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抗旱也疏忽不得
要堅持防汛抗旱並舉(ju) 、防汛抗旱兩(liang) 手抓,強化監測預報預警,從(cong) 嚴(yan) 從(cong) 實從(cong) 細做好各項防禦工作,牢牢守住水旱災害防禦底線。
近段時間,在華北、東(dong) 北地區汛情備受關(guan) 注之時,西北地區的旱情也持續蔓延,牽動人心。受降雨、來水持續偏少的影響,內(nei) 蒙古中西部、青海、甘肅、寧夏等地先後發生幹旱,對農(nong) 村飲水安全、大牲畜飲水和秋糧作物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針對旱情,7月以來,水利部門科學調度幹流龍羊峽水庫、劉家峽水庫,維持蘭(lan) 州斷麵流量在1000立方米每秒至1300立方米每秒,保障了青甘寧蒙4省(區)沿黃灌區引黃用水需求。采取限製引水、全線閉口和洪水調度等多種措施,最大程度緩解了黑河下遊生態用水和中遊農(nong) 業(ye) 灌溉的矛盾。但需要注意的是,據預報,未來一段時間,黃河流域上中遊局部地區降雨仍將偏少,部分地區旱情可能繼續發展,抗旱形勢不容樂(le) 觀。
俗話說,水災一條線,旱災一大片。幹旱雖不像洪水那樣來勢迅猛,但其覆蓋麵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力往往更嚴(yan) 重。農(nong) 作物輕則減產(chan) 、重則絕收,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用水、牲畜飲水都會(hui) 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抗旱保供水容不得半點疏忽。當前,寧夏、內(nei) 蒙古等地農(nong) 作物正處於(yu) 灌溉期,也是產(chan) 量形成關(guan) 鍵期,農(nong) 業(ye) 用水需求較大。各級水利部門要密切關(guan) 注旱情發展變化,堅持精準範圍、精準對象、精準時段、精準措施,最大程度減輕幹旱災害影響和損失。
要全麵掌握降水、河流來水、工程蓄水等情況,加大與(yu) 氣象、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應急等部門的溝通會(hui) 商力度,及時研判評估旱情發展態勢,提出應對解決(jue) 措施。對受到旱情影響的區域和工程逐個(ge) 建立清單台賬,摸清旱區缺水狀況,努力實現從(cong) 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
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旱的利器。要統籌各方麵的用水需求,加強水庫實時調度,精準掌握引水計劃,動態跟蹤引水情況,保障引水口引水能力。還要因地製宜采取啟用備用水源、建設應急水源工程、拉水送水等措施,確保城鄉(xiang) 居民飲水安全,確保規模化養(yang) 殖和大牲畜飲水安全。
抗旱時期更顯水資源寶貴。受旱地區要科學使用強製節水、限製用水、分時分段供水等措施,動員群眾(zhong) 利用水窖、水罐提前蓄水,倡導節約用水,在優(you) 先保障人畜飲水情況下,盡可能保障灌區作物適時適量灌溉。
當前,我國仍處於(yu) 主汛期。局地暴雨多發散發態勢還在持續,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水庫堤防出險等仍是當前較為(wei) 突出的安全風險。旱情方麵,預計在8月底前,西北旱區大部分仍沒有有效降雨。各地要堅持防汛抗旱並舉(ju) 、防汛抗旱兩(liang) 手抓,強化監測預報預警,從(cong) 嚴(yan) 從(cong) 實從(cong) 細做好各項防禦工作。幹旱地區要特別注意防範局地強降雨可能造成的旱澇急轉,做好兩(liang) 手準備,牢牢守住水旱災害防禦底線。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吉蕾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