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廈門大學:為國家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發布時間:2023-09-21 10:32:00來源: 光明日報

  日前,《自然》雜誌刊發了一篇揭示電荷儲(chu) 存聚集反應新機製的論文,這項研究或將以全新角度推動鋰硫電池發展,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一名二年級的博士生。

  “我們(men) 將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人才自主培養(yang) 能力,造就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廈門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榮說。

  近年來,廈門大學牢記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積極探索人才自主培養(yang) 模式,著力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以實際行動回答“為(wei) 誰培養(yang) 人、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

  廈門大學始終把思政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推出“思政對話·百年史光”“思政對話·時代新程”係列課程,持續深化“專(zhuan) 題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的三位一體(ti) 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推動課程思政與(yu) 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構築了以思政課程為(wei) 核心、以專(zhuan) 業(ye) 課程為(wei) 重點、以通識課程為(wei) 拓展、以實踐類課程為(wei) 補充的“1+3”思政教育體(ti) 係,結合“愛國、革命、自強、科學”的優(you) 良校風,打造出一大批有特色、有溫度的大思政課品牌課程。

  為(wei) 加強學生海上科考實踐能力,實現海洋學科卓越人才培養(yang) 目標,廈門大學設立“海絲(si) 學堂”人才培養(yang) 項目,依托“嘉庚”號科考船進行遠洋作業(ye) 和訓練,開展“海上廈大”創新實踐培訓。2021年,“海絲(si) 學堂人才培養(yang) 模式”入選2021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ang) 計劃2.0創新案例。這是廈門大學創新科研實踐培養(yang) 模式、著力培養(yang) 敢闖會(hui) 創的拔尖創新人才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廈門大學以科研平台為(wei) 依托、科研項目為(wei) 引領、個(ge) 性化培養(yang) 為(wei) 抓手,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ang) 計劃2.0,化學、生物科學、海洋科學、經濟學、數學、物理學、曆史學、中國語言文學等8個(ge) 學科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ang) 計劃2.0基地。

  廈門大學深化研究生培養(yang) 體(ti) 製機製改革,實施“南強優(you) 秀博士生培育計劃”,探索優(you) 秀研究生精準拔尖培養(yang) 的有效途徑,破除學位評定中的“唯論文”傾(qing) 向。推動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分類培養(yang) ,深化與(yu) 大型央企合作,將專(zhuan) 業(ye) 實踐貫徹培養(yang) 全過程,建立健全產(chan) 教融合長效機製。

  每年6月,廈門大學都會(hui) 舉(ju) 辦赴重點行業(ye) 就業(ye) 出征儀(yi) 式,邀請奮鬥在祖國各地的校友返校宣講,和即將奔赴各行各業(ye) 的畢業(ye) 生分享經驗和心得,激勵青年學子在基層一線磨礪意誌、鍛煉成長。在今年的出征儀(yi) 式上,廈門大學2016屆校友起超傾(qing) 情分享自己紮根西部的經曆,鼓勵學弟學妹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起超從(cong) 廈門大學預防醫學係畢業(ye) 後,來到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桑日縣工作。他從(cong) 牧畜清點到土地確權,從(cong) 保險理賠到精準測算貧困戶月收入,從(cong) 幫助縣醫院建立較成體(ti) 係的醫療質量管理製度到製定醫院第一版《醫療質控方案》,7年輾轉多個(ge) 崗位,起超在這個(ge) 小縣城留下了太多的足跡與(yu) 汗水。“如果能以所學所能,為(wei) 祖國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哪怕很小,也值得自豪。”起超說。

  像起超這樣的榜樣,在廈門大學還有很多。廈門大學畢業(ye) 生到西部、基層、國家重要行業(ye) 和領域建功立業(ye) 的比例連續7年實現正向增長。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晨馨)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