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如何飲食養生?記住“三多”和“三少”
“簷果欄花落葉驚,瑤池仙種正滋榮。立秋欲試鳴蟲候,硯北先聽蟈蟈聲”。立秋,是咱們(men)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ge) 節氣,也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秋季的起始,梧桐樹開始掉落第一片樹葉,也就是所謂的“落一葉而知秋”。立秋與(yu) 立春、立夏、立冬並稱“四立”,也是古代的“四時八節”之一。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說說立秋時節飲食養(yang) 生的話題,總結起來就是“三多”和“三少”。
1.多吃果少吃瓜
我國不少地方的老百姓還保留著有“咬秋”或“啃秋”的習(xi) 俗,就是會(hui) 在立秋的前一天吃西瓜等大量的新鮮瓜果,但立秋一過就要開始少吃或者不吃西瓜等寒涼的瓜類了,民間也有“秋瓜壞肚”的說法。立秋之後我們(men) 就要以吃葡萄、桃子、大棗等養(yang) 胃氣、護脾陽的溫性水果為(wei) 主了。
2.多吃蜜少吃薑
古人雲(yun) :“一年之內(nei) ,秋不食薑;一日之內(nei) ,夜不食薑。”入秋後,天氣逐漸幹燥,人也容易上火。而薑屬於(yu) 辛辣熱性的食物,助燥傷(shang) 陰,所以不宜多食。而蜂蜜滋陰潤燥、益氣補中,還可以預防秋燥引起的便秘,最適合秋季服用。蜂蜜早晚都可以喝,想要促進排便,那就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想要安神助眠,那就晚上喝一杯。
需要注意的是,空腹喝蜂蜜水容易導致腹瀉,所以最好在飯後1-2個(ge) 小時飲用。另外,還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er) 童和孕婦不適合喝蜂蜜水。
3.多吃豆少吃肉
立秋過後,天氣轉涼,人們(men) 的食欲也逐漸好轉。很多人就急著貼秋膘,想把夏天的虧(kui) 空補回來。但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因為(wei) 夏季的暑熱之邪容易耗傷(shang) 正氣,我們(men) 的脾胃長期處於(yu) 虛弱的狀態,這時候吃太多肉類及油膩重口味食物很容易增加胃腸負擔。而不少豆類富含植物蛋白,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比如黃豆、白扁豆、紅小豆等,是五穀雜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也就是中醫飲食養(yang) 生所說的“五穀宜為(wei) 養(yang) ,失豆則不良”。
說了這麽(me) 多,其實立秋養(yang) 生,我們(men) 總的原則就是以溫潤清補的食物為(wei) 主,注意固護脾胃兼以養(yang) 肺潤燥。
從(cong) 立秋開始,鼓樓中醫院為(wei) 大家免費提供的四季養(yang) 生茶中的秋季養(yang) 生茶就要登場了,由百合5克、青果5克、枸杞5克、陳皮3克、甘草2克組成,具有補氣健脾、養(yang) 陰潤肺的功效,歡迎大家前來品茶養(yang) 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體(ti) 質,由醫生加減配製飲用。
希望大家立秋養(yang) 生,四季平安!
文/李懷(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