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元素引領文旅消費升級

發布時間:2023-09-07 09:41:00來源: 經濟日報

  □ 根據市場和消費端變化,創新經營,開發新的產(chan) 品和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體(ti) 驗,才能更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發展趨勢。

  □ 適應文旅業(ye) 消費升級需求,除了新裝備、新技術之外,還要有新思維。探索協同發展路徑對於(yu) 發揮地區優(you) 勢、提升旅遊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科技感滿滿的VR旅遊眼鏡、古色古香的非遺展覽、國際範兒(er) 十足的文旅盲盒……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與(yu) 天津市政府聯合主辦,以“聚產(chan) 業(ye) 力量,促旅遊發展”為(wei) 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旅遊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圓滿閉幕。在本屆博覽會(hui) 上,新的文旅裝備、新的文旅科技、新的文旅業(ye) 態頻出,展現了中國文旅產(chan) 業(ye) 新趨勢和新動向。

  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文化和旅遊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胡和平表示,當前,旅遊業(ye) 迅速回暖、強勢複蘇,成為(wei) 穩增長擴內(nei) 需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徑。本屆旅博會(hui) 為(wei) 推動中外旅遊業(ye) 交流合作和行業(ye) 恢複發展構築展覽展示窗口、洽談交易平台、賦能助力引擎。

  今年以來,我國旅遊市場呈現強勁提升勢頭,康養(yang) 旅遊、體(ti) 育旅遊、城市夜遊等新業(ye) 態不斷湧現,旅遊產(chan) 業(ye) 迎來轉型升級的新機遇。文化和旅遊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23.84億(yi) ,比去年同期增長9.29億(yi) 人次,同比增長了63.9%;國內(nei) 旅遊收入2.3萬(wan) 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5.5%。世界旅遊聯盟主席張旭表示,旅遊業(ye) 是一項綜合性、帶動性特征明顯的產(chan) 業(ye) ,旅遊對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國民經濟發展質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大眾(zhong) 旅遊呈現多樣化、個(ge) 性化的消費需求,消費場景已不再局限於(yu) 旅遊景點本身,而是融入了文化、教育等元素,推動旅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中國旅遊景區協會(hui) 理事長姚軍(jun) 表示,麵對遊客需求的增長與(yu) 旅遊業(ye) 競爭(zheng) 的態勢,需要根據市場和消費端變化,創新經營,開發新的產(chan) 品和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體(ti) 驗,才能更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發展趨勢。

  那麽(me) ,以“吃住行遊購娛”為(wei) 主要模式的傳(chuan) 統旅遊行業(ye) ,能否適應新的文旅行業(ye) 發展需要?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旅遊+”助力構建現代旅遊業(ye) 體(ti) 係》主題演講中表示,目前,吸引年輕遊客到訪城市的決(jue) 定因素,是彰顯個(ge) 性化和多樣性的文化休閑資源。旅遊是經濟屬性比較強、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產(chan) 業(ye) ,舉(ju) 辦相關(guan) 展會(hui) 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拉動經濟貿易和市場需求。“相關(guan) 城市要抓住辦展會(hui) 的機遇,讓更多的企業(ye) 來投資,隻有把資源變成消費者可觸可感的產(chan) 品,同時,激活利用曆史文化街區,才能打造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同時,還需要跟上政策供給,形成旅遊發展的合力。”戴斌說。

  適應文旅業(ye) 消費升級需求,除了新裝備、新技術之外,還要有新思維。南開大學旅遊與(yu) 服務學院院長徐虹表示,區域旅遊合作是旅遊業(ye) 發展的客觀需求,探索協同發展路徑對於(yu) 發揮地區優(you) 勢、提升旅遊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9月5日至6日,京津冀文旅協同專(zhuan) 題工作會(hui) 召開,會(hui) 上提出共同開發旅遊線路、進行產(chan) 品推介,聯手開展文旅宣傳(chuan) 、舉(ju) 辦數字營銷活動,推動京津冀文化旅遊市場一體(ti) 化發展,加快形成“協同管理、優(you) 勢互補、形象共樹、客源共享”的良好格局。

  “希望廣大文化和旅遊工作者堅持旅遊為(wei) 民、發揮旅遊帶動作用,持續完善旅遊政策體(ti) 係,大力發展大眾(zhong) 旅遊、智慧旅遊、綠色旅遊、文明旅遊,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向著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不斷邁進。”胡和平說。 (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