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建設大科學裝置要有創新性前瞻性戰略性

發布時間:2023-09-07 09:3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科學隨筆】

  作者:王貽芳(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光明日報記者齊芳采訪整理)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工程技術,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驗,大科學裝置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為(wei) 主建設的大科學裝置為(wei) 例,北京譜儀(yi) Ⅲ、大亞(ya) 灣中微子實驗、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懷柔一號“極目”科學衛星等都實現了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成為(wei) 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大科學裝置既是基礎研究利器,也是多學科、跨學科應用的科研平台。北京同步輻射裝置、中國散列中子源等,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藥物研發等領域不可或缺,取得了多項科研進展和關(guan) 鍵技術突破,成為(wei)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的助推器。

  同時,大科學裝置也成為(wei) 技術研發高地,能夠從(cong) 源頭解決(jue) 困擾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技術難題,並形成產(chan) 品——光電倍增管、高性能超導腔、半導體(ti) 像素探測器、集成電路芯片……它們(men) 或是在大科學裝置建設中實現了國產(chan) 化,或是研發出的新技術、新產(chan) 品,豐(feng) 富了我國高新技術產(chan) 品的品類,填補了高端產(chan) 品的空白,甚至幫助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建立起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

  近十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中央和各級政府都認識到大科學裝置的重要性,加大了支持力度。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牽頭的項目為(wei) 例,高能同步輻射光源2023年3月成功實現直線出束並達到設計指標,預計2025年完成建設;江門中微子實驗正在緊張地建設過程中,即將建成;空間站高能宇宙線探測設施即將獲批立項;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技術設計報告已經過國際同行評議,即將發布……

  這對科技界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但在大科學裝置的建設中,也有幾個(ge) 傾(qing) 向應該予以注意。首先,同類型的大科學裝置需不需要那麽(me) 多?就我所知,已有多個(ge) 地方政府提出要建設同步輻射光源。這些需求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有沒有明確的科學目標或服務對象?怎麽(me) 實現迭代?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研究、科學評估。我認為(wei) ,大科學裝置的建設需要在國家層麵做好統籌。其次,大科學裝置畢竟是科學裝置,應該在技術上有創新性,要突出前瞻性、戰略性,不能未建已過時或建好就過時,這無疑將是對國家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建設大科學裝置要考慮人力資源的問題。大科學裝置建造的門檻比較高,如果沒有合適的人來做,質量可想而知。先立項再找人,容易引起人才的惡性競爭(zheng) 或無序競爭(zheng) ,對寶貴的人力資源是一種浪費。

  大科學裝置投入比較大,我們(men) 應該本著對黨(dang) 、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建好、用好。在這方麵,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做法或許能提供一些借鑒。比如,科學家提出的項目要想得到所裏的支持,必須經過多輪公平公正的競爭(zheng) 。項目提出人要充分考慮科研創新性和工程可實施性,必須通過多輪所內(nei) 外專(zhuan) 家組成的評審小組的評議,項目往往需要兩(liang) 三年的反複討論和推敲,才能定下來。接下來,才有機會(hui) 參與(yu) 國家項目的競爭(zheng) 。

  我們(men) 做科研,不能僅(jin) 僅(jin) 關(guan) 注自己的興(xing) 趣,更要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為(wei)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7日 16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