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讀者需求出發
70年前,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yi) 、用白話舉(ju) 例的現代漢語規範字典《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xie) 出版。70年來,人教社辭書(shu) 逐步係列化、規模化,其中具有重要影響的辭書(shu) 有50多種,形成了以“人教學生辭書(shu) ”為(wei) 中心,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係列圖書(shu) ”和“著名語言學家著作係列圖書(shu) ”為(wei) 兩(liang) 翼的格局。
近日,人教社在京舉(ju) 辦“人教辭書(shu) 編研出版七十周年座談會(hui) ”,並發布《新編學生成語詞典》。
70年傳(chuan) 承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xing) ,基礎教育薄弱,降低人群整體(ti) 中的文盲比例成為(wei) 十分迫切的任務。
1950年8月,為(wei) 普及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的葉聖陶專(zhuan) 門組織成立辭書(shu) 編寫(xie) 機構“新華辭書(shu) 社”,延聘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為(wei) 新華辭書(shu) 社社長。“《新華字典》的‘新華’二字就寓意‘新的中華’。”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審王楠介紹。
字典由魏建功主編,時任人教社副總編輯辛安亭、呂叔湘,以及語文編輯室朱文叔、黎季純(黎明)、王泗原、隋樹森、張中行等參加改訂,葉聖陶逐字逐句審定。1953年12月,收字近7000個(ge) 的《新華字典》第1版(音序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凡例”第一條明確提出:“本字典編寫(xie) 的目的主要是想讓讀者利用這本字典,對祖國語文的詞匯能得到正確的理解,並且知道詞匯現代化和規範化的用法,在書(shu) 麵上和口頭上都能正確地運用。”
“字典扉頁上隻署了‘新華辭書(shu) 社編’六個(ge) 字,當時並不知道這一本小小的字典是由葉聖陶、魏建功這樣的大家編寫(xie) 的。”回憶起自己使用第1版《新華字典》的經曆和感受,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hui) 委員王鐵琨記憶猶新,充滿感慨。
70年傳(chuan) 承發展,《新華字典》迄今已印行6億(yi) 多冊(ce) ,成為(wei) 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shu) 。《新華字典》陪伴著一代代中國人開蒙識字。
“字典是語言文字的工具”
由教育部中小學英語課標組組長、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梅德明主編的《新編英漢學習(xi) 詞典》,是人教社第一部英語學習(xi) 詞典。“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一生中最辛苦的就是兩(liang) 件事:一件是教材編寫(xie) ,另一件是辭書(shu) 編研。”梅德明坦言編纂不易並表示,“教材和辭書(shu) 影響的不隻是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因此,一定要編出辭書(shu) 的本色,它是有生命的;要編出辭書(shu) 的特色,它要有生命力。”
“語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語言文字的工具。”著名文學家、翻譯家金克木曾這樣闡釋字典的價(jia) 值。人教社辭書(shu) 編輯室主任謝仁友介紹說,為(wei) 了更好地服務中小學生,“人教學生辭書(shu) 係列”陸續出版了《新編小學生字典》《新編學生字典》《新編學生詞典》《小學生全筆順寫(xie) 字組詞規範字典》《文言文學習(xi) 字典》《漢字源流精解字典》等字典、詞典,形成了集“規範性、學習(xi) 性、文化性、教育性”於(yu) 一體(ti) 的鮮明特色。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hui) 副主席田小琳指出:“為(wei) 讀者大眾(zhong) 、特別是為(wei) 孩子們(men) 編寫(xie) 字典,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文字既要精練、又要淺白,釋義(yi) 既要嚴(yan) 謹、又要好懂;淺白與(yu) 艱澀相對,好懂和深奧相對。淺白和好懂這兩(liang) 點是很難做得到的,大手筆才做得好。”
“辭書(shu) 編纂要有高度的文化使命感”
此次活動中捐贈的文獻資料包括早期字典的編纂要點、編輯大綱的草案、編輯細則、樣章、詞表等。文獻資料的保存者是人教社老職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老作者、首屆辭書(shu) 事業(ye) 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慶隆。
據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研究員杜翔介紹,捐贈的這批資料中包括全套的《新華小字典》油印稿文獻。《新華小字典》是1953年《新華字典》交稿後,由人教社辭書(shu) 編輯室針對小學文化程度的讀者編寫(xie) 的,其《編輯大綱》提出,“注解用字盡可能在一千五百個(ge) 常用字內(nei) ”。杜翔解釋:“這說明《新華小字典》已考慮注解用字的字量問題,值得我們(men) 在辭書(shu) 編纂中嚐試。”
中國編輯學會(hui) 會(hui) 長郝振省認為(wei) ,“辭書(shu) 編纂要有高度的文化使命感”,既要敢為(wei) 天下先,也要虛懷若穀、淡泊名利;既要關(guan) 注社會(hui) 、關(guan) 注時代、與(yu) 時俱進,也要一絲(si) 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劉慶隆曾在《〈新華字典〉編寫(xie) 修訂的曆程》一文中寫(xie) 道:“《新華》編寫(xie) 的時候,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一切從(cong) 讀者的需要出發,收字收詞收義(yi) 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更不能從(cong) 興(xing) 趣出發,編寫(xie) 的條目一定要符合編寫(xie) 精神。”
“一切從(cong) 讀者的需要出發”,這正是中國一代代辭書(shu) 編纂學人的使命擔當。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1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