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當前的素描教學方法弊大於利

發布時間:2023-08-18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學術爭(zheng) 鳴】

  作者:陰澍雨(中國藝術研究院一級美術師、研究生院美術與(yu) 書(shu) 法係主任)

  學習(xi) 美術,從(cong) 素描開始,是必經之路——這似乎已經成為(wei) 不爭(zheng) 的事實。

  什麽(me) 是素描?黑、白、灰三大麵;高光、灰調、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五大調——當下素描教學中,普遍都是這樣教學生畫素描的。這種素描已經發展得高度成熟,被稱為(wei) 全因素素描。從(cong) 初學繪畫到美術學院畢業(ye) ,從(cong) 石膏幾何體(ti) 入手,畫靜物、頭像、胸像、半身像到人體(ti) ,美術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按照大致相同的步驟學習(xi) 素描。而這種素描學習(xi) 也有比較明顯的局限性:它將不同的藝術性格打磨得平整、光滑,以整齊劃一的標準替代了原本多樣的藝術創造力,這樣的基礎教育,很難培養(yang) 出真正有創造力的藝術家。這種素描訓練,特別是對中國畫的創作與(yu) 人才培養(yang) 來說,弊大於(yu) 利。

  當前我們(men) 身處建設藝術學科體(ti) 係的大格局當中,也肩負著傳(chuan) 承與(yu) 弘揚傳(chuan) 統繪畫的責任與(yu) 擔當,在這時候重新討論素描與(yu) 中國畫的關(guan) 係非常必要。

  素描教學應立足中國畫本身需求

  徐悲鴻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有其特定的曆史語境。那個(ge) 時代,徐悲鴻切身感受到中國畫陳陳相因的陋習(xi) ,缺乏創造活力,大膽地提出中國畫的改革主張。他在1920年發表的《中國畫改良論》一文中說道:“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可見他強調的是繼承中國畫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中西結合,融合西方的繪畫方法,發展中國畫。後來,徐悲鴻著手確立起中國的美術教育體(ti) 係,需要推行適用於(yu) 不同美術學科的基礎教學科目。徐悲鴻以他在國外學習(xi) 美術的經驗,將西方學院教育體(ti) 係當中的素描訓練作為(wei) 所有造型藝術的基礎課程加以建設,這是有積極作用的。

  學習(xi) 中國畫,其實有兩(liang) 種路徑:以筆墨為(wei) 主的訓練方式先行,而後補充以西方觀念的素描訓練;或是以西畫觀念的素描教學確立根基,再進行筆墨訓練。潘天壽明確反對“西洋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他談道:“中國的藝術風格……對外來的東(dong) 西,也必須研究、吸收,但不能作為(wei) 基礎。隻有在自己民族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吸收外來的東(dong) 西。如果把基礎放在外國的形式風格上,那是本末倒置,就會(hui) 割斷曆史。”

  李可染談學習(xi) 素描,認為(wei) 學中國畫、山水畫學點素描是必要的。盧沉也曾經提出,中國畫是以書(shu) 法根基而融入西方素描。這些中國畫教育家的前輩,都在強調學習(xi) 的先後順序,要以民族藝術為(wei) 本、為(wei) 根基。

  素描訓練培養(yang) 一種具細、客觀的觀察方式,基本上是看一眼畫一筆,逐步深入,從(cong) 整體(ti) 到局部。而中國畫的觀察方式強調目識心記,觀察概括,把握整體(ti) 規律,往往是默寫(xie) 、背寫(xie) ,筆筆生發,形簡意賅。這種寫(xie) 意的方式,也是中國畫的核心特質。可以說,畫素描的觀察方式與(yu) 畫中國畫的觀察方式是相悖的。所以,必須找到素描教學中能夠貫穿於(yu) 中西繪畫規律的核心部分,順應中國畫的表現需要,這樣才能起到訓練的目的,以西潤中,為(wei) 我所用。

  當前素描教學未能激發出中國畫創作活力

  從(cong) 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幾乎統一的素描學習(xi) 模式,對當下中國畫的創作基礎幫助有限,反而還影響到藝術家彰顯個(ge) 性,發揮想象力和創作靈性。當成千上萬(wan) 的素描試卷,並列在巨大的空間中,整齊劃一的一排排人像,構圖幾乎一樣,運用具細、統一的塑造方式,而這時考官還要從(cong) 中甄別優(you) 劣,選拔出優(you) 秀的藝術人才。盡管當下的美術學院已經意識到素描教學問題所在,在入學考試中,不斷調整考試要求,優(you) 化試題的設置,以期改變素描的功利性目的,但事實是收效甚微。素描教學逐漸固化為(wei) 一種概念化的應試,我們(men) 見到有些曾經才華橫溢的少年,經過嚴(yan) 格的素描訓練之後,靈感反而被磨平了,作品更多的是類似科學研究的嚴(yan) 謹,少了充滿想象的藝術味道。

  雖然曆經數十年的積累,素描教學的改革在不斷地推進,在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造型門類中也都建立起不同體(ti) 係,突出各門類的特點。但是,素描教學本身依然沒有達到為(wei) 創作服務的作用。素描教學要解決(jue) 的無外乎就是造型規律,除去形體(ti) 塑造的準確性之外,它還包括構圖、透視、解剖結構諸多方麵。首先,從(cong) 創作角度來看,構圖非常重要,是首先要確立的,在創作過程中位於(yu) 前列。現在的素描教學是擺在桌上的一組靜物、坐在那兒(er) 的一個(ge) 人,落到紙麵上都是固定的套路,完全談不上構圖訓練。其次,要表現物象的特點,了解解剖和內(nei) 部結構關(guan) 係也是必不可少的。這需要在素描訓練中,將關(guan) 注點引申到更為(wei) 理性、科學的層麵,從(cong) 而對藝術表現加以支撐。但是解剖課成為(wei) 單獨的選修課,素描課不解決(jue) 這一問題。最後,透視關(guan) 係也是素描訓練的核心之一。我們(men) 把中國畫的透視稱為(wei) 散點透視,西方為(wei) 焦點透視。但是,出現在中外繪畫中的透視規律何其複雜,哪有非此即彼那麽(me) 簡單,還需要更為(wei) 深入、全麵的研究分析,這也是在素描基礎課上要講解、訓練的。至於(yu) 說通過素描訓練達到培養(yang) 個(ge) 人的才情、激發創造力的目的,這應該是所有的課程訓練共同的價(jia) 值指向。

  中國畫教學需要怎樣的素描

  今天的中國畫教學,素描作為(wei) 基礎課,必須具有更為(wei) 廣泛的包容性。如果以單色、素色表現為(wei) 概念來界定,並以表現造型特征為(wei) 目標來訓練,花鳥畫中的白描、山水畫中的皴法同樣可以認為(wei) 是廣義(yi) 的素描。我們(men) 始終強調中國畫是以線造型,而西方是以塊麵造型,以體(ti) 積明暗塑造對象。但我們(men) 也都知道,西方大師素描有眾(zhong) 多的以線造型的例子,甚至說從(cong) 線條的質感與(yu) 表現力上來說,與(yu) 中國畫是相通的,具有相同的特點。所以,在素描教學中融匯中西藝術規律,促動中國畫的發展、創新,這才是教學的方向。目前中國畫的教學,特別是對於(yu) 傳(chuan) 統風格的專(zhuan) 業(ye) 方向,完全沒有必要教條地把素描作為(wei) 基礎課來貫徹執行。

  中國畫的基礎是什麽(me) ?無外乎“筆墨”二字,其中的奧妙無窮。學習(xi) 中國畫,筆墨的學習(xi) 必然分成兩(liang) 個(ge) 部分:其一,是針對形、質、動的技術性的訓練,是將筆墨作為(wei) 媒材,達到順暢地表現客觀對象、心手雙暢、與(yu) 自我合二為(wei) 一的狀態;其二,是文化精神的內(nei) 在養(yang) 成,通過長期的人文熏修,從(cong) 而在筆墨中浸潤、釋放民族文化傳(chuan) 統與(yu) 精神風貌。我們(men) 都很清楚,在當下的學院教學中,筆墨作為(wei) 技術、形式,是可以在短期內(nei) 得以提升的,但是筆墨作為(wei) 人的精神修為(wei) ,可能要藝術家終其一生去踐行,而若急於(yu) 以功利之心求現實實惠,又怎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呢?

  今天在學院教學中,中國畫學科發展越來越完備,並且與(yu) 其他人文學科平行並立。我們(men) 必須建立起麵向當下的、獨立性和兼容性並存的學科體(ti) 係。中國畫曆經了千年的傳(chuan) 承,是民族文化的強大載體(ti) 。中國畫的學習(xi) 者,應該對民族藝術充滿執著與(yu) 熱愛,真正出於(yu) 情感與(yu) 心靈的需要去不斷創造。中國畫的教育者,也應真正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有著深刻的價(jia) 值認同,並以傳(chuan) 承和弘揚民族藝術為(wei) 使命。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畫事業(ye) 的進步與(yu) 發展。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玉梅、於(yu) 園媛、許馨儀(yi) )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8日 07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