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提升農村養老服務品質

發布時間:2023-08-23 10:03:00來源: 經濟日報

  老有所養(yang) 是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製度保障不斷健全,資源配置持續優(you) 化,服務網絡日益完善,特困群體(ti) 兜底保障不斷強化。但如何進一步提升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品質、強化農(nong) 村家庭養(yang) 老保障功能,依然值得關(guan) 注。

  我國養(yang) 老問題的重點痛點難點和短板在農(nong) 村,是亟待解決(jue) 的民生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之一。當前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需求總量不小,農(nong) 村老人數量將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nei) 處於(yu) 高峰期和上升期。由於(yu) 農(nong) 村老人的空巢化問題,許多農(nong) 村老人所獲取的養(yang) 老服務質量不高。相比城鎮老人,農(nong) 村老人所獲取的社會(hui) 保障存在一定差距。我國農(nong) 村常住人口嚴(yan) 重老齡化,絕大多數農(nong) 村的集體(ti) 收入和居民收入較少,農(nong) 村養(yang) 老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農(nong) 村養(yang) 老水準較低,養(yang) 老機構發展不充分、後續運轉不容易。數據顯示,農(nong) 民基礎養(yang) 老金僅(jin) 為(wei) 城鎮職工養(yang) 老金的5.26%。

  持續提升農(nong) 村養(yang) 老品質,首先要從(cong) 資金問題說起。要加快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隻有產(chan) 業(ye) 發展得好,農(nong) 村的集體(ti) 收入和居民收入才能不斷增加,對農(nong) 村養(yang) 老的財力保障才能持續增強,年輕農(nong) 民才能有更大能力贍養(yang) 好家中老人,並為(wei) 自身養(yang) 老奠定良好財力基礎。農(nong) 村老人擁有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和較為(wei) 穩定的勞動收入,是提升自身養(yang) 老生活品質的根本保障,這也可以減輕贍養(yang) 人負擔和社會(hui) 負擔。為(wei) 此,還需要選優(you) 配強村幹部隊伍,提高其帶領村民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和持續支持農(nong) 村養(yang) 老的能力。

  同時,須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進一步整合全社會(hui) 力量。持續提升農(nong) 村養(yang) 老品質光靠非營利性和公益性機構遠遠不夠,需要依據經濟規律引入市場化經營主體(ti) ,創新財力保障,拓展多元籌融資渠道,並提升管理服務效能。針對農(nong) 村養(yang) 老機構基礎設施落後、床位和運營經費不足、管理服務績效不高等問題,要進一步撬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農(nong) 村養(yang) 老機構改革和運營。還可通過出台抵稅政策、推行冠名權、出具規範的出資證明以及榮譽證書(shu) 、加強宣傳(chuan) 報道等措施,調動全社會(hui) 支持農(nong) 村養(yang) 老的積極性。

  此外,也應在服務均等化、付費化、科技化等方麵下功夫,補齊短板。要以鄉(xiang) 鎮為(wei) 單位建設農(nong) 村區域性綜合養(yang) 老服務中心,配置良好的軟硬件設施,加強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和服務評估、監督檢查,將其打造成對全鄉(xiang) 鎮養(yang) 老服務提供者,尤其是高水平專(zhuan) 業(ye) 人才、專(zhuan) 業(ye) 設施和專(zhuan) 業(ye) 化服務等統籌配置的重要平台,使其能夠連接縣級養(yang) 老資源調配平台、“互聯網+照護服務”、本地互助養(yang) 老和機構養(yang) 老服務以及醫療衛生服務等,推動養(yang) 老和醫護康複資源共享。還要增強年輕農(nong) 民社保意識,加大宣傳(chuan) 力度,督促其在年富力強時按時足額繳納社保費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學迎)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