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浙產文藝精品奮力構築新時代文藝高地

發布時間:2023-09-20 10:10: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浙江演藝集團三部經典作品集中在京亮相

  浙產(chan) 文藝精品奮力構築新時代文藝高地

  9月12日至17日,“浙禮載樂(le) 聲動京城”——浙江演藝集團北京演出周在京舉(ju) 行,音樂(le) 劇《南孔》、民族交響曲《水闊山海間》、歌劇《紅船》3部作品先後登上中央歌劇院、國家大劇院的舞台。

  浙江演藝集團是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下屬的唯一一家國有大型文化企業(ye) ,於(yu) 2019年正式掛牌,3年來,浙江演藝集團創排了歌劇《紅船》《李清照》,音樂(le) 劇《南孔》,舞集《良渚》、舞劇《風起大陳》,民族交響曲《水闊山海間》,話劇《馬敘倫(lun) 》《春光明媚的日子》,兒(er) 童劇《少共國際師》,雜技劇《無恙》等50餘(yu) 部浙產(chan) 文藝精品力作。浙江演藝集團總經理、浙江歌舞劇院總經理周阿勇介紹,近年來,浙江演藝集團創作的一批精品力作,都取材於(yu) 浙江深厚的地域文化,其創作靈感來自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我們(men) 隻有站在人民的角度,才能創作出人民樂(le) 於(yu) 接受的精品力作。浙江演藝集團北京演出周,不僅(jin) 是一次集聲樂(le) 、民樂(le) 、舞蹈等綜合藝術實力的充分展示,更是一次踐行文藝為(wei) 人民,彰顯‘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立團宗旨的一次集中呈現。”

  音樂(le) 劇《南孔》京城弘禮

  9月12日至13日,《南孔》在中央歌劇院上演。該劇由中共衢州市委宣傳(chuan) 部、浙江演藝集團(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聯合打造。

  該劇是以南孔文化為(wei) 題材的音樂(le) 劇,根據“孔洙讓爵”的經典曆史事件,講述了元世祖詔命已在衢州安家百年的孔氏南宗重回曲阜奉祀,孔子第53世嫡長孫衍聖公孔洙,為(wei) 了心中的天下和家廟的守護,將衍聖公爵位讓於(yu) 曲阜宗弟後,回到衢州化官為(wei) 民、衍聖弘道的故事。

  音樂(le) 劇《南孔》突出一個(ge) “禮”字。總導演鍾浩、編劇劉春、作曲呂亮、視覺總監任冬生、造型總監阿寬、舞蹈總監田湉等主創,意在通過鮮明的中華文化符號,傳(chuan) 遞出衢州有禮、浙江有禮的人文氣息,通過大宗南渡、孔洙讓爵的故事中主人公堅守的人生之禮、儒學之禮、國家之禮,傳(chuan) 遞出以和為(wei) 貴、天下大同的主題思想。

  鍾浩透露,在舞台呈現方麵,除充分發揮音樂(le) 劇表演形式的優(you) 勢,同時還將歌曲、舞蹈、音樂(le) 、文本和整體(ti) 視覺進行綜合創作,既深度考量故事年代的美學特征,同時又以現代審美的關(guan) 切,打破冰冷的時間距離,體(ti) 現出屬於(yu) 當代中國和南孔的精神麵貌和美學態度。

  相比大多數傳(chuan) 統題材的視覺表達,《南孔》最大的不同在於(yu) 一種更大的格局感,這部戲中沒有設置過多的實景。“這是一個(ge) 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故事,是一個(ge) 富有文化內(nei) 涵的創作。我希望能夠用書(shu) 卷的方式,讓故事跨越曆史,用一種更為(wei) 形式化的表達來展現這個(ge) 故事的維度,也讓觀眾(zhong) 感受到曆史的厚重。”任冬生說,“對於(yu) 這樣的傳(chuan) 統題材在視覺樣式上的突破,我們(men) 建造了多層次的中性舞台結構,相比傳(chuan) 統的音樂(le) 劇為(wei) 了功能變化而常常使用的一些複雜結構,我們(men) 嚐試建立的空間結構關(guan) 係更加簡單和平麵。將人物融合成舞美布景的一部分,這種設計將為(wei) 該劇的視覺傳(chuan) 達帶來更多的特色,無論是視覺還是戲劇關(guan) 係上,更具簡約的氣質、東(dong) 方的美學。觀眾(zhong) 會(hui) 在劇情的轉折點感受到舞台結構性的變幻,凸顯角色與(yu) 環境,或者說人物與(yu) 空間的某種聯係,進而完成更加寫(xie) 意的表達,脫離指定環境帶給戲劇的視覺禁錮。”

  音樂(le) 劇作為(wei) 一種舶來品,自20世紀引入中國以來才逐漸興(xing) 起,如何將這種形式東(dong) 方化便成了一大創作難題。呂亮認為(wei) :“《南孔》的音樂(le) 創作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果。用音樂(le) 去傳(chuan) 情、去敘事是我們(men) 的終極目標。”

  “雖然是一部古裝音樂(le) 劇,但是無論是作曲還是編劇,都不會(hui) 讓觀眾(zhong) 有咬文嚼字的感覺,我們(men) 的詞也不會(hui) 很晦澀,盡量通俗,讓現代觀眾(zhong) 能夠理解,進入情境。”孔洙飾演者夏振凱說。

  孔柳的飾演者明家歆認為(wei) ,這部劇的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在它的精神內(nei) 核,它傳(chuan) 遞的“大道”格局,給人以更高遠的哲學思考。

  民族交響曲《水闊山海間》描繪浙派秀美山川

  由作曲家王丹紅曆時3年實地采風、為(wei) 浙江民族樂(le) 團潛心創作的《民族交響曲〈水闊山海間〉——浙江民族樂(le) 團音樂(le) 會(hui) 》9月14日晚在國家大劇院音樂(le) 廳奏響。

  民族交響曲《水闊山海間》由序曲“一葦杭之”、第一樂(le) 章“水至”、第二樂(le) 章“山望”、第三樂(le) 章“鬧花台”、第四樂(le) 章“緣會(hui) ”及終曲“水闊山海間”6個(ge) 樂(le) 章構成。作品以水之名,依水為(wei) 路,尋溯錢塘潮湧的源頭起點,構築之江兒(er) 女的心靈家園。

  3年來,為(wei) 創作《水闊山海間》,王丹紅曾多次到浙江各地采風。創作時,她用優(you) 美細膩、深厚博大的音樂(le) ,勾勒出浙江山海的壯美風光,巧妙地將浙江的文化曆史、戲曲等諸多要素融入音樂(le) 當中,使作品有著鮮明的浙江色彩。

  王丹紅表示,在采風和創作的過程中,她反複去尋找什麽(me) 是這部作品的精髓:“傳(chuan) 統文化帶給我們(men) 的啟示是什麽(me) ?我一直在刻畫,一直去尋找。其實真正走進浙江,我覺得這片土地除了山美、水美,還有非常厚重的曆史文化,更有新時代的風貌展示,它是一個(ge) 非常多元、豐(feng) 富立體(ti) 的土地。”

  歌劇《紅船》再次唱響“紅船精神”

  9月16日至17日,歌劇《紅船》在中央歌劇院劇場上演。此前這部戲已數次在京亮相。

  歌劇《紅船》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之際推出的文藝精品,從(cong) 2019年2月初稿完成到正式首演,歌劇《紅船》曾經數易其稿,每一次修改都有新的元素融入。

  《紅船》不僅(jin) 匯集了導演黃定山、作曲家孟衛東(dong) 、編劇王勇等一線主創,同時也集中了多位優(you) 秀的歌劇演員。參演這部紅色大戲,他們(men) 都有著獨特的感受。

  歌劇《紅船》主演薛雷表示:“我要更加珍惜每一次演出機會(hui) ,敬畏舞台、敬畏觀眾(zhong) ,用真摯的情感傳(chuan) 達我對舞台的愛。”劇中李大釗的飾演者段永明說:“一部優(you) 秀的藝術作品需要在跟觀眾(zhong) 的交流中進行細節打磨、提升,才會(hui) 逐漸成為(wei) 藝術精品。歌劇《紅船》自創作之後開展了多輪巡演,在不斷的演出中讓演員的表演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劇中,我飾演李大釗這個(ge) 角色,通過反複研究學習(xi) 和舞台實踐,對劇中人物理解、角色的把握更加深入,將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融入血脈,當唱起《我有一個(ge) 夢》的唱段時,更能真切感受到李大釗先生對於(yu) 信仰的追求。”陳獨秀飾演者嚴(yan) 聖民說:“我從(cong) 小在南湖邊長大,一路見證歌劇《紅船》從(cong) 嘉興(xing) 南湖駛向北京至全國巡演,每一次在舞台上我都分外感慨,我覺得越演越入戲了。”

  黃定山則認為(wei) :“如何生動鮮活地刻畫曆史人物,是極其艱難的,但是通過努力,該劇最終在舞台上呈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南湖紅船啟航,引領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浩蕩征程的深刻主題。”他希望這部作品能讓人警醒,尤其讓青年人從(cong) 慣常的生活中感悟到要為(wei) 國家、社會(hui) 、民族多做些什麽(me) ,從(cong) 而發揮這部作品的教育意義(yi) 。(胡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