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作者:韓 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確保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是對世情國情農(nong) 情的深徹洞察,是對外部風險挑戰的未雨綢繆,是對大局全局的深遠謀劃。新時代新征程,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世界糧情,緊密結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處曆史方位和關(guan) 係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全麵準確把握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戰略意義(yi) 與(yu) 關(guan) 鍵舉(ju) 措,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準確把握戰略意義(yi)
從(cong)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內(nei) 涵範疇看,全方位應包含糧食穩產(chan) 保供涉及的各方麵、各環節、各領域,需要以係統觀念來審視和解決(jue) 糧食安全麵臨(lin) 的問題。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農(nong) 業(ye) 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極端重要的國家安全。隻有農(nong) 業(ye) 強起來,糧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們(men) 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才有充足底氣和戰略主動。當前,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極端天氣頻發、地緣衝(chong) 突不斷,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同時,隨著我國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融入國際市場程度加深,國內(nei) 國際市場聯動性增強,國際糧食市場波動也會(hui) 對國內(nei) 市場產(chan) 生一定影響。對此,我們(men) 要堅持底線思維,統籌好發展和安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以國內(nei) 穩產(chan) 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糧食安全的確定性來維護國家安全。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是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力爭(zheng) 到2035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nong) 業(ye) 強,首要是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保障能力必須強。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隻有農(nong) 業(ye) 強了,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有保障,物價(jia) 穩定、人心安定,經濟大局才能穩住。當前,全球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長期不會(hui) 改變,必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質基礎,強化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也要抓機製保障,做到產(chan) 能提升、結構優(you) 化、韌性增強、收益保障、責任壓實。
采取務實有效舉(ju) 措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加快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提高防範和抵禦糧食安全風險能力,堅持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保數量的同時,也要保質量、保多樣,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基於(yu) 世情國情糧情的現實情況,需從(cong) 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方麵涉及的重點難點問題出發,采取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關(guan) 鍵舉(ju) 措。從(cong) 國內(nei) 看,需全方位審視供給側(ce) 與(yu) 需求側(ce) 的短板弱項,明確全方位夯實國內(nei) 穩產(chan) 增產(chan) 、保供穩價(jia) 根基的關(guan) 鍵舉(ju) 措;從(cong) 國際看,需用係統觀念審視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統籌利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明確全方位提升外部供給的韌性和穩定性的關(guan) 鍵舉(ju) 措。
聚焦國內(nei) ,在供給側(ce) 的生產(chan) 端,需強化“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藏糧於(yu) 地”的著力點在於(yu) 保數量、提質量、拓邊界。保數量,在於(yu) 牢牢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強化耕地用途管製;提質量,在於(yu) 提升現有耕地質量,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穩定提高耕地基礎地力,深挖耕地產(chan) 能;拓邊界,在於(yu) 全方位拓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源的可能性邊界,樹立大食物觀,統籌陸海資源,既要高效集約節約利用現有耕地,也要向草原、森林、海洋等整個(ge) 國土資源拓展,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藏糧於(yu) 技”的著力點在於(yu) 加快實現高水平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在良種選育培育、重要農(nong) 機裝備、設施農(nong) 業(ye) 、綠色農(nong) 業(ye) 等相關(guan) 領域實現技術新突破,搶占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製高點,將最新最適宜的技術推廣應用到現代農(nong) 業(ye) 、糧食生產(chan) 中。
同時,還要讓農(nong) 民種糧有收益、主產(chan) 區重農(nong) 抓糧有動力。從(cong) 種糧主體(ti) 看,要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既要形成以農(nong) 戶家庭經營為(wei) 基礎、合作與(yu) 聯合為(wei) 紐帶、社會(hui) 化服務為(wei) 支撐的立體(ti) 式複合型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還要因地製宜發展規模適度的家庭農(nong) 場、規模大戶和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完善價(jia) 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ti) ”的政策體(ti) 係,完善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應對機製,穩定種植預期、降低生產(chan) 風險,讓種糧主體(ti) 獲得更多經濟收益;從(cong) 地方抓糧看,要健全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探索產(chan) 銷區多渠道利益補償(chang) 辦法,強化對主產(chan) 省、產(chan) 糧大縣的財政支持和獎補力度,保障產(chan) 糧大縣重農(nong) 抓糧得實惠、有發展,探索激勵約束機製,讓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都有抓糧動力。
在供給側(ce) 的加工、流通、儲(chu) 備方麵,要著力確保糧食流通高效順暢持續,做到穩供給、穩市場、穩預期。糧食加工和流通是連接糧食生產(chan) 和消費的重要環節,而流通與(yu) 儲(chu) 備是實現糧食供求平衡的重要抓手。對於(yu) 糧食加工,在保障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上,要促進糧食產(chan) 業(ye) 鏈拓展延伸、提質增效,以“糧頭食尾”“農(nong) 頭工尾”為(wei) 抓手,積極發展現代糧食流通產(chan) 業(ye) ;對於(yu) 糧食流通和儲(chu) 備,需提升糧食儲(chu) 備調控能力,精準把握政策性糧食投放時度效,優(you) 化糧食品種和糧食庫存結構,強化區域協同保供能力,確保全國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和市場基本穩定。
在需求側(ce) 方麵,需樹立節約減損就是增產(chan) 的理念,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要提倡健康飲食,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科學健康營養(yang) 節約的膳食消費結構,通過供需兩(liang) 側(ce) 協同發力保障糧食安全。
聚焦國際,需統籌利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國際貿易,深入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多元化戰略,加快農(nong) 業(ye) “走出去”步伐。在國內(nei) 糧食生產(chan) 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通過適度進口來減輕國內(nei) 農(nong) 業(ye) 資源環境壓力、彌補部分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需缺口,穩定國外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來源、進口渠道,提高進口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