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貨幣政策持續發力穩增長

發布時間:2023-09-28 10:44:00來源: 經濟日報

  擴內(nei) 需、提信心,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更大支持——

  貨幣政策持續發力穩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hui) 2023年第三季度例會(hui) 近日在北京召開。會(hui) 議指出,今年以來,宏觀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健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綜合運用利率、準備金等政策工具,切實服務實體(ti) 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為(wei) 經濟回升向好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會(hui) 議認為(wei) ,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國際經濟貿易投資放緩,通脹仍處高位,發達國家利率將保持高位。國內(nei) 經濟持續恢複、回升向好、動力增強,但仍麵臨(lin) 需求不足等挑戰。為(wei) 此,要持續用力、乘勢而上,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精準有力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著力擴大內(nei) 需、提振信心,加快經濟良性循環,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盡管三季度宏觀經濟修複勢頭有所轉強,但本次例會(hui) 釋放了貨幣政策將持續加大穩增長力度的信號。”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在形勢判斷上,本次例會(hui) 指出國內(nei) 經濟持續恢複、回升向好、動力增強,與(yu) 二季度例會(hui) 的判斷相比更為(wei) 樂(le) 觀。背後是7月份特別是8月份宏觀經濟供需兩(liang) 端數據低位回升,經濟複蘇勢頭轉強。

  當前仍麵臨(lin) 需求不足等挑戰,與(yu) 二季度例會(hui) “內(nei) 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的判斷基本相同。王青認為(wei) ,這意味著盡管近期央行接連降息降準,但從(cong) 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動能、切實穩定就業(ye) 等角度出發,當前還不是穩增長政策力度放緩的時候。因此,會(hui) 議強調要持續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wei) ,三季度例會(hui) 釋放央行對經濟複蘇前景繼續偏樂(le) 觀預期,但同時指出,目前處於(yu) 經濟複蘇關(guan) 鍵階段,宏觀政策需要再接再厲,合理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控力度,促進經濟加快恢複平衡。但在國內(nei) 外複雜經濟形勢的情況下,宏觀政策需要平衡好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的關(guan) 係,兼顧內(nei) 外均衡。

  與(yu) 上次例會(hui) 相比,表述變化較大的當屬人民幣匯率。相比此前“堅決(jue) 防範匯率大起大落風險”的表述,本次會(hui) 議指出,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引導企業(ye) 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綜合施策、校正背離、穩定預期,堅決(jue) 對單邊、順周期行為(wei) 予以糾偏,堅決(jue) 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王青認為(wei) ,監管層會(hui) 主要運用穩匯率政策工具應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匯市風險可控。由此,匯率因素不會(hui) 對國內(nei) 貨幣政策靈活調整構成實質性障礙。盡管近期人民幣有所貶值,但央行仍於(yu) 近期連續下調政策利率。

  在房地產(chan) 金融政策方麵,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實新發放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製,調降首付比和二套房貸利率下限,推動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落地見效,推動建立房地產(chan) 業(ye) 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央行積極推動穩樓市政策落地見效,促進房地產(chan) 加快複蘇。”周茂華說,一方麵,強調各區域因城施策、精準調控,用足、用好穩樓市政策“組合拳”,滿足剛性與(yu) 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麵,加大“平急兩(liang) 用”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金融支持力度。疊加“金九銀十”助推,預計四季度樓市複蘇進度有望加快。

  展望下階段貨幣政策動向,王青認為(wei) ,將主要從(cong) 以下幾方麵加力:一是繼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8月份開始的寬信用過程有望持續到年底;二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發力,加大對小微企業(ye) 、房地產(chan) 行業(ye) 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以及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三是有可能繼續實施政策性降息;四是政策麵將引導新發放居民房貸利率較快下調,推動房地產(chan) 行業(ye) 實現軟著陸。(姚 進)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