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耶納賽馬節:夏日湧動的古典激情
【記者連線】
光明日報駐羅馬記者 馬賽
著名的錫耶納賽馬節日前在意大利古城錫耶納市中心的田野廣場結束了今年的第二場爭(zheng) 奪,代表錫耶納市鵝區參賽的賽馬“燕尾服叔叔”在騎手中途摔落的情況下獨自率先衝(chong) 過終點獲勝,成為(wei) 賽後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的話題。而此前錫耶納市市長法比奧“不希望賽馬節成為(wei) 旅遊景點”的言論,更為(wei) 今年的比賽平添爭(zheng) 議。
錫耶納賽馬節是意大利乃至全歐洲曆史最悠久的賽馬節之一,每年7月2日和8月16日各舉(ju) 辦一次。如遇重要事件或紀念日,主辦方會(hui) 在當年增加一次“特別賽馬節”,最近一次“特別賽馬節”是為(wei) 紀念一戰結束100周年舉(ju) 辦的。關(guan) 於(yu) 賽馬節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追溯到1238年,到了1656年賽製已逐漸完善為(wei) 現在的模樣。除世界大戰和疫情等特殊原因外,錫耶納賽馬節從(cong) 未間斷,傳(chuan) 承至今,盛行不衰。
在眾(zhong) 多賽馬活動中脫穎而出
今年8月16日的比賽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鵝區在賽前幸運地抽到了綽號“燕尾服叔叔”的8歲栗色騸馬,即本次比賽唯一一匹曾在賽馬節上奪魁的參賽馬匹。比賽開始後,“燕尾服叔叔”不負眾(zhong) 望,在自家騎手不慎摔落的不利局麵下,緊緊跟住前方馬匹,抓住對方滑倒的機會(hui) ,一舉(ju) 實現反超,並將領先優(you) 勢牢牢保持到了終點。
現場觀戰的鵝區民眾(zhong) 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歡呼雀躍地衝(chong) 進跑道,將這位“孤膽英雄”團團圍住,熱烈氣氛瞬間達到頂點。時隔10年再次奪冠的鵝區,贏得了繪有聖母瑪利亞(ya) 像的絲(si) 質錦旗。當晚,鵝區舉(ju) 行了傳(chuan) 統的露天盛宴歡慶勝利,全區居民把酒言歡,騎手和馬匹都被奉為(wei) 上賓,各種慶祝活動將持續數周之久。
意大利很多城鎮都流行賽馬,錫耶納賽馬節憑借其悠久的曆史、出色的組織管理和觀賞性極強的表演競技項目,在眾(zhong) 多類似活動中脫穎而出。賽馬節不單單是一場體(ti) 育競技,更是一次意大利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的完美展示。比賽開始前,古城廣場和大街小巷彩旗飄飄、人山人海,市政府機構和錫耶納全市17個(ge) 區依照慣例列隊,在城中舉(ju) 行盛大的古裝巡遊,重現當年錫耶納共和國的光輝歲月。巡遊隊伍裏,數百人身著印有各區圖案的文藝複興(xing) 風格服飾,或手握武器,或揮舞旗幟,在鼓樂(le) 聲中從(cong) 大教堂廣場出發,途經市中心主要街道,最後進入田野廣場,接受全場觀眾(zhong) 的熱烈歡呼。巡遊過程中,旗手們(men) 還會(hui) 表演精彩的“舞旗”絕活,將手裏的區旗時而揮舞得迎風招展,時而筆直地拋向半空再穩穩接住,引來現場陣陣喝彩。
奇怪的賽馬規則恰恰是一大看點
比賽的規則在今天看來或許有些奇怪,但這恰恰是錫耶納賽馬節的一大看點。正式比賽通常在傍晚時分開始,賽馬一共圍繞田野廣場順時針跑三圈,無論騎手是否還在馬上,最先到達終點的賽馬都將獲得勝利。錫耶納市共有17個(ge) 堂區,然而由於(yu) 場地狹窄,每年隻有10個(ge) 區能各自選派1名騎手上場參賽,剩下的7個(ge) 區將自動獲得下一年參賽資格。另外3個(ge) 名額則通過抽簽決(jue) 定。參賽騎手中很多都是各區從(cong) 撒丁島高薪聘請的職業(ye) 騎手,馬匹則是經當地養(yang) 馬專(zhuan) 業(ye) 戶推薦後,由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和獸(shou) 醫挑選出的最優(you) 秀者,在賽前3天以抽簽方式分配給騎手。
出發時刻是比賽最關(guan) 鍵也是最讓人愛恨交加的環節。按照抽簽順序,9匹賽馬依次進入起點處兩(liang) 道攔繩之間的位置排隊等候,最後一匹馬位於(yu) 第二道攔繩後方空隙處,但是可以提前助跑。當其進入兩(liang) 道攔繩之間時,發令員會(hui) 及時放開第一道攔繩,比賽隨即開始。也就是說,決(jue) 定何時開始比賽的不是發令員,而是最後一名騎手。為(wei) 尋找有利於(yu) 自己和盟友的最佳出發時機,排在最後的騎手經常讓賽馬悠閑地踱步,半天還不肯出發,讓其他馬匹等上半個(ge) 小時,有時甚至一直磨蹭到夜幕降臨(lin) ,令許多不明就裏的外國觀眾(zhong) 長籲短歎、焦急萬(wan) 分。可往往就在人們(men) 稍微走神的時候,10匹駿馬卻突然像離弦之箭一樣競相衝(chong) 出。
與(yu) 現代賽馬相比,錫耶納賽馬節顯得更加驚心動魄。按照傳(chuan) 統,正式比賽時馬匹不裝配任何馱具,騎手隻能在沒有馬鞍和馬鐙的情況下縱馬奔騰,從(cong) 馬上摔落是家常便飯。城市廣場臨(lin) 時改造的比賽場地對馬匹來說同樣是個(ge) 艱巨的考驗。同意大利許多中世紀古城一樣,錫耶納市中心田野廣場的地麵由光滑的石板鋪成,四周環繞著堅實的建築物。搭建比賽場地時,工作人員會(hui) 在地麵鋪設一層黃土,並將尖銳突出的建築物包裹起來,但這畢竟隻能給騎手和馬匹提供有限的保護,因此幾乎每場比賽都會(hui) 發生騎手或馬匹摔倒的意外。那些傷(shang) 重無法醫治的馬匹,賽後隻能被迫以“安樂(le) 死”的方式結束生命。據統計,1970年至2007年間共有48匹賽馬死亡,引起了一些動物保護組織的批評和抗議。但當地政府和民眾(zhong) 始終認為(wei) ,緊張刺激和堅守傳(chuan) 統正是錫耶納賽馬節的魅力所在。近幾十年來,主辦方采取了強製體(ti) 檢、加裝護欄、改良跑道土質等一係列措施來保證馬匹安全,馬匹受傷(shang) 或死亡的情形相比以前已大幅減少。
曆史古城和傳(chuan) 統節日保持長久生命力的秘訣
每次賽馬節舉(ju) 辦期間,意大利國內(nei) 外都有大量遊客趕赴錫耶納觀看比賽。當地酒店間間客滿,田野廣場四周視野較好的觀位置的價(jia) 格動輒被炒至數百歐元。麵對如此可觀的旅遊資源,市長法比奧在賽前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語出驚人地反對賽馬節成為(wei) 旅遊景點,聲稱“匆忙的遊客對這座城市沒有益處”,引得輿論一片嘩然,也讓專(zhuan) 程出席賽馬節活動的意大利旅遊部長桑坦凱著實有些尷尬。法比奧的初衷是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當地文化傳(chuan) 統,不希望賽馬節因為(wei) 過度商業(ye) 化變了味,也擔心遊客過多會(hui) 擠占當地民眾(zhong) 的社會(hui) 文化資源。
此間有評論稱,這種擔憂不無道理,但如果真的關(guan) 起門來辦節,則未免因噎廢食。作為(wei) 一個(ge) 擁有數百年曆史的著名文化品牌,錫耶納賽馬節當然需要精心保護。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錫耶納賽馬節的成功離不開它的開放包容,以及政府和媒體(ti) 堅持不懈的宣傳(chuan) 推廣。當地政府每年都會(hui) 拿出一定資金支持舉(ju) 辦賽馬節,並盛情邀請各國領導人和社會(hui) 各界名流到現場觀賽,通過開展文化外交、旅遊外交,不斷擴大賽馬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每逢賽馬節舉(ju) 辦,意大利國家電視台都會(hui) 全程直播,主流媒體(ti) 也會(hui) 第一時間跟蹤報道,使這一文化品牌逐漸深入人心。
如今,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國民眾(zhong) 開始認識錫耶納賽馬節,不遠萬(wan) 裏來到這座曆史名城感受古典風情,當地的旅遊收入也因此節節攀升。與(yu) 此同時,隨之而來的代價(jia) 則難免是城市資源的緊張和管理難度的增加。評論指出,將遊客拒之門外的做法並不可取,隻有在堅守自身文化傳(chuan) 統的同時將其發揚光大,再利用商業(ye) 收益反哺文化和社會(hui) ,形成一個(ge) 文化經濟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才是曆史古城和傳(chuan) 統節日保持長久生命力的秘訣。
(光明日報羅馬8月29日電)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30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