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現地理位置最南的侏羅紀鳥翼類恐龍
光明日報北京9月6日電(記者齊芳)我國科學家在福建省政和縣晚侏羅世地層發現了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龍化石,研究認為(wei) 這是一種新的鳥翼類恐龍,命名為(wei) “奇異福建龍”。這是首次在福建發現恐龍化石,也是世界上已知的侏羅紀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鳥翼類恐龍。
這項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相關(guan) 論文已在學術期刊上發表。
論文的通訊作者、古脊椎所研究員王敏介紹,有關(guan) 鳥類的起源和演化長期以來都是演化生物學討論的重點,鳥類至少在晚侏羅世就和非鳥類獸(shou) 腳類恐龍發生分化。因此,侏羅紀的鳥翼類對研究鳥類的起源、關(guan) 鍵形態和生物學特征的演化至關(guan) 重要。已知的侏羅紀鳥翼類僅(jin) 有近鳥龍及其相似物種,不僅(jin) 數目稀少,而且地理分布單一,多發現於(yu) 我國東(dong) 北地區的燕遼生物群,距離白堊紀早期出現大量鳥類的時間,有長達三千萬(wan) 年的空白。
如今,這個(ge) 空白在一定程度上被奇異福建龍填補了。王敏說:“奇異福建龍顯示出高度鑲嵌演化的形態特征,前肢與(yu) 始祖鳥相似,但腰帶的恥骨和坐骨又分別具有傷(shang) 齒龍類和近鳥龍的典型特征,而後肢更是如此。係統發育分析顯示,它與(yu) 近鳥龍類構成單係類群,是鳥翼類最早分異的一支。”
奇異福建龍最為(wei) 特殊的是其後肢構造——股骨短,脛骨和蹠骨細長。研究人員推測,奇異福建龍的體(ti) 型結構和其他鳥翼類相近,在體(ti) 型空間上介於(yu) 恐龍和鳥類之間。“從(cong) 形態上看,我們(men) 認為(wei) 奇異福建龍是一類善於(yu) 奔跑的,或者生活在水邊的小型獸(shou) 腳類恐龍。”王敏說,“學界普遍認為(wei) ,鳥類起源伊始,樹棲應是‘主調’。但奇異福建龍是不同的,它的發現增加了原始鳥翼類的生態多樣性。”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7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