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飛車 貼地“飛行”
作者:程虹丹 王雪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磁電總體(ti) 部工程師)
從(cong) 馬車、蒸汽火車到高鐵、飛機,每一次交通工具的變革,都伴隨著旅行速度的飛躍。如今,人們(men) 對於(yu) 速度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下一代交通工具會(hui) 是什麽(me) 樣?高速飛車,或許就是答案。
2013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提出,將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技術相結合,研製新一代交通工具——超級高鐵,即高速飛車。這種列車不僅(jin) 可以大幅縮短出行時間,提高旅行舒適度,還具有更高的環境適應性,運行不再受天氣影響。
高速飛車通過管道連接實現無縫接駁,可在城市裏運行。其發車間隔可達到與(yu) 地鐵相似水平,旅客進站後能即上即下,節省換乘等候時間。理想狀態下,高速飛車的應急運行能力強,車輛設備磨損小、運行阻力低,其維護成本及能耗成本也更低,因而更經濟環保。
的確,作為(wei) 一種新型軌道交通工具,高速飛車快捷、安全、舒適、經濟、環保,是很有潛力的未來出行方式。在這方麵,我國也在發力。
列車貼地“飛”起來
高速飛車,是“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係統”的簡稱,它是基於(yu) 超導電動懸浮與(yu) 低真空管道兩(liang) 大技術原理而設計的新一代交通工具。
高速飛車利用磁懸浮技術,使列車脫離軌道懸浮在空中運行,從(cong) 而讓車體(ti) “飛”起來。它借助真空管道技術,隔絕外界環境影響,使車體(ti) 運行時的空氣阻力大幅減小,列車行駛時既能達到飛機的飛行速度,又能保持平穩,實現列車超高速近地“飛行”。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已有多個(ge) 國家研究各種形式的磁懸浮列車。根據不同的技術路線,磁懸浮列車可以分為(wei) 高溫超導釘紮懸浮車、電磁懸浮車與(yu) 電動懸浮車等。上述幾種磁懸浮列車,在工作原理、結構形式、係統組成上各具特色,均能大幅度提高列車運行速度。
其中,釘紮懸浮車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溫超導的磁通釘紮特性,實現穩定懸浮。磁通釘紮特性是指處於(yu) 超導態的高溫超導體(ti) 內(nei) 存在一些缺陷,外界磁場以“磁通量子束”形式通過這些位置時,會(hui) 被牢牢地束縛在缺陷中心,從(cong) 而達到穩定懸浮狀態的特性。
電磁懸浮車是利用不同磁極相吸的原理實現磁體(ti) 懸浮的。在軌道與(yu) 車身上分別布置線圈與(yu) 電磁鐵,通電後,導體(ti) 產(chan) 生巨大的磁場,利用磁場的吸力實現車體(ti) 懸浮,再利用高精度的電控反饋係統,實時調整電磁鐵中的電流,控製車體(ti) 與(yu) 軌道之間的間隙及運行速度。
根據不同的運行速度,電磁懸浮車的發展又可以分為(wei) 高速磁懸浮列車、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等。目前,電磁懸浮的技術已較為(wei) 成熟,並建設完成了多條中低速電磁懸浮的商業(ye) 運行線路。
電動懸浮車的基本工作原理為(wei) 電磁感應,它利用超導體(ti) 產(chan) 生的強磁場與(yu) 線圈相互作用實現懸浮。在列車及軌道兩(liang) 側(ce) 分別布置超導磁體(ti) 與(yu) 線圈,利用直線電機產(chan) 生的電磁力牽引列車高速向前運行。在車載超導體(ti) 高速前進時,地麵線圈被磁感線切割,從(cong) 而產(chan) 生感應電流,上下兩(liang) 部分產(chan) 生方向相反的磁場,使車體(ti) 抬升並最終實現穩定懸浮。
相較其他兩(liang) 種技術路線,電動磁懸浮的技術相對成熟,並且具有懸浮穩定、懸浮間隙大的優(you) 點,懸浮性能和安全性更高,更適合高速運行的場景,也是未來高速飛車的主要研究方向。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men) 對更高速、便捷的交通運輸工具需求越來越高,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已逐漸進入城市交通運輸係統。自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於(yu) 1922年提出電磁懸浮原理之後,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國家相繼開始了磁懸浮運輸係統的研發。
20世紀60年代,日本率先開展了中低速電磁懸浮列車、電動懸浮列車的研究。2005年,日本開通了電磁懸浮示範線,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條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的通車與(yu) 運營。2015年,由日本JR東(dong) 海鐵路公司研製的電動懸浮列車,在中央新幹線上完成了運行試驗,使日本在新型交通運輸方式上的技術達到新水平。
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個(ge) 擁有中低速磁懸浮技術的國家。2003年在上海建成了磁浮示範線。
由此可見,中低速磁懸浮交通技術已經逐漸成熟並得到成功推廣使用。磁懸浮交通技術的創新發展,不斷刷新著人類地麵交通速度的紀錄。作為(wei) 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正在逐步展現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國高速飛車進行時
高速飛車日益受到矚目。目前,在全球範圍內(nei) ,有多家企業(ye) 、研究單位聚焦發展新型地麵快速軌道交通工具,競相布局高速飛車的研發。
日本在2019年開始基於(yu) 超導電動磁懸浮列車,進行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車技術研究。
美國自2013年提出超級高鐵的概念後,便開始進行流體(ti) 力學、建築設計和真空管道方麵的技術研究。2017年,美國一家公司首次在真空管道中進行了磁懸浮列車運行測試。2020年,美國維珍公司的超級高鐵項目已經完成了首次載人試驗,測試使用500米真空管道,車體(ti) 僅(jin) 用十幾秒就到達了終點。
我國也有多家科研單位、高校開展相關(guan) 的技術研發工作。2017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啟動高速飛車研發項目。該項目將超導電動懸浮技術與(yu) 低真空管道技術相結合,計劃研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交通工具,希望借助航天領域的新技術、新裝備、新產(chan) 品,促進我國交通科技的進步,與(yu) 高鐵、民航等多種交通工具一起,共同構建我國綜合立體(ti) 交通網,建立我國核心城市群“一小時經濟圈”,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正同國內(nei) 多家科研單位、相關(guan) 企業(ye) 、高等院校廣泛進行技術合作,持續開展超高速、超導、低真空技術研究,以快速提升我國高速飛車的整體(ti) 技術水平。
2021年9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與(yu) 山西省人民政府開展合作,共同建設了高速飛車全尺寸試驗線(一期)示範項目,並於(yu) 2022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為(wei) 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該項目采取“邊建設、邊集成、邊試驗”的模式,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完成了試驗基地和首期試驗線基礎建設,進行了首段設備集成調試,並成功完成了永磁、超導航行試驗。
2023年1月,項目團隊在山西省大同市高速飛車試驗基地,完成了高速飛車全尺寸試驗線(一期)首次超導航行試驗。本次試驗是國內(nei) 首次全尺寸超導航行試驗,初步驗證了高速飛車係統總體(ti) 方案的正確性和各係統的協調匹配性,為(wei) 後續進一步開展相關(guan) 技術研發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更加高速、便捷、安全、舒適的高速飛車將進入現實生活,進而改變人們(men) 的出行方式,提高出行效率。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7日 1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