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黃河幹流首次達到Ⅱ類水質

發布時間:2023-09-20 09:54: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9月18日電(記者雙瑞、楊琳、鄒欣媛)秋風起,鮮活肥美的洛鯉、伊魴,成為(wei) 食客們(men) 爭(zheng) 相品嚐的美味。這些曾因汙染一度絕跡的著名河鮮,隨著黃河水質逐步向好,重新現身母親(qin) 河。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黃河幹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截至目前,幹流水質持續保持Ⅱ類,並實現穩中向好。

  “黃河水環境治理速度之快,在世界河流治理史上前所未有。也是人民治黃以來,黃河水環境治理取得的最為(wei) 顯著的成就之一。”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分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範治暉介紹。

  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黃河流域優(you) 良水質比例年均上升超5%。截至今年8月,黃河幹流持續保持Ⅱ類水質,黃河流域Ⅰ—Ⅲ類斷麵比例為(wei) 87.4%,較去年同期增加2.3%。

  長期以來,黃河“體(ti) 弱多病”。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黃河汙染加劇,入黃汙染物遠遠超出黃河水環境的承載能力,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wei) 劣V類,基本喪(sang) 失水體(ti) 功能。黃河河道中原有的16個(ge) 水生生物種群,有三分之一絕跡;寧蒙黃河河套灌區內(nei) 汙水橫流,灌渠成為(wei) “排汙溝”,千年“米糧川”變為(wei) 黃河“汙水肚”;河南省三門峽市的許多老住戶們(men) 至今仍記得多年前“守著黃河買(mai) 水吃”的經曆。

  黃河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近年來,黃河流域各省區和部門協同製定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時間表”,以打贏攻堅戰的決(jue) 心“掛圖作戰”,確保一係列政策舉(ju) 措落地生根。

  “國家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加上‘史上最嚴(yan) ’治理力度,讓曾經奄奄一息的母親(qin) 河重新煥發了生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分黨(dang) 組成員、紀檢組長蔡治國說。

  如今,母親(qin) 河正恢複生機與(yu) 活力。三江源國家公園內(nei) ,黃河源千湖奇觀再現;烏(wu) 梁素海重現“塞外明珠”風采,在此遷徙、繁殖的鳥類達260多種;三門峽市每年迎來1.6萬(wan) 餘(yu) 隻白天鵝棲息越冬,占中國越冬白天鵝總量的70%以上;洛鯉、伊魴、河口刀魚、大鼻吻鮈等黃河土著物種也在不斷增加,生機盎然、人水和諧的畫卷也已鋪陳。

  “在維持黃河幹流水質持續向好的基礎上,下一步,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將由以水環境治理為(wei) 主,轉向水環境治理與(yu) 恢複支流水量並重的水生態治理。”範治暉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