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智慧旅遊令人耳目一新

發布時間:2023-09-01 09:4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場景化呈現 沉浸式體(ti) 驗

  智慧旅遊令人耳目一新

  在博物館裏遇到“會(hui) 講故事”的文物、“穿越”到唐朝的市坊酒肆與(yu) 李白杜甫打個(ge) 招呼、打開手機小程序查看當前城市的數字文旅地圖……

  隨著人們(men) 的旅行需求從(cong) 簡單觀光向深度體(ti) 驗轉變,混合現實、光影技術、人機交互等數字科技正在積極進入旅遊景區、文博機構、休閑街區等空間,創造互動性與(yu) 沉浸感並存的新場景,為(wei) 遊客帶來耳目一新的遊玩體(ti) 驗。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首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博物館、度假區、主題公園等類別的24個(ge) 項目入選,旨在探索具有數字科技顯著特征的智慧旅遊新產(chan) 品發展之路。這些“數字+文旅”的旅遊產(chan) 品有哪些玩法?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提供了怎樣的思路?

  曆史文化活起來

  紅軍(jun) 戰士腳下是浮橋,橋下是鮮血染紅的湘江水;頭頂有飛機,無情的炮彈如雨點般墜落——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的“4D+6麵”全景影院中,觀眾(zhong) 通過6麵LED巨幕和1麵互動平台,能夠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長征途中血戰湘江的場景。

  伴隨著紅軍(jun) 爬雪山、過草地的過程,館內(nei) 的智慧雲(yun) 中控係統觸發了風、雪等環境模擬效果,寒冷的體(ti) 感讓觀眾(zhong) 與(yu) 紅軍(jun) 戰士“感同身受”,更加體(ti) 會(hui) 到長征的艱苦卓絕、可歌可泣。

  “在這裏我親(qin) 眼目睹了戰士們(men) 的流血犧牲,一想到他們(men) 犧牲時和我年紀差不多大,就忍不住想流淚。”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本科生小張告訴記者,數字化的展陳方式讓黨(dang) 的革命曆史更加立體(ti) 可感,也讓黨(dang) 史學習(xi) 更加入魂入心。

  而在江蘇揚州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數字技術將文物背後的故事以可視化、可互動的方式呈現,觀眾(zhong) 能在特定場景中獲取新知。在“運河上的舟楫”展廳,各個(ge) 時期的運河船隻模型陳列其中,觀眾(zhong) 如果對某一艘船感興(xing) 趣,隻需將一種AI儀(yi) 器對準船隻,就能夠看到船的內(nei) 部結構。站在模擬複原的“沙飛船”甲板上,觀眾(zhong) 能感受河流湧動,看到古時大運河畔的繁華景象,聽見運河岸邊的說書(shu) 聲與(yu) 叫賣聲。

  此外,依托裸眼3D技術的“5G+VR大運河沉浸式體(ti) 驗”、以“知識展示+密室逃脫”模式進行角色扮演的“大明都水監之運河迷蹤”、包含全景影院設備的城市曆史景觀再現區域“大運河街肆印象”等數字科技體(ti) 驗項目,讓參觀博物館從(cong) 靜態欣賞轉變為(wei) 積極互動、主動求知的“樂(le) 學”體(ti) 驗。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曾博偉(wei) 認為(wei) ,文博展覽等景點往往深奧枯燥,難以打動遊客,通過數字科技的活化演繹,人文景觀變得生動起來,文物變得鮮活起來,曆史文化才更容易走進人們(men) 內(nei) 心深處,從(cong) 而提升曆史文化遺存的活態生命力。

  旅遊演藝選擇多

  “這次來鄭州玩,就是為(wei) 了看看‘戲劇幻城’。一天之內(nei) 看了這麽(me) 多不同種類的戲劇,現在我確實有種入戲的幻覺。”在進入“隻有河南·戲劇幻城”觀演之前,95後戲劇愛好者沈夢妍並不清楚何為(wei) “戲劇幻城”,多重空間、高度沉浸的觀劇體(ti) 驗讓她找到了答案。

  這座“戲劇幻城”從(cong) 盲盒中創意取材,用夯土城牆合圍出方正的空間,並劃分出56個(ge) 完全不同的格子,打造了21個(ge) 劇場和不同風格的景觀院落。遊客可以在格子中穿行,分別進入不同時期、不同主題的戲劇空間觀演。置身其中,在LED光影技術、“聲光電畫”一體(ti) 化數控係統的輔助下,遊客可以回到紅廟學校,重溫童年時的課堂時光;“穿越”到1942年,體(ti) 驗李家村人逃荒的艱辛;來到“天子駕六遺址坑”與(yu) 想要預見未來的周天子進行“時空對話”……

  科技與(yu) 藝術的相互融合,讓舞台演藝營造出更加奇幻的感官體(ti) 驗,各具特色的演藝活動成為(wei) 備受歡迎的旅遊吸引物。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4月,全國旅遊演藝觀演人次比去年同期提升184%,旅遊演藝成為(wei) 拉動文旅消費的重要引擎。

  在湖北武漢,《夜上黃鶴樓》光影演藝項目通過動畫、音樂(le) 、激光等技術手段,結合真人演出,再現黃鶴仙子、嶽飛點兵等黃鶴樓文化故事,為(wei) 這座千年名樓新添“夜間玩法”;在江蘇無錫,拈花灣景區的《拈花一笑》借助動態雕塑、無人機、AR等特效與(yu) 設備,將表演者、音樂(le) 、山水與(yu) 光影融為(wei) 一體(ti) ,展現拈花灣唐風宋韻的江南水鄉(xiang) 園林建築風格。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依托數字技術、圍繞遊客“五感體(ti) 驗”推出的旅遊演藝新產(chan) 品,不僅(jin) 提升了遊客的旅遊體(ti) 驗,還有利於(yu) 帶動文化IP、景區景觀等文旅產(chan) 業(ye) 鏈其他環節的升級,助力文旅產(chan) 業(ye) 向智慧化、精品化方向發展。

  城市空間再探索

  今年暑期,隨著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熱映,古都西安再次成為(wei) 唐代文化愛好者的出遊首選目的地。走出西安火車站,映入眼簾的便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米黃色的建築群,遊客李女士忍不住感歎:“感覺一下子到了長安!”

  在遍布名勝古跡的西安市內(nei) ,還有一座“平行時空裏的長安”。走進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遊客不僅(jin) 可以身著唐代服飾穿行在市井街區,與(yu) 遊街花魁來個(ge) 親(qin) 密接觸,還能手握“開元通寶”代幣,到酒肆裏買(mai) 壺好酒,觀看歌舞。

  據了解,長安十二時辰專(zhuan) 門研發了智能收銀係統,打造了一套“開元通寶”交易體(ti) 係,街區內(nei) 所有的零售業(ye) 務都可以通過定製軟件實現代幣、手機掃碼等多種形式的支付,讓遊客既享有現代生活的便捷,又能獲得“夢回長安”的愉悅體(ti) 驗。

  近年來,許多城市通過建設休閑街區、修繕老建築等方式,既完成了城市更新與(yu) 舊城改造,又積極推出文旅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將旅遊場域擴展到更廣闊的城市空間。

  在北京,曾遭汙染的亮馬河經過改建駁岸、水體(ti) 治理和照明亮化等修複改造後,蝶變為(wei) 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圍繞周邊商圈與(yu) 文化資源,通過布設數字創意光影場景、開設觀光航線,亮馬河形成了“文商旅+科技”綜合夜遊品牌,讓遊客與(yu) 市民共享亮馬河之夜的魅力與(yu) 精彩。

  數字場景構建與(yu) 智能交互,是城市型文商旅融合發展項目的共同特點。文化和旅遊部產(chan) 業(ye) 發展司副司長傅瀚霄表示,數字化已成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方向和強大引擎,拓展了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空間,要擁抱新技術,拓展新場景,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you) 勢,不斷推動數字文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朱金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