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江姐》開啟全國巡演:以青春致敬青春
9月3日至7日,音樂(le) 劇《江姐》在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校區千人大劇場上演,這是北京電影學院出品的首部原創音樂(le) 劇,也是該劇作為(wei)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的首輪演出。首演現場,坐在台下的絕大多數觀眾(zhong) 是北影的大一新生,他們(men) 在欣賞了這部精彩大戲的同時,也在愛國主義(yi) 情懷中完成了他們(men) 的“開學第一課”。
音樂(le) 劇《江姐》在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校區連演7場,上萬(wan) 名北影師生和各界觀眾(zhong) 見證了紅岩精神在青年人心中的震撼力量。江姐的故事經過了一代代人的傳(chuan) 唱,有著歌劇、電影、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而音樂(le) 劇在戲劇張力、人物刻畫的情感深度等方麵,也展現出與(yu) 其他舞台藝術形式截然不同的優(you) 勢與(yu) 魅力。音樂(le) 劇具有音樂(le) 性、舞蹈性、戲劇性等特性,可以歌舞並用,其包容性和多樣性為(wei) 紅色題材創作提供了充足的展示空間。因此,音樂(le) 劇《江姐》的誕生,不僅(jin) 是主創團隊期待利用青年人喜聞樂(le) 見的藝術形式來唱響紅岩精神的嚐試,更是在青年人希望用音樂(le) 劇的形式與(yu) 革命先烈對話與(yu) 致敬的實踐。
劇中,15個(ge) 可升降的牢籠與(yu) 兩(liang) 層橫懸的吊橋,再現了重慶渣滓洞極具壓迫感的視覺,同時融入了流行、搖滾、古典、民歌等多種音樂(le) 元素,讓80年前的曆史人物成為(wei) 與(yu) 新時代青年可以共情的同代人。音樂(le) 劇《江姐》聚焦江姐入獄後的512天,這段極具戲劇衝(chong) 突的歲月既是她人生中的至暗時刻,也是孕育著希望的曙光前夜。該劇通過對飽受煎熬的無辜百姓、慘遭迫害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陷入兩(liang) 難的監獄長等人物的生動刻畫,描繪出一幅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群像,讓熟悉江姐英勇事跡的觀眾(zhong) 耳目一新。
音樂(le) 劇《江姐》是北京電影學院增設音樂(le) 劇表演教學方向後出品的首部音樂(le) 劇。第五代江姐飾演者、傳(chuan) 承者,國家一級演員、項目發起人、藝術總監、聲樂(le) 指導王莉,擁有16年超百場歌劇《江姐》的演出經驗。從(cong) 藝術生涯起步傳(chuan) 承歌劇《江姐》,從(cong) 軍(jun) 營轉入北京電影學院並得到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排演音樂(le) 劇《江姐》,作為(wei)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音樂(le) 劇表演方向教研室主任,王莉期待,這一次音樂(le) 劇《江姐》的演出,能成為(wei)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音樂(le) 劇表演方向的表演教材和“大思政課”。在劇中,王莉發揮了自己在演唱方法上的優(you) 勢,將細膩的情感色彩和紮實的唱功、走心的表演完美結合,展現了駕輕就熟的歌唱技巧以及豐(feng) 富的藝術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演出,北京電影學院2022級表演班20多位師生齊上陣,除了教師王莉、王藝塤、王勁鬆、郭凇男、馬明月的參演外,絕大多數演員都是“00後”。“希望青年一代能夠通過不同的舞台表演形式以及這樣一位英雄人物,走近這段曆史、了解這段曆史、銘記這段曆史。”王莉說。
完成作為(wei)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的首輪演出之後,音樂(le) 劇《江姐》馬不停蹄地踏上全國巡演之路。9月14日,這部紅色大戲來到紅岩故事的發生地重慶,在重慶大劇院連演3天。
大戲開場,恢宏壯麗(li) 的舞台、激情炫目的歌舞,人們(men) 隨著音樂(le) 和劇情瞬間被帶入那個(ge) 激情燃燒的歲月。在編排上,音樂(le) 劇《江姐》集音樂(le) 、戲劇、舞蹈、舞美、多媒體(ti) 藝術於(yu) 一體(ti) ,讓戲劇層次更加分明、細節更加豐(feng) 滿。在音樂(le) 上,作品唱段旋律、調式、配器、唱法、結構根植於(yu) 現代流行文化,又巧妙植入了《紅梅讚》等過往歌劇《江姐》的旋律線索,尤其注重唱詞推動情節與(yu) 抒情達意的辯證關(guan) 係,令人回味無窮。
“音樂(le) 很好聽,舞台很漂亮,演員的表演也精彩,這部音樂(le) 劇讓我們(men) 更加深入了解江姐,更加深刻領悟蘊含其中的紅岩精神。”演出結束,一位觀眾(zhong) 動情地說。作曲家安棟為(wei) 這部音樂(le) 劇創作了大量優(you) 美動人的唱段,加上感人走心的故事情節,現場無數觀眾(zhong) 熱淚盈眶。
在劇中的經典唱段《同根生》中,演員在演唱時使用了重慶方言,而群眾(zhong) 演員在台下互動時也都用的是方言,這些細節引發了現場觀眾(zhong) 的共鳴,“在劇中聽到了四川和重慶的方言,很親(qin) 切,故事本身就發生在這裏,就應該有這裏的味道。”
為(wei) 更好地感悟紅岩精神,重慶演出前夕,北京電影學院主創團隊及參演師生前往渣滓洞集中營、白公館、北碚區天府鎮紅色遺址、西南大學校史館等地參觀采風。在關(guan) 押江竹筠等烈士的牢房前,講解員動情的講述讓劇組的每一位成員尤其是作為(wei) 該劇主力的“00後”學子深受觸動。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音樂(le) 劇教師、音樂(le) 劇《江姐》導演、主演王藝塤表示:“此次參觀渣滓洞、白公館等紅色文化基地,我們(men) 能更直觀地感受那段曆史,有利於(yu) 演員更真實地刻畫人物,也更能激發大家的創造力。”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音樂(le) 劇教師、音樂(le) 劇《江姐》音樂(le) 統籌李美佳說:“通過參觀,我們(men) 對江姐本人和她的事跡有了更立體(ti) 、全方位的了解,這樣的行程帶給我們(men) 的感悟會(hui) 融入今後的創作和演出中。”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教授、音樂(le) 劇《江姐》台詞指導、扮演華子良的“老戲骨”王勁鬆說:“排演音樂(le) 劇《江姐》時,我們(men) 在傳(chuan) 承紅色經典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希望用緊扣時代的藝術表達,讓革命故事在新時代煥發生機,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一個(ge) 新穎的、充滿創造力的、與(yu) 傳(chuan) 統紅色題材舞台劇截然不同的作品。”“音樂(le) 劇是當下廣受觀眾(zhong) 喜愛的舞台戲劇形式,此次推出原創音樂(le) 劇《江姐》旨在推動人才培養(yang) 、藝術實踐與(yu) 市場的深度對接,與(yu) 音樂(le) 劇行業(ye) 緊密聯動,為(wei) 中國的音樂(le) 劇事業(ye) 貢獻更多的劇目作品,輸送更多優(you) 秀的音樂(le) 劇表演人才。”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音樂(le) 劇《江姐》製作人高敬瑜表示。
“歌劇《江姐》我演了16年,音樂(le) 劇《江姐》我也演了近2年,我的人生將近20年的時間都與(yu) 《江姐》有關(guan) ,可以說她貫穿了我整個(ge) 青春芳華。重慶是江姐成長、工作和犧牲的地方,在這個(ge) 初秋時節,音樂(le) 劇《江姐》回到了她的精神故鄉(xiang) ,以此表達對革命先烈的致敬。”王莉坦言,製作音樂(le) 劇《江姐》來自於(yu) 她內(nei) 心的執念。江姐的故事已經有京劇、川劇、話劇、歌劇等各種形式的舞台藝術作品,“我們(men) 希望以一種當代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讓江姐的形象走進更多年輕人的心裏。於(yu) 是,就有了製作音樂(le) 劇《江姐》的想法。從(cong) 2019年開始,我們(men) 曾經數次來到重慶,前往渣滓洞、白公館以及江姐生活、工作過的地方采風,深受震撼。傳(chuan) 承和發揚紅岩精神不僅(jin) 需要磨煉演技、唱功,更要在延續經典的同時進行創新的藝術表達,要用更多年輕人愛聽、能唱、會(hui) 動情的藝術表現形式再續江姐的故事。”
“作為(wei) 出品方之一,一直以來北碚都非常注重紅色文化的傳(chuan) 承和保護,這也是我們(men) 支持《江姐》這部音樂(le) 劇的初衷。我們(men) 希望通過音樂(le) 劇,向革命先輩致敬,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chuan) 。”重慶市北碚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攀說。(胡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