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增強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能力

發布時間:2023-08-23 10:03:00來源: 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各地先後印發了一係列措施和方案,紮實推進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工作。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既符合當前我國外貿發展階段和企業(ye) 發展現實需求,又有助於(yu) 打通生產(chan) 、分配、流通和消費各環節堵點。

  促進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發展是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ju) 措。一是有利於(yu) 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外貿企業(ye) “出口轉內(nei) 銷”需求強烈,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內(nei) 貿企業(ye) “走出去”、在海外市場尋求發展的意願同樣強烈。二是有利於(yu) 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凸顯,人民群眾(zhong) 對高端、高品質和高層次產(chan) 品與(yu) 服務的消費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亟需推進內(nei) 外貿商品同線同標同質,以高水平外部循環帶動高質量國內(nei) 循環,實現產(chan) 品和服務的有效、高質量供給。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意味著企業(ye) 不再單純依靠出口或內(nei) 銷,而是充分利用好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這是企業(ye) 謀求長遠發展的主動選擇和實現可持續經營的必經之路。

  然而,由於(yu) 長期以來我國內(nei) 外貿企業(ye) 經營指向相對分割,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發展仍麵臨(lin) 法律法規、監管體(ti) 製、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多重考驗。

  一是監管政策有所不同。一些國家對雙邊貿易采取不合理壁壘或限製,對我國內(nei) 貿企業(ye) 出海經營造成衝(chong) 擊,企業(ye) 如果不符合當地監管要求,將很難進入市場。此外,內(nei) 外貿在知識產(chan) 權保護方麵存在的監管差異,讓一些企業(ye) 感到了經營轉換的困難。外貿企業(ye) 轉內(nei) 銷的產(chan) 品容易被國內(nei) 競爭(zheng) 者仿製,喪(sang) 失原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研發積極性;部分內(nei) 貿企業(ye) 存在對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理解誤區,容易在商標、品牌等方麵產(chan) 生侵權。

  二是標準規則體(ti) 係存在差異。在立法方麵,外貿領域較為(wei) 全麵、係統,內(nei) 貿領域則相對滯後,一些重點領域法律缺失、與(yu) 國外銜接不足、規則“碎片化”。在執行方麵,不同行業(ye) 、不同產(chan) 品在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方麵存在差異。即使同一行業(ye) 的不同產(chan) 品的相關(guan) 要求也不盡相同。

  三是企業(ye) 內(nei) 外貿融合不夠順暢。外貿通常采用“見單即付”模式,回款快、周期短,資金流轉壓力較小;內(nei) 貿通常采用“先貨後款”模式,回款慢、周期長,容易產(chan) 生呆壞賬、增加企業(ye) 資金成本。內(nei) 貿一般訂單小且分散,大多擁有自主營銷渠道;外貿更多從(cong) 事大額訂單、定製生產(chan) 等經營業(ye) 務,營銷渠道由經銷商包辦。內(nei) 貿多通過公路和航空運輸,物流成本較高;外貿以海運和航運為(wei) 主,物流成本相對較低。

  新形勢下,要把握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邁過“監管關(guan) ”“標準關(guan) ”“融合關(guan) ”,以全局視野和長遠眼光,下好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先手棋”。

  要統籌完善政府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監管政策。形成完善統一的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製度,打通“雙循環”中的製度、觀念和利益藩籬,加快建設統一的全國大市場,為(wei) 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構建統一的市場基礎。特別是在知識產(chan) 權保護領域,加大對假冒仿冒產(chan) 品的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健全知識產(chan) 權侵權懲罰性賠償(chang) 製度,保護企業(ye) 創新和產(chan) 品內(nei) 銷的積極性。

  要推進國內(nei) 外標準規則體(ti) 係一體(ti) 化。及時清理滯後的規章製度和政策性文件,推動健全有利於(yu) 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的規則體(ti) 係,鼓勵經營主體(ti) 在內(nei) 外貿活動之間切換的主動性、適應性和靈活性。針對我國在技術標準、質量標準等方麵與(yu) 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領域,在逐步提升國內(nei) 生產(chan) 水平、產(chan) 品標準的基礎上,爭(zheng) 取實現與(yu) 國際標準互認。推動我國優(you) 勢領域的標準和資質認證“走出去”,以標準助推中國品牌崛起,提升中國標準在“一帶一路”沿線、東(dong) 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認可度。

  還要提升經營主體(ti) 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水平。引導國內(nei) 貨款支付方式向預付款模式轉變,減少內(nei) 外貿在結算方式、交易規則等方麵的差異,破除外貿企業(ye) 進入國內(nei) 市場的資金結算障礙。支持外貿企業(ye) 通過跨境電商等新業(ye) 態新模式拓展銷售渠道,支持內(nei) 貿企業(ye) 走國際化經營道路,提升拓展海外業(ye) 務的積極性。推動物流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打造高效的多式聯運體(ti) 係,降低國內(nei) 物流成本。(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石 穎)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