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機構展望四季度:消費基本麵複蘇向好
券商、基金等機構密集發布的四季度市場展望普遍認為(wei) ,今年三季度已陸續確定了政策、經濟和市場等多個(ge) 底部,基本麵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改,市場環境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市場表現有望出現回升。而從(cong) 行業(ye) 來看,“超級黃金周”多項數據折射出“消費複蘇”態勢,“消費複蘇”也成為(wei) 多家機構四季度關(guan) 注的重點領域。
宏觀環境持續修複
就宏觀環境而言,機構普遍認為(wei) ,自7月底以來,宏觀政策持續發力,政策信號強烈,預計四季度經濟與(yu) 投資者信心均會(hui) 穩步回升。
“曆次周期的上升都會(hui) 進一步分解成幾個(ge) 階段,而不是線性地複蘇到周期頂部,下降也是一樣。就本次經濟周期上升而言,第一階段在2023年7月完成。其特征與(yu) 以往不同,是先經曆一個(ge) 快速的反彈,然後逐月向下回歸正常的增長節奏,這個(ge) 正常化的過程在7月見到了底部。隨著新一輪相關(guan) 措施在這個(ge) 階段的推出,7月以來經濟數據的改善比較顯著,僅(jin) 僅(jin) 看PMI的話已經突破了51,進入明確的擴張區間。消費、地產(chan) 、製造等領域都看到了需求的改善。”諾德基金經理謝屹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廣發基金資產(chan) 配置部、FOF投資部基金經理曹建文表示,近期市場環境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基本麵方麵,隨著一係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和落實,國內(nei) 經濟修複的拐點不斷得到數據驗證;政策方麵,後續政策仍有發力空間,在經濟回升初期貨幣政策大概率維持穩健狀態,流動性逐步寬鬆。因此預計未來企業(ye) 盈利有望見底回升,對A股形成一定的支撐。但同時當前風險偏好仍處於(yu) 相對低位,長期資金入市還有一個(ge) 過程,且海外貨幣政策或對A股市場造成一定影響,預計短期仍會(hui) 有所震蕩。
“近期宏觀政策持續發力,8月經濟數據得到改善,國民經濟明顯回暖,基本麵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同樣表示。
中信證券表示,從(cong) 前三季度的市場表現來看,過往市場的運行邏輯在今年不斷被打破,導致行情節奏不及預期,但當下政策、經濟、市場三重底已經確立,並且市場底在9月外資流出壓力下進一步夯實。從(cong) 當下的政策模式來看,政策力度很大,盡管短期信號效應偏弱,但積極的變化會(hui) 逐漸被市場感知。從(cong) 四季度的形勢來看,預計經濟將穩步回升,投資者信心會(hui) 逐漸恢複,市場增量資金將來自場內(nei) 觀望投資者重新加倉(cang) ,而外資流出的邊際影響正在減弱。
市場表現或有滯後
進入10月的首個(ge) 交易日,三大指數均收跌。截至9日收盤,上證指數下跌0.44%,深證成指收跌0.03%,創業(ye) 板指收跌0.26%。實際上,自7月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蕩,整體(ti) 表現較為(wei) 低迷,深證成指、創業(ye) 板指均出現了8%以上的回撤。與(yu) 此同時,板塊輪動同樣較快,煤炭、非銀金融、石油石化等板塊整體(ti) 較為(wei) 突出。
為(wei) 此,多家機構在四季度策略中表示,當前市場表現與(yu) 經濟基本麵存在滯後效應,伴隨著經濟數據的持續改善,業(ye) 績具備潛力的板塊有望出現估值修複。
“股市雖然是經濟的晴雨表,但其反應的節奏不總是同步的,有時領先基本麵,有時則滯後基本麵。目前滯後的原因,與(yu) 海外資金環境依然緊縮有關(guan) ,這是外部因素。內(nei) 部因素則來自資金麵。目前整個(ge) 市場仍處於(yu) 逐步回暖的狀態,此時資金往往可能選擇忽視基本麵的複蘇。”謝屹告訴記者,“但長期主導股票最重要的基本麵已在複蘇中,海外利率大概率不會(hui) 成為(wei) 主導因素。所以資金是否願意參與(yu) A股市場,實際更多隻是時間問題。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隨著經濟數據的持續改善,有望出現較為(wei) 顯著的回升。”
“A股所麵臨(lin) 的整體(ti) 環境較9月有所改善,同時考慮到年末年初的交易性行情和春季躁動季節性行情,當前時點已無需慣性悲觀,可以逐漸樂(le) 觀起來。”華安證券研報顯示。
建信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陶燦認為(wei) ,部分績優(you) 股盈利增速保持在相對高位,但估值已調整至相對低位。當估值壓縮到極致,等待經濟企穩後,景氣投資將重新有效,未來業(ye) 績具備高增長潛力的板塊往往更容易獲得估值修複彈性。
消費基本麵複蘇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過去的“超級黃金周”多項數據折射出經濟持續恢複向好的良好態勢。在此背景下,“消費複蘇”概念也成為(wei) 機構四季度關(guan) 注的重點領域。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假期營業(ye) 性旅客運輸人數累計4.58億(yi) 人次,日均5727.7萬(wan) 人次,比2022年同期(國慶7天假期)日均增長57.1%。鐵路、公路發送旅客累計人次過億(yi) ,鐵路、水路、民航日均發送旅客人次較2022年同期日均增長均超過100%。
而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假期前7天,全國重點監測零售和餐飲企業(ye) 銷售額同比增長9%;全國示範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長94.7%,36個(ge) 大中城市重點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164%。
此外,交銀國際日前發布的消費行業(ye) 報告顯示,我國整體(ti) 出境遊交易人數已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人均消費金額微漲至2019年的105%。
“在宏觀經濟數據全麵回暖後,假期消費旺季數據再次印證消費正在複蘇,我們(men) 預計在順周期的投資邏輯下,節後消費板塊的倉(cang) 位有望回升,尤其重點推薦中報以及本月三季報超預期、明年增長確定性更強的細分賽道龍頭標的。”信達證券商貿零售分析師劉嘉仁表示。
方正證券也在研報中指出,從(cong) 近期高頻數據來看,餐飲消費持續火熱,社零消費回暖,7月、8月餐飲均實現同比增長。據其預計,下半年大眾(zhong) 品板塊動銷有望小幅回暖,行業(ye) 複蘇彈性加大,軟飲、休閑零食板塊企業(ye) 積極推新、拓展渠道,行業(ye) 高景氣度有望延續;利潤端,成本紅利有望繼續釋放。
銀華基金經理李曉星也認為(wei) ,當前市場對於(yu) 順周期的信心在積累中,其中比較重要的還是消費股。未來出現超預期的概率或許更大,大部分板塊景氣度有望開始上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