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圓更多鄉村伢子的體育夢

發布時間:2023-09-20 09:5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圓更多鄉(xiang) 村伢子的體(ti) 育夢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推進建設體(ti) 育教育協調發展、協同育人體(ti) 係

  光明日報記者 趙嘉偉(wei) 龍軍(jun) 禹愛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賈可

  8月11日,在2023年攀岩世界錦標賽速度決(jue) 賽中,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選手龍金寶以5.03秒的成績奪得銀牌,成功拿到第一批2024年巴黎奧運會(hui) 參賽“入場券”。這位2000年出生的湘西伢子曾在鳳凰武校被國家攀岩隊看中,從(cong) 此,與(yu) 攀岩結下不解之緣。

  攀岩被稱為(wei) “峭壁上的芭蕾”,是湘西州近年來興(xing) 起的優(you) 勢體(ti) 育項目,短短幾年就培養(yang) 出一批攀岩運動健兒(er) 。湘西州培養(yang) 輸送的龍金寶、張亮等運動員在全國及國際賽事上多次奪冠。

  作為(wei) 曾經的“老少邊窮”地區,湘西州人口僅(jin) 占湖南全省的4.3%,體(ti) 育綜合實力卻居全國前列。這些年,湘西州培養(yang) 輸送的運動員累計獲得奧運金牌4枚、國際比賽金牌69枚、全國比賽金牌163枚,破(超)多項世界、全國紀錄,且實現了全運會(hui) 金牌縣市全覆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群眾(zhong) 體(ti) 育和競技體(ti) 育全麵發展,加快建設體(ti) 育強國。為(wei) 發展教育體(ti) 育事業(ye) ,湘西州探索走出“機構一體(ti) 化、體(ti) 校集中辦、師資三互派、賽事成體(ti) 係”的體(ti) 教融合“湘西路徑”,推動形成體(ti) 教協調發展、協同育人的發展模式。

  1.激活體(ti) 育育人“生命力”

  8月底,在湘西州溶江小學遊泳館內(nei) ,安靜的池水在夕陽下波光粼粼。一聲哨響,數個(ge) 十一二歲的少年眨眼間紮入水中。浪花追著浪花,他們(men) 揮臂前進,在水中靈巧地上下翻滾。

  “快要開學了,我要趁著這個(ge) 機會(hui) 把遊泳學好!”溶江小學五年級學生瞿楚兒(er) 已經熟悉掌握了蛙泳、自由泳等多種泳姿,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浪裏白條”。

  在湘西,像瞿楚兒(er) 一樣暑期選擇在“藍色跑道”中進行遊泳訓練的孩子不在少數。“我們(men) 暑期開展了遊泳青訓,也開展了基礎教學班,學員年齡最小5歲,超95%的暑期班學員都能順利通過畢業(ye) 測試。家長對孩子的遊泳成果也非常認可。”在溶江小學開展遊泳教學的三鯊遊泳俱樂(le) 部教練張磊說。

  溶江小學作為(wei) 湘西高新區投資建設的新學校,體(ti) 教融合的基礎設施功能完善。這裏既有高標準的足球場,又建有恒溫遊泳館、室內(nei) 籃球館。但是,由於(yu) 缺少專(zhuan) 門的師資教練隊伍、附屬設施尚未完備,遊泳館曾一度處於(yu) 閑置狀態。“館內(nei) 都快結蜘蛛網囉!看著這麽(me) 好的設施用不上,心裏直著急。”溶江小學校長戴春權回憶道。

  2021年,學校尋找相關(guan) 企業(ye) 商談遊泳館合作事項。最終,與(yu) 三鯊遊泳俱樂(le) 部成功牽手,開啟“校俱”合作辦遊泳館新模式。此後,多所學校借鑒溶江小學遊泳館“校俱”合作模式,不斷深化合作協同推進體(ti) 教融合。

  砂子坳小學與(yu) 湘西州民族體(ti) 育學校隻有一牆之隔,隨著體(ti) 教融合的不斷推進,兩(liang) 所學校打開了院牆上那道長期關(guan) 閉的鐵門,學生們(men) 進進出出如一家人,合作辦學更加緊密。州民族體(ti) 育學校為(wei) 砂子坳小學提供所需的師資力量、場地設施,並為(wei) 學校大課間、體(ti) 育社團、相關(guan) 賽事提供技術支持。砂子坳小學選派優(you) 秀教師幫助州民族體(ti) 育學校提高文化教學水平,推進體(ti) 教融合,助力“雙減”落地。

  “我們(men) 學校位於(yu) 城區中心,場地、項目資源都有限,通過加強與(yu) 州體(ti) 校的銜接溝通,讓州體(ti) 校的師資、場地、項目等資源‘為(wei) 我所用’,有效彌補了學校的軟硬件短板。”砂子坳小學校長宋建華說,學校組建了200多個(ge) 社團,這些社團會(hui) 定期開展活動,幫助學生學習(xi) 特長項目。

  如今,湘西州全麵整合州域內(nei) 的校園體(ti) 育場館和社會(hui) 體(ti) 育場館,統一調配,資源共享,賽事共辦,實現了學校體(ti) 育火起來的融合效果。

   2.推動各類體(ti) 育項目進校園

  “叮……”下課鈴一響,花垣縣第三中學的學生吳文武就興(xing) 奮地招呼同村夥(huo) 伴們(men) 向操場奔去。這幾個(ge) 來自花垣縣邊城鎮南太村的少年,都愛好舞龍,所在的舞龍隊名為(wei) “南太龍”。

  學校舞龍隊教練、體(ti) 育教師薑悖龍瞧著他們(men) 奔跑的模樣,打趣道:“吳文武現在陽光向上,當初剛進校時,可不是這個(ge) 樣子嘞!是舞龍改變了這個(ge) 曾經性情乖張的孩子。”

  舞龍文化,在邊城鎮已有上百年曆史。作為(wei) 本地人,薑悖龍十七八歲就開始接觸舞龍,進入花垣三中工作後,他開始在體(ti) 育課上選拔舞龍隊員。短短幾年,學校已有11支舞龍隊,150名隊員。

  “進入學校工作後,我就希望組建一支學生舞龍隊,讓非遺文化代代相傳(chuan) 。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帶給學生的,不僅(jin) 僅(jin) 是身體(ti) 的鍛煉,還有文化的熏陶。”薑悖龍說。

  古丈縣默戎鎮的學校主推苗鼓,斷龍山鎮的中小學組織學生學習(xi) 擺手舞,龍山縣城區的學校引進武術操……近些年,湘西州教體(ti) 局充分利用當地民間體(ti) 育文化,將苗鼓、秋千、民族摔跤等民族體(ti) 育運動項目引入校園,這些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深受在校學生的喜愛。

  除了傳(chuan) 統民族體(ti) 育項目在湘西“落地生根”,攀岩、跆拳道、輪滑等新興(xing) 體(ti) 育項目也在湘西的各個(ge) 學校“火出圈”。

  每逢周末,吉首市民族中學的攀岩訓練教室裏,“全副武裝”的學生如同“蜘蛛俠(xia) ”在垂直牆麵上攀爬。“攀岩給了我不一樣的運動體(ti) 驗,站在高處回望地麵,渾身充滿了自信。”2022級體(ti) 育班學生任超希望自己可以通過攀岩這項運動,參加全國體(ti) 育高考單招考試,考上大學。

  2020年,吉首市民族中學把攀岩項目引進校園,成為(wei) 湘西州最早開展攀岩運動的學校。“湘西州屬於(yu) 山區,本地孩子從(cong) 小就有爬山的習(xi) 慣,非常適合開展攀岩運動。”吉首市民族中學校長劉珺介紹,學校在每天早晚課餘(yu) 時間開展攀岩訓練,每日訓練時間不少於(yu) 三小時,學校培養(yang) 的楊慧賢、石欣悅等運動員在全國全省比賽中都取得了好成績。

  目前,湘西州已經創建100所中小學體(ti) 育運動項目基地校,推進高腳馬、蹴球等多種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進校園,形成了“一縣一重點”“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長”的體(ti) 育項目格局,體(ti) 育鍛煉在校園裏蔚然成風。近年來,湘西州中小學生體(ti) 質逐年好轉,合格率達98%,肥胖率下降8%,近視率下降0.89%。

   3.體(ti) 教融合培養(yang) 更多體(ti) 育人才

  從(cong) 培養(yang) 出我國第一個(ge) 女子舉(ju) 重奧運會(hui) 冠軍(jun) ,到拿到中國首張巴黎奧運會(hui) 比賽參賽資格券,湘西州培養(yang) 和輸送的體(ti) 育健兒(er) 先後斬獲了4枚奧運金牌,並兩(liang) 次打破世界和奧運紀錄,湧現出楊霞、龍清泉、向豔梅3名奧運冠軍(jun) 獲得者。

  “以前吉首市體(ti) 校隻能在當地一兩(liang) 所學校開展定向選拔,現在可以在吉首市所有小、初、高學校進行專(zhuan) 業(ye) 選拔,有效拓展了專(zhuan) 業(ye) 運動員的選拔範圍。”對於(yu) 從(cong) 事了17年體(ti) 育競技培訓的教練李向陽而言,挖掘培養(yang) 人才,有效輸送人才,打通內(nei) 部循環,是湘西州培養(yang) 出這麽(me) 多世界冠軍(jun) 的秘訣。

  2015年,湘西州教育局、州體(ti) 育局合並為(wei) 州教育和體(ti) 育局,州、縣兩(liang) 級教育和體(ti) 育實現了合並,做到了體(ti) 育教育管理合二為(wei) 一。不久,這種融合發展的效果開始顯現。

  “當時年紀小,不知道哪條道路適合自己發展,多虧(kui) 有教練員和老師們(men) 為(wei) 我設計運動計劃和學習(xi) 方案,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績。”來自保靖縣的學生李鑫出生於(yu) 普通的農(nong) 村家庭。2018年,李鑫獲當地中小學運動會(hui) 100米跨欄農(nong) 村中學組第一名,展現出優(you) 秀的田徑素質和潛力。

  考慮到在鄉(xiang) 鎮九年一貫製學校的體(ti) 育硬件條件下,李鑫無法獲得充分的體(ti) 育訓練和指導,湘西州教體(ti) 局便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安排李鑫到保靖民族中學學習(xi) ,從(cong) 而獲得更加專(zhuan) 業(ye) 、科學、全麵的體(ti) 育訓練和指導。經過幾年的培養(yang) ,李鑫不僅(jin) 參加了更高水平的比賽,還通過高水平運動員渠道考入了名牌大學。

  “業(ye) 餘(yu) 體(ti) 校和普通學校之間打通招生渠道,讓人才選拔通道更加順暢,招生製度更加靈活,體(ti) 育訓練和文化學習(xi) 結合更加緊密。”湘西州教育和體(ti) 育局局長田勇說,隨著教育和體(ti) 育機構的合並,州、縣、校的三級銜接機製逐漸完善,以前業(ye) 餘(yu) 體(ti) 校招生難、入學難、輸送難等難題迎刃而解,體(ti) 育後備人才的專(zhuan) 業(ye) 成長實現量質齊升,辦學規模和效益大幅提高。

  “招生問題解決(jue) 了,還要解決(jue) 全麵培養(yang) 人才的問題。”在湘西州體(ti) 校校長向竹青看來,文化教學一直是培養(yang) 體(ti) 校學生的短板。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痛點,湘西州體(ti) 校采取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體(ti) 育學校、單項基地教師教練“三互派”方式,讓普通學校文化課教師給體(ti) 校學生“加餐”,常態化開展共享式教研,音樂(le) 、美術、心理健康等課程也不落下,補齊了體(ti) 校文化教學短板。

  如今,靠著體(ti) 教融合的發展,許多鄉(xiang) 村伢子圓了自己的“體(ti) 育夢”。6年來,湘西州向外輸送高水平運動員近200名,許多湘西的孩子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競技體(ti) 育強起來,體(ti) 育水平高起來,湘西州體(ti) 教融合發展路徑正釋放出資源共用、優(you) 勢互補、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疊加效應。

  ■數說

  湘西州培養(yang) 輸送3名奧運冠軍(jun) 及一批世界冠軍(jun) ,獲得奧運金牌4枚、國際賽事金牌69枚、全國賽事金牌163枚。

  湘西州2022年舉(ju) 辦體(ti) 育賽事活動1300餘(yu) 場次,輸送高水平運動員近200名。

  湘西州中小學生體(ti) 質合格率達98%,肥胖率下降8%,近視率下降0.89%。

  數據來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和體(ti) 育局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0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