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老年網上“追星”,別動不動拿孤獨說事

發布時間:2023-08-18 09:52: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朱昌俊

  合拍視頻、寫(xie) 愛的小作文、送“嘉年華”,甚至還有七旬老太為(wei) “追愛”跨越千裏……近期,一批以中老年網友為(wei) 受眾(zhong) 的網紅爆火,隨之出圈的是大叔大媽們(men) “野性”的“追星”方式。年輕人調侃“在‘秀才’直播間蹲我媽,‘傾(qing) 城’直播間蹲我爸”的同時,也為(wei) 他們(men) 的養(yang) 老金擔心起來。有觀點認為(wei) ,“秀才”“一笑傾(qing) 城”走紅背後,是中老年人無處安放的孤獨。

  老年人在互聯網上“追星”,早就不是什麽(me) 新現象。此前,一些中老年女性被“假靳東(dong) ”們(men) 圍獵就引發過關(guan) 注。應該說,這一現象形成的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hui) 原因。其固然可能與(yu) 部分老年人的孤獨感有關(guan) ,但一概將之視為(wei) 是孤獨的產(chan) 物,為(wei) 他們(men) 上網貼上“沉湎網絡”的標簽,以至於(yu) 憂心忡忡,視之為(wei) 必須被改造的對象,是粗暴的,也大可不必。

  應該看到,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空間對真實生活的介入程度越來越深,受影響的人群也幾乎是“全齡段”的,老年人很難成為(wei) 例外。部分老年人在網上有喜好的主播,願意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情感,如適度的打賞、合拍視頻等,隻要未對真實生活帶來可見的風險和傷(shang) 害,其實完全可以多些包容。至於(yu) 那些被中老年人追捧的“網紅”,隻要相關(guan) 行為(wei) 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年輕網友也沒必要隨意給他們(men) 打上“油膩、土味”等帶有嘲諷意味的標簽。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在這一點上,任何人都不應該有什麽(me) 歧視。

  有些子女擔心老年人在網絡追星上“走得太遠”,乃至上當受騙,這實屬正常。對此,與(yu) 父母多一些交流,多表達一下關(guan) 心,多了解父母的動態,這倒是必要的。但是,若僅(jin) 是擔心老年人可能被騙,就完全否定老年人上網“追星”的合理性,這未免也是過度的幹預了。且不說,中老年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選擇,退一步而言,年輕人打著“為(wei) 你好”的名義(yi) ,將網絡預設為(wei) 一個(ge) 處處讓老年人受騙的荊棘之地,這是不符合事實的,也是一種過度的反應。

  說到底,在互聯網時代,社會(hui) 對於(yu) 各個(ge) 人群的“觸網”,都不妨多些鬆弛和包容。風險應該防範,但也不應該完全將網絡視為(wei) 洪水猛獸(shou) 。就像父母對於(yu) 未成年人“觸網”需要正確引導而不是采取完全隔離的態度一樣,年輕人對於(yu) 父母的網上“追星”,也該多些理解和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其背後的正當訴求。如將老年人“追星”片麵看作是現實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之下退而求其次的Plan B,動輒扣上一個(ge) “孤獨”的帽子,乃至於(yu) 添加道德壓力,這是一種想當然,也是一種居高臨(lin) 下的偏見。要知道,對絕大多數中老年人來說,他們(men) 上網“追星”,就像年輕人喜歡刷短視頻、追星一樣,其背後更多還是某種普遍的人性在起作用,未必是對應什麽(me) 真實生活中的不足。在這個(ge) 問題上,大家需要更多地將心比心。

  當然,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觸網”,這到底會(hui) 對中老年群體(ti) 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比如是否會(hui) 加劇與(yu) 真實人際關(guan) 係的疏離,網絡環境又如何盡量降低他們(men) 觸網的風險,這些確實是值得嚴(yan) 肅討論和應對的議題。但是,將這樣的現象先入為(wei) 主地視為(wei) 是值得擔心的,乃至給中老年人“觸網”的行為(wei) 添加一些想當然的標簽,是不必要的,也是對老年人不友好的。(朱昌俊)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