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天山南北鄉村故事越來越精彩

發布時間:2023-09-20 09:5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尚傑 鄒曉菁 陳雪

  稻浪翻滾、棉桃飽滿、瓜果飄香……金秋九月的新疆大地,處處洋溢著豐(feng) 收的喜悅。一幅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瑰麗(li) 畫卷,在天山南北徐徐展開。

  交易量68647噸、成交額46586萬(wan) 元、服務次數35333次……不停跳動刷新的數據,實時顯示著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數據和運行狀態。9月16日,記者在新疆果業(ye) 集團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心的監控大屏上,看到這一鼓舞人心的畫麵。

  “我們(men) 以訂單方式與(yu) 農(nong) 戶簽訂合同,在電子平台上交易,價(jia) 格透明,現款結賬,冷鏈運輸,解決(jue) 了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難題。”新疆匯果實業(ye)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新齊說。

  水果好吃運輸難。針對農(nong) 戶“痛點”,新疆各地加快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兩(liang) 張網”建設,通過“線上現貨電子交易平台+線下產(chan) 地交易集配中心”一體(ti) 化運營模式,將葡萄、蘋果、香梨、紅棗、新梅等新疆特產(chan) 遠銷國內(nei) 外。

  解決(jue) 了“銷售難”問題,農(nong) 戶種植水果的“甜蜜”收益快速攀升。在喀什地區伽師縣,“水果新貴”新梅迎來了大豐(feng) 收。和夏阿瓦提鎮的果農(nong) 阿布來孜·喀依木從(cong) 沒想過,自家的17畝(mu) 果園,能賣出85萬(wan) 元的好價(jia) 錢。

  “今年天氣幫忙,我管得也到位,果子結的多,也飽滿,畝(mu) 產(chan) 達到3噸多,來了好幾撥收購的,最後賣出了高價(jia) 錢。”這位70歲的果農(nong) 樂(le) 得合不攏嘴。

  如今,伽師縣新梅種植麵積達到45萬(wan) 畝(mu) ,已有36萬(wan) 畝(mu) 開始掛果,建成全國最大的新梅產(chan) 銷基地。縣委副書(shu) 記王東(dong) 紀介紹,去年,僅(jin) 新梅一項就帶動全縣農(nong) 民人均增收5650元,今年有望突破1萬(wan) 元。

  行走在新疆的鄉(xiang) 間地頭,目光所及皆是生機與(yu) 活力。

  在位於(yu) 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的阿克蘇地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當地累計造林8885萬(wan) 株、518.4萬(wan) 畝(mu) ,創造了“綠進沙退”“綠美人富”的荒漠綠化奇跡。

  生態的改變,讓阿克蘇鄉(xiang) 村遊火了起來。在溫宿縣克孜勒鎮烏(wu) 克鐵熱克村,村裏建起了農(nong) 家樂(le) 、民宿和美食產(chan) 業(ye) 一條街等,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鄉(xiang) 村旅遊“網紅村”。

  9月17日天剛亮,00後小夥(huo) 艾力·玉山就開始在自家的農(nong) 家樂(le) 燒烤店裏忙活起來。“我從(cong) 小就生活在烏(wu) 克鐵熱克村,去年大學畢業(ye) 後,看村裏發展越來越好,就決(jue) 定回來參與(yu) 家鄉(xiang) 建設。”他說,“我們(men) 店今年3月開始營業(ye) ,生意一直很紅火,一個(ge) 月收入最多時有5萬(wan) 元。”

  在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進程中,新疆積極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通過發展產(chan) 業(ye) 、對接市場、科技扶持等方式,凝聚起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最強合力。

  在地處天山北麓的昌吉州,巴裏坤縣春小麥新品種“糧春1758”高產(chan) 示範田傳(chuan) 來畝(mu) 產(chan) 841.6公斤的好消息,刷新了今年全國優(you) 質春小麥單產(chan) 紀錄。創造這一好成績的育種專(zhuan) 家,來自九聖禾種業(ye) 股份有限公司。

  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九聖禾種業(ye) 的育種專(zhuan) 家奔走在試驗田與(yu) 實驗室之間,幾十畝(mu) 試驗田內(nei) 培育著數千個(ge) 品種的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

  “我們(men) 與(yu) 國內(nei) 100多家科研單位、種業(ye) 企業(ye) 以及8個(ge) 國家的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現有超過100個(ge) 自育品種和聯合審定品種。”九聖禾種業(ye) 有關(guan) 負責人舍亞(ya) 輝介紹,“除了春小麥,我們(men) 的種子產(chan) 品還曾連續打破新疆冬小麥的高產(chan) 紀錄。”

  向科技要高產(chan) ,智慧農(nong) 業(ye) 正在為(wei) 新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全麵賦能。在塔裏木盆地東(dong) 北緣的巴州尉犁縣,超級棉田項目裏已經結出團團雪白的棉花,一架無人機正飛在棉田上空,為(wei) 棉花噴灑“脫葉劑”,以保障金秋的棉花采摘質量。

  兩(liang) 年前,兩(liang) 個(ge) 90後“新農(nong) 人”艾海鵬和淩磊帶著4架農(nong) 業(ye) 無人機、300多套智能設備來到了尉犁縣,他們(men) 要挑戰兩(liang) 個(ge) 人管理3000畝(mu) 棉花試驗田。

  “我們(men) 使用了自動灌溉設備、農(nong) 業(ye) 物聯網係統、農(nong) 業(ye) 無人機等智能化設備管理棉田,實現了自動化耕種、遙感巡田和智能水肥管理。”艾海鵬說。

  “通過兩(liang) 年多的實踐,我們(men) 完成了兩(liang) 個(ge) 人管理3000畝(mu) 棉田的挑戰,去年畝(mu) 均單產(chan) 超過400公斤。”艾海鵬算了一筆賬,“相較於(yu) 周邊的傳(chuan) 統棉田,超級棉田在人力、水、肥、農(nong) 藥四個(ge) 環節上,每畝(mu) 節省成本約420元。”

  科技含量越來越足,激活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動能。新疆通過組建小麥、玉米、棉花等13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聯結科技創新團隊、農(nong) 技推廣服務力量和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實現科技服務行政村全覆蓋,科學引導農(nong) 民高效生產(chan) ,讓高質量發展的紅利惠及各族群眾(zhong) 。

  有了“智慧”的翅膀,新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潛力不斷被釋放。2022年,全區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2509.27億(yi) 元,同比增長5.3%,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550元,同比增長6.3%。新時代新征程,新疆農(nong) 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鄉(xiang) 村故事也越來越精彩。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0日 03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