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信號”提示你鹽吃多了
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為(wei) “9·15”中國減鹽周。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普遍高鈉低鉀,導致鈉、鉀比例失調,成為(wei) 引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硬化的重要誘因之一。
膳食與(yu) 我們(men) 的身體(ti) 健康息息相關(guan) ,在眾(zhong) 多不利於(yu) 健康的膳食習(xi) 慣(如低全穀類膳食、低水果膳食、低蔬菜膳食)中,導致我國居民壽命損失的首位膳食危險因素就是高鈉(鹽)膳食。
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為(wei) “9·15”中國減鹽周。近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在其官方公眾(zhong) 號發表文章,指出減“鹽”其實就是減“鈉”,過量攝入鈉而導致人體(ti) 內(nei) 鈉、鉀比例失調已被證明是引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硬化的重要誘因之一。
我國居民的膳食普遍鈉、鉀比例失調
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是高鈉低鉀,鈉鉀比甚至高達5,遠遠超出自然食物或非加工食物中0.1的鈉鉀比,也超出了正常的人體(ti) 排鈉能力,由此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腎髒疾病的風險。
現代飲食中,鈉的來源主要分為(wei) 三類,包括天然食物:大多數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鈉;烹調所用的調味品:除了食鹽,生抽、蠔油、味精等都含有較多的鈉;加工食品,如熟食肉類、醃製食品等,含鈉量較高。
北京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在購買(mai) 預包裝食品時,要學會(hui) 閱讀營養(yang) 成分表,營養(yang) 標簽上的鈉(Na)就表示含鹽量的高低。含鹽量可以用以下方法來計算:食鹽(mg)=鈉(mg)×2.54。購買(mai) 時,要注意盡可能選擇鈉鹽含量低的食品。減鈉,不妨試試低鈉鹽。
低鈉鹽以加碘食鹽為(wei) 基礎,與(yu) 普通鈉鹽相比,含鈉低(氯化鈉70%左右),富含鉀(氯化鉀30%左右),有助人體(ti) 鈉鉀平衡,幫助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低鈉鹽減鹽不減鹹,適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長期食用。
但也要注意,因為(wei) 低鈉鹽含鉀的原因,不適合高鉀藥物服用者、心髒有疾病者和腎功能不全的人群使用。另外在食物的選擇上,對於(yu) 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可以適當增加含鉀高的食物,用鉀的攝入來對抗鈉所引起的血壓升高和血管損傷(shang) ,這類食物包括土豆、竹筍、禽肉、莧菜、油菜、香蕉、橘子等。還可以選擇一些富含鈣的食物,鈣使血管平滑肌鬆弛,可抵抗鈉導致的血管損傷(shang) ,牛奶、魚蝦、大豆及豆製品等均含鈣較高。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人每天攝入不超過5克的鹽。其實,我們(men) 平時常吃的食物很多都是“隱形鹽”食品,如火腿、瓜子、鹹鴨蛋、榨菜、掛麵、甜月餅、白切麵包等,它們(men) 中有些甚至吃起來並不鹹,一不注意就會(hui) 攝入過量的鹽。如果鹽吃多了,身體(ti) 就會(hui) 發出一些信號,需要引起注意。
1.嘴幹。在食用了含有大量鈉的食物後,身體(ti) 會(hui) 感覺鹽和水的含量失衡,大腦會(hui) 發出口渴的信號,促使你多喝水。
2.反應變慢。如果長期吃太多的鹽,可能會(hui) 導致脫水。人一旦脫水,就不能清晰地思考問題,常有反應變慢的表現。
3.手指變粗。如果突然發現在體(ti) 重沒有任何增長的情況下,手指卻戴不進原本尺寸合適的戒指,這有可能是水瀦留造成的。
4.頭痛。研究表明,與(yu) 每天攝入1500毫克鈉的人相比,每天食用3500毫克鈉的成年人患頭痛的風險高出近三分之一。
5.總想排尿。喝太多的水會(hui) 讓人尿意頻繁,吃了太多的鹽也會(hui) 產(chan) 生相同的效果。當人體(ti) 攝入過多鹽時,人體(ti) 的腎髒器官隻有加班加點地工作,才能把體(ti) 內(nei) 多餘(yu) 的鹽排出體(ti) 外,從(cong) 而導致小便增多。
總之,建立良好的膳食習(xi) 慣,當從(cong) 減鹽開始。(欣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