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結構性工具實現了預期目標,就會按期退出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8日訊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zhuan) 欄。近些年,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圍繞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調整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ti) 係。在決(jue) 定結構性工具創設、延續或退出時,主要考慮兩(liang) 方麵因素:一是經濟運行中較為(wei) 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如小微企業(ye) 往往麵臨(lin) 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人民銀行為(wei) 此創設多項結構性工具,既有再貸款、再貼現等長期性工具,又有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階段性工具。二是金融機構提升對特定領域金融服務的意願和能力。如金融機構支持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領域,仍麵臨(lin) 較高的“綠色溢價(jia) ”和“風險溢價(jia) ”,人民銀行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再貸款等予以撬動引導。由於(yu) 這兩(liang) 方麵因素可能隨著經濟發展、政策引導而發生變化,多數結構性工具都是階段性工具。今年以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努力把握好“進”、“退”兩(liang) 方麵的平衡,在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優(you) 化信貸資源配置,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進”的方麵主要是服務好高質量發展。結構性工具的總量維持在合理水平。截至2023年6月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yu) 額6.9萬(wan) 億(yi) 元,約占央行總資產(chan) 的16%,與(yu) 歐元區、英國和日本等相似金融體(ti) 係基本處於(yu) 同一水平。結構性工具優(you) 先用於(yu) 最需銀行資金支持的領域,當前主要體(ti) 現在以下方麵:一是持續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業(ye) 是經濟活力的體(ti) 現,需要持續穩固對小微等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增加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350億(yi) 元;延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至2024年末,並適度調整了激勵資金比例。二是繼續支持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領域發展。綠色和科創是經濟增長動能的著力點,需要有效加大融資支持力度。今年以來,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zhuan) 項再貸款,並將部分外資銀行、地方法人銀行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金融機構範圍,擴大政策惠及麵。同時,按照支持科技型企業(ye) 融資行動方案,發揮再貸款等工具的激勵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持續支持科技創新企業(ye) 。三是支持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運行。精準施策,滿足房地產(chan) 行業(ye) 合理融資需求,助力穩定消費、投資和宏觀經濟大盤。延續實施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至2024年5月末,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wei) 保交樓項目提供融資支持。穩步推動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等在試點城市落地,支持金融機構為(wei) 住房租賃市場提供多元化、全周期的金融服務。
“退”的方麵穩妥有序。結構性工具到期時,人民銀行將對其進行評估。有的工具實現了預期目標,就會(hui) 按期退出。例如2020年初增加的用於(yu) 支持抗疫保供和複工複產(chan) 的3000億(yi) 元、5000億(yi) 元再貸款額度,已於(yu) 2020年6月末到期退出。有的工具到期後通過存量資金適當展期使用實現“緩退坡”。對於(yu) 2022年設立的科技創新再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zhuan) 項再貸款、交通物流專(zhuan) 項再貸款等工具,今年以來麵臨(lin) 陸續到期情況,這些工具退出後,存量資金可展期,最長可使用3到5年,最大限度實現“緩退坡”。對於(yu) 仍有必要支持或需要持續支持的領域,如普惠金融、綠色低碳發展等領域,人民銀行將延續實施相關(guan) 工具。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結構性工具進一步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根據經濟金融形勢需要調整優(you) 化,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必要時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創設新的工具,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