應對能力。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黃垚)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8日 04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