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取消公攤是把老百姓當傻子忽悠”,老百姓真的傻嗎
光明網評論員:8月31日上午,原國家房改課題組組長、原中房集團董事長孟曉蘇在一段視頻中解讀取消公攤麵積的內(nei) 容衝(chong) 上多個(ge) 平台熱搜。他在視頻中用一則“樓市笑話”暗諷取消公攤的爭(zheng) 議,並稱“取消公攤是把老百姓當傻子忽悠”,認為(wei) 如果房企取消了30%的公攤麵積,那麽(me) 房屋單價(jia) 勢必會(hui) 上浮42.85%,並不會(hui) 讓購房者得利。
這段視頻發出後,引發了相當大的爭(zheng) 議。隨後這位專(zhuan) 家表示:“一些自媒體(ti) 把我幾年前談‘取消公攤’的舊視頻找出來,截取一句調侃的話斷章取義(yi) ,而我講加大保障房建設的話卻不轉發,目的就是‘蹭熱度、賺流量’。”
其實這位專(zhuan) 家不妨仔細想想,自媒體(ti) 把“取消公攤是把老百姓當傻子忽悠”的話題挑出來,卻“不轉發加大保障房建設的話”是有原因的。就好像一個(ge) 人本來在談A,突然又談到了B,這叫顧左右而言他,人們(men) 當然沒有興(xing) 趣。
不妨把話題聚焦一下,就說公攤,不要回避。這位專(zhuan) 家說“取消公攤是把老百姓當傻子忽悠”,並且舉(ju) 例“切開榴蓮隻賣果肉,有的還給去掉裏麵的核,價(jia) 格就比帶殼賣的高出不少”。
這是一個(ge) 典型的類比錯誤,買(mai) 房畢竟不同於(yu) 買(mai) 榴蓮。榴蓮去掉果肉,之所以價(jia) 格更高,是因為(wei) 有人工費、包裝費;但取消公攤,隻是計算口徑的變化,難道統計使用麵積,還需要一番什麽(me) 了不得的大動幹戈?
而且這位專(zhuan) 家也可以再想想,既然榴蓮整個(ge) 買(mai) 更便宜,那為(wei) 什麽(me) 市場上還有加工好的榴蓮?說白了,也不過是想圖個(ge) 心理明白,人們(men) 最起碼知道自己花錢買(mai) 了多少果肉,這比包裹在厚厚一層果殼裏的“原始榴蓮”要清楚多了。
有意思的是,既然榴蓮都可以隻賣果肉,為(wei) 什麽(me) 房子不能隻賣使用麵積?或者就像榴蓮一樣,把不同的產(chan) 品擺在市麵上,有的按建築麵積賣,有的按使用麵積賣,讓老百姓自己去挑,這樣不行嗎?
所謂“取消公攤是把老百姓當傻子忽悠”,可是老百姓真的傻嗎?那種簡單的數學題,什麽(me) 取消公攤後、單位價(jia) 格會(hui) 上漲這種事,老百姓真的不知道嗎?國內(nei) 的購房消費者,早都在市場上身經百戰了,價(jia) 格上漲了,買(mai) 小一點的、買(mai) 遠一點的或是等等降價(jia) ,人們(men) 有的是選擇餘(yu) 地,也會(hui) 根據理性來購房,房地產(chan) 價(jia) 格也會(hui) 波動。一個(ge) 公攤沒有多麽(me) 神奇,沒必要總拿“漲價(jia) ”來恐嚇消費者。
希望取消公攤,這是一個(ge) 非常正常的心理。買(mai) 一包零食還要看看配料表呢,怎麽(me) 買(mai) 一套房反倒成了一筆糊塗賬呢?何況公攤不清楚,在物權和使用權上都有非常多的瑕疵。一個(ge) 很簡單的例子,消費者購買(mai) 了公攤,那公攤麵積上的收入——比如電梯廣告,為(wei) 什麽(me) 卻被物業(ye) 拿走了?公攤隻要存在,類似難以解釋的邏輯矛盾也會(hui) 一直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取消公攤是把老百姓當傻子忽悠”這種話實在經不起推敲。施行公攤的國家和地區並不多,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都被忽悠傻了?恐怕未必。對於(yu) 公攤,少作居高臨(lin) 下的情緒化判斷,多聽聽民眾(zhong) 的聲音和訴求,尋找可行且聚焦問題本身的解決(jue) 方案,才是正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