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每個生命活得更有尊嚴

發布時間:2023-08-29 10:1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日前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第三批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北京市、浙江省、湖南省為(wei) 第三批國家安寧療護試點省(市),天津市南開區等61個(ge) 市(區)為(wei) 第三批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市(區)。目前,3批國家級安寧療護試點已覆蓋全國185個(ge) 市(區)。

  安寧療護,是指為(wei) 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lin) 終前提供身體(ti) 、心理、精神等方麵的照料和人文關(guan) 懷等服務,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yan) 地離世。多年來,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地區建立完善政策措施,持續擴大服務供給,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各地安寧療護服務有哪些新經驗?如何推動這項服務取得更大進展?記者進行了采訪。

  “療”和“護”同步進行

  97歲的李大爺之前因患多種基礎性疾病在北京某醫院住院,醫生判斷其生命已進入臨(lin) 終期。難忍疼痛的李大爺在清醒時告訴家人,希望出院。經過商量,7月中旬的一個(ge) 夜裏,家人將其送往北京鬆堂關(guan) 懷醫院。記者不久前到病房時,看到他狀態穩定,能坐著和家人、病友聊天。

  “很多事情要順其自然。”李大爺說,來到關(guan) 懷醫院後,醫生對他提供了心理治療,經常對他進行生命教育和心理撫慰。

  曾是北京某高校教授的李大爺在醫院還遇到一名他教過的學生。這名學生患有腦血栓,兩(liang) 個(ge) 月前入院時處於(yu) 癱瘓狀態,經過綜合治療,如今能走能動,每天做操、唱歌。看著學生恢複得不錯,李大爺的心態好多了,更願意配合治療。

  李大爺的兒(er) 子說,關(guan) 懷醫院的療護過程更考慮患者感受,既通過醫療手段減輕痛苦,又通過心理關(guan) 懷消除恐懼;同時還經常和家屬溝通治療方案,服務很貼心。

  自2017年起,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後啟動兩(liang) 批安寧療護試點工作。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ti) 係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安寧療護服務,建立完善安寧療護多學科服務模式,為(wei) 疾病終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狀控製、舒適照護等服務,對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關(guan) 懷。

  近年來,多個(ge) 城市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北京市2022年出台《北京市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每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全市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不少於(yu) 1800張”的目標。陝西省西安市鼓勵醫養(yang) 結合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xiang) 鎮衛生院)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探索推動將居家和機構安寧療護服務費用,逐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及其他補充醫療保險範疇。

  “此前很多醫院缺乏安寧療護服務,患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很痛苦。”中國老齡事業(ye) 發展基金會(hui) 北京鬆堂關(guan) 懷醫院院長李鬆堂說,臨(lin) 終患者需要專(zhuan) 業(ye) 的醫護支持,更需要親(qin) 人陪伴和精神慰藉。安寧療護的理念是以病人為(wei) 中心,強調“療”和“護”同步進行,進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讓每一個(ge) 生命都活得更有尊嚴(yan) 。

  “醫”和“養(yang) ”深入結合

  看著安詳地躺在床上的母親(qin) ,張晴宇懸著的心,稍微放下了些。

  張晴宇的母親(qin) 已90多歲高齡。受手術、病症等影響,老人的語言功能退化,不久前突然不能自主吞咽,一連幾天無法進食。打聽到湖南省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設有安寧療護病房,張晴宇趕緊將母親(qin) 送了過來。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療護下,老人身體(ti) 狀況逐漸好轉,醫療費用還能從(cong) 醫保中結算。

  這種將“醫”和“養(yang) ”結合的創新實踐,得益於(yu) 湘潭市推出的醫保配套政策:對入住安寧療護病房的患者,醫療報銷費用按每天200元的標準包幹結算。

  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向明凱說,入住安寧療護病房的患者,多是癌症晚期病人、癱瘓並伴隨嚴(yan) 重並發症患者、器官重度衰竭病人。醫護人員把治療的重點放在幫助患者減輕病痛上。

  安寧療護是老年健康服務體(ti) 係的重要一環,社區醫院可以發揮大作用。62歲的北京市民張華(化名)3年前被確診賁門癌,一直在家休養(yang) 。去年年底,老人不慎摔倒,出現了神誌不清等症狀,生活不能自理,兩(liang) 個(ge) 女兒(er) 晝夜輪班照料老人生活起居,工作、生活壓力很大。得知豐(feng) 台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她們(men) 便決(jue) 定送老人來試試。在這裏,醫生為(wei) 張華製定了詳細的照護方案,每天有護工和誌願者照料起居,老人恢複得不錯。

  豐(feng) 台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宏說,作為(wei) 北京市首家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型的安寧療護中心,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中心已逐步形成了以社區家庭醫生為(wei) 特色的安寧療護服務模式。

  引導醫院設置安寧療護科,鼓勵相關(guan) 科室設立安寧療護床位,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型為(wei) 安寧療護中心,探索“居家—醫院”一體(ti) 化的安寧療護模式……隨著各地整合醫療資源,擴大服務供給,安寧療護正逐漸被更多患者了解。

  製度和保障要跟上

  廣東(dong) 省深圳市的杜女士不久前到深圳市公證處做了一份生前預囑公證,事先申明了自己臨(lin) 終時“要或者不要什麽(me) 醫療服務”“我希望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療”“我希望別人怎麽(me) 對待我”等事項。杜女士希望自己決(jue) 定生命末期的療護方式。

  推廣安寧療護,需要相關(guan) 製度保障。以尊重患者意願的生前預囑為(wei) 例,今年1月1日起,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施行。條例規定,收到患者或者其近親(qin) 屬提供符合條件的患者生前預囑的,醫療機構在患者不可治愈的傷(shang) 病末期或者臨(lin) 終時實施醫療措施,應當尊重患者生前預囑的意思表示。

  “當事人通過生前預囑,事先對自身的醫療護理方案做好安排,具有法律效力。”廣東(dong) 省深圳市公證處業(ye) 務指導與(yu) 研發部副部長胡曉暉說,以前針對臨(lin) 終患者是否采取一些維持生命的醫療措施,醫生主要根據專(zhuan) 業(ye) 醫學知識、醫療準則和家屬意願等做出判斷。《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實施後,患者的意願得到尊重,醫生執行患者意願有了法律依據,既降低了法律風險,又極大提升了患者生前預囑的可執行性。

  “安寧療護的一個(ge) 理念是以病人為(wei) 中心,核心要有法律法規和製度保障。”天津醫科大學臨(lin) 終關(guan) 懷研究中心主任史寶欣認為(wei) ,由於(yu) 一些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現實因素和缺乏相關(guan) 製度的影響,公眾(zhong) 對安寧療護的認知出現兩(liang) 重性,即在理論層麵的認同和在操作層麵的無所適從(cong) ,影響了安寧療護服務的普及和發展。在國外,安寧療護有相關(guan) 法律提供支撐,患者在治療早期就得到醫生充分告知、對病情有科學全麵認識,患者對每個(ge) 步驟有選擇權,減少了很多法律問題。

  實施安寧療護還涉及標準、醫保問題。比如,明確醫生實施安寧療護的具體(ti) 標準,給醫生提供操作依據;探索將患者在安寧療護期間產(chan) 生的費用納入醫保範疇,由醫保支付等。

  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目前安寧療護以緩和醫療為(wei) 主,醫護團隊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為(wei) 患者提供心理疏導、生命教育等服務,相關(guan) 收費標準未明確,導致很多項目仍處於(yu) 無償(chang) 階段。此外,現有的醫療機構考核與(yu) 評價(jia) 體(ti) 係、相關(guan) 學科教育和人才培養(yang) 也尚未完全跟上。

  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hui) 會(hui) 長王瑛認為(wei) ,要做好生前預囑、安寧療護、醫保支付等製度銜接,配置好相關(guan) 醫療資源,同時強化安寧療護知識和技能培訓,建立多學科人才團隊,切實推動安寧療護服務取得更大進展。(彭訓文)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