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類綜藝分享好生活
【影視銳評】
作者:彭侃(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講師)
隨著觀眾(zhong) 群體(ti) 不斷更新迭代,Z世代已成為(wei) 影視消費市場不可忽視的群體(ti) 。受互聯網思維影響,他們(men) 樂(le) 於(yu) 分享、善於(yu) 分享。這一消費特點對綜藝創作產(chan) 生深遠影響,其中一個(ge) 突出表現就是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節目應運而生。例如《你好生活》《青春飛一般》《野挺有趣》《一起露營吧》等,這些節目鼓勵觀眾(zhong) ,尤其是青年人加強運動,融入自然,建立以共同愛好為(wei) 基礎的社交關(guan) 係,追求快樂(le) 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揚積極溫暖的人生態度。這一創作趨勢為(wei) 影視創作提供新思路、開拓新空間。
與(yu) 以往青年題材綜藝節目多采取演播室場景中的才藝展示、訪談形式不同,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節目將創作視野放在山林、海邊等廣闊的自然空間,采用紀實真人秀的形式,生動展示年輕人喜愛的休閑娛樂(le) 活動。《出發!趣野吧》邀請嘉賓體(ti) 驗衝(chong) 浪、槳板等,展示這些戶外運動的獨特文化,表現青年人勇於(yu) 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的精神麵貌。《青春飛一般》則聚焦飛盤運動,在廣場、美術館、體(ti) 育中心等生活場景中,由專(zhuan) 業(ye) 運動員帶領愛好運動的普通人學習(xi) 飛盤,最終選拔9位飛盤手,迎戰飛盤國家隊。節目真實記錄選手技能提高的過程,普及飛盤文化的相關(guan) 知識。隨著人們(men)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眾(zhong) 對健康越來越重視。這些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展示雖然目前較為(wei) 小眾(zhong) 、但擁有“破圈”潛力的運動方式,烘托全民健身氛圍,提高全民健康素養(yang) ,倡導“讓人更加快樂(le) 有趣味地運動休閑”的理念,打開觀眾(zhong) 探索生活樂(le) 趣的新視角。
近期湧現的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節目還有一個(ge) 共同特點,即展示的大多是集體(ti) 活動。節目通過表現嘉賓團隊共同體(ti) 驗、共迎挑戰、互幫互助、共同成長的過程,描繪一幅生動的新型社交圖景。例如,《一起露營吧》以“社交露營”為(wei) 主題,每期邀請一組嘉賓前往熱門營地進行短途旅遊。他們(men) 在自然風光中,開展圍爐夜話、帳篷夜聊等互動活動以及露營相關(guan) 裝備、位置選擇等話題分享。在《野挺有趣》中,嘉賓們(men) 組成創意團隊,在城市近郊設計文化地標,策劃充滿“野趣”的主題嘉年華活動,吸引粉絲(si) 打卡。這些節目鼓勵大眾(zhong) 敞開心扉、走出家門,打破固有的社交模式,在興(xing) 趣愛好的指引下結交更多新朋友,或在新型社交活動中對老朋友進行重新發現認識,為(wei) 疏導大眾(zhong) 情緒,建構和諧社會(hui) 心理貢獻力量。
細心的觀眾(zhong) 還發現,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節目大多在風景優(you) 美的自然場景或富有煙火氣的特色生活場景中拍攝,帶觀眾(zhong) 領略疊翠山巒、浪漫海邊、雪域高原等大好河山或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傳(chuan) 統文化魅力的人文景觀,挖掘文旅產(chan) 業(ye) 的巨大潛力。例如,《你好生活》第四季以舉(ju) 辦“村晚”為(wei) 主線,以主持人及嘉賓前往各地鄉(xiang) 鎮尋找創作靈感,發掘隱藏在鄉(xiang) 野間的優(you) 秀作品及藝術人才。從(cong) 山海連城的深圳漁村,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內(nei) 蒙古大草原,當地的美景美食和人們(men) 熱情洋溢的表演,交織成一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畫卷,燃起了觀眾(zhong) 追尋“詩與(yu) 遠方”的旅遊熱情。《一起露營吧》呈現安吉小杭坑、海南萬(wan) 寧、西藏林芝等多樣露營景點,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涵蓋吃、玩、用等各方麵的攻略,被網友稱為(wei) “可一鍵複製”的露營寶典。《一起擼串吧》則以擼串文化、消夜經濟為(wei) 底色,展示淄博、長沙、北京等地在燒烤食材、器皿、做法、吃法乃至經營方式上的創新,描畫一幅令人心馳神往的“中國串串地圖”。這些創作與(yu) 文旅經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結合起來,通過嘉賓親(qin) 身體(ti) 驗帶來的示範效應,吸引粉絲(si) 前往探尋,激活消費市場,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從(cong) 引領健康生活方式,到構建新型社交關(guan) 係,再到促進文旅經濟發展,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節目發揮多重社會(hui) 功能,為(wei) 綜藝創作打開全新發展空間。然而,我們(men) 在肯定這類節目的現實意義(yi) 和社會(hui) 價(jia) 值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其中的問題。有的作品將戶外綜藝的遊戲環節生硬嫁接到青年生活分享類節目中,成了四不像。有的節目沒有著力於(yu) 創新敘事角度,而是堆砌流程化、同質化的環節,缺乏辨識度。還有的嘉賓熱情不足,在活動中流露出疲乏倦怠之意,難以喚起觀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種種,導致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社會(hui) 影響力有限,未能突破圈層,獲得社會(hui) 各界的廣泛認可。
綜藝節目已成為(wei) 現代人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青年生活分享類綜藝作為(wei) 國內(nei) 原創的節目模式,可以成為(wei) 新一代青年人構建新生活時學習(xi) 借鑒的一種文化模型,能對他們(men) 的認知、理念甚至價(jia) 值觀產(chan) 生深遠影響。因此,創作者應跳出固有思維的局限,一方麵挑選努力追求健康生活方式,願意全身心投入節目、感染觀眾(zhong) 的嘉賓參與(yu) 節目;另一方麵在模式創新上進一步開拓思路,增強敘事的豐(feng) 富性和層次感,運用富有趣味的方法將垂直、細分的休閑活動創造性轉化為(wei) 大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故事,做到有意思又有意義(yi) ,實現主流價(jia) 值的有效傳(chuan) 播。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0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