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舞的藝術創造和生機活力
核心閱讀
廣場舞是人民藝術創造力的迸發,是幸福生活的一道亮麗(li) 風景,也是新時代群眾(zhong) 文藝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作為(wei) 社會(hui) 生活的一個(ge) 鮮活切麵,廣場舞彰顯著人們(men) 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展現出昂揚向上、生機盎然的時代風貌
年輕人在舞蹈和伴奏方麵求新求變,引入新潮的音樂(le) 和舞蹈元素,使廣場舞在藝術創造上獲得更多可能
在千姿百態的廣場舞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藝術與(yu) 生活融合,本土和外來交匯,傳(chuan) 統與(yu) 現代賡續轉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胸懷
不久前,由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主辦的2023年全國廣場舞大會(hui) 正式啟動。本次活動分設山東(dong) 威海、山西大同等6個(ge) 片區,吸引了各地廣場舞愛好者參與(yu) 。近年來,廣場舞蓬勃發展,成為(wei) 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的重要內(nei) 容。作為(wei) 社會(hui) 生活的一個(ge) 鮮活切麵,廣場舞彰顯著人們(men) 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展現出昂揚向上、生機盎然的時代風貌。
多方聯動,助推廣場舞推廣普及
2022年2月4日晚,一場熱情洋溢的“行進式廣場舞”拉開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的序幕。這場廣場舞的參演者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僅(jin) 5歲,他們(men) 的精彩演繹展現了中國人民的熱情與(yu) 自信。正如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所說,中國是廣場舞大國,人民生活幸福了,才會(hui) 去跳舞唱歌。舞台上的閃耀是群眾(zhong) 精神麵貌的直觀體(ti) 現,也反映了群眾(zhong) 文藝創作機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有效運行。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高度重視廣場舞推廣工作,各級文化、體(ti) 育等部門出台一係列政策文件,將廣場舞的扶持、引導、規範、普及作為(wei) 工作重點,為(wei) 廣場舞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
2015年,原文化部等4部門聯合出台文件提出以扶持、引導、規範為(wei) 主,培育一批紮根基層、綜合素質較高、專(zhuan) 兼職結合的廣場舞工作隊伍,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內(nei) 涵、審美品位和健身功能,便於(yu) 群眾(zhong) 接受的廣場舞作品,培育一批具有導向性、示範性的廣場舞品牌活動。之後,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chan) 業(ye) 的指導意見》、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規劃》,都將廣場舞活動作為(wei) 重點發展項目。
如果說相關(guan) 政策能夠引導廣場舞健康發展,那麽(me) 各級各類賽事的舉(ju) 辦、展示平台的搭建,則起到了正向示範作用。2015年,廣場舞登上央視春晚舞台,2017年“跳進”第十三屆全運會(hui) ,2022年又亮相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暖場表演。同年,廣場舞首次作為(wei) 群眾(zhong) 文藝創作的一個(ge) 門類,納入國家文化藝術政府獎“群星獎”評選。今年6月15日,央視網、中國舞蹈家協會(hui) 聯合主辦的“2023全國廣場舞電視大會(hui) ”在天津啟動,廣場舞賽事種類和形態進一步拓寬。在廣場舞熱的基礎上,學術界特別是舞蹈理論界對廣場舞的研究也逐漸升溫。今年7月,有關(guan) 機構編撰《廣場舞文化發展報告(2022)》正式發布。中國文聯組織編寫(xie) 的《中國藝術發展報告》也關(guan) 注廣場舞並將其寫(xie) 入“舞蹈篇”。
廣場舞是人民藝術創造力的迸發,是幸福生活的一道亮麗(li) 風景,也是新時代群眾(zhong) 文藝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拓寬渠道,擴大影響力與(yu) 傳(chuan) 播力
夜幕下,空地上,明快的節奏,整齊的動作……廣場舞門檻低、參與(yu) 度高、普及度高、活躍度高,這“一低三高”的特點使其迅速風靡大江南北,參與(yu) 人數近億(yi) 。
廣場舞不挑場地,城市廣場、鄉(xiang) 村空地、樓宇之間、樹蔭之下,都可以成為(wei) 舞者一展身手的“舞台”。廣場舞有一定舞蹈身段,但基本遵循舞給自己、舞出風采,“願不願跳”遠比“會(hui) 不會(hui) 跳”更重要。2021年一項研究表明,僅(jin) 陝西省廣場舞參與(yu) 人數就接近900萬(wan) ,其中安康地區有390萬(wan) 人之多。2022年重慶市廣場舞展演,吸引了4600多支隊伍、15萬(wan) 餘(yu) 名愛好者參加。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強化了廣場舞的社交屬性,有效提升其傳(chuan) 播廣度和效率。據相關(guan) 視頻平台統計,2020年廣場舞視頻累計曝光量高達800億(yi) ,累計獲得點讚評論數超過10億(yi) ,累計粉絲(si) 量近3.5億(yi) 。2021年“江蘇省第二屆網絡全民健身運動會(hui) 廣場舞展演賽”期間,短短兩(liang) 個(ge) 月時間就收到22.6萬(wan) 多條視頻,參與(yu) 人數達百萬(wan) 之多。根據北京冬奧會(hui) 推廣歌曲《一起向未來》編創的廣場舞教學視頻網絡點擊量超過1.55億(yi) 人次。互聯網平台為(wei) 廣場舞提供了歌曲、舞蹈動作等豐(feng) 富素材,促使舞蹈編排不斷創新,觀眾(zhong) 互動反饋快速便捷,激發了更多參與(yu) 者的熱情。
打開年輕人喜愛的視頻網站,會(hui) 發現廣場舞相關(guan) 視頻豐(feng) 富多樣,很多點擊量超過百萬(wan) 甚至千萬(wan) 。當前,廣場舞已覆蓋不同年齡群,打破了“老年運動”的固有印象。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開辦了廣場舞教學班,組織百人舞團,舉(ju) 辦校園千人廣場舞大賽,很多網友評論“刷新了對廣場舞的認識”,校園廣場舞逐漸擴展。2022年,多所高校接力跳同一首歌曲,將廣場舞演繹成流行有氧操,在網絡上形成熱潮。年輕人的加入為(wei) 廣場舞注入新的活力。年輕人在舞蹈和伴奏方麵求新求變,引入新潮的音樂(le) 和舞蹈元素,使廣場舞在藝術創造上獲得更多可能。
紮根本土,兼收並蓄的美學探索
曾有舞蹈評論家把廣場舞稱作“文化磁場”。實際上,開放性和多樣性是廣場舞的顯著特征,也是其強大吸引力的根源所在。在廣場舞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秧歌、扇子舞、花燈舞、劍舞、社火,拉丁舞、國標舞、華爾茲(zi) 、爵士、街舞、曳步舞,乃至於(yu) 健身操、太極拳等元素。對各類音樂(le) ,廣場舞也兼收並蓄,同一個(ge) 廣場上,不同廣場舞各美其美。
廣場舞形式多樣但有一個(ge) 共同特點:植根文化傳(chuan) 統,努力開掘地域文化資源。比如,河北唐山的廣場舞團隊借鑒皮影藝術,創作出獨特的皮影舞蹈。浙江義(yi) 烏(wu) 把“貨郎擔”“撥浪鼓”等地方文化元素和婺劇音樂(le) 、民歌曲調融合在一起,創作了“撥浪鼓”廣場舞。在第十九屆群星獎中,內(nei) 蒙古的《森林中的考考樂(le) 》以鄂溫克族舞蹈最具特色的“跟靠步”為(wei) 主要動作進行創排;山西的《人說山西好風光》則以山西民歌為(wei) 背景音樂(le) ,融入山西民間舞蹈動作。
在今年的全國廣場舞大會(hui) 上,黑龍江省同江市文化館舞蹈隊的《赫尼那》將赫哲族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中的開船、捕魚、織網以及彈奏口弦琴等動作進行藝術提煉,創新展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在重慶市廣場舞展演中,《嬌阿依》源自非遺彭水苗族民歌,自然奔放,動人心弦;《跳花燈》則將花燈戲的舞蹈動作融入廣場舞,營造喜慶歡樂(le) 的氛圍。
在千姿百態的廣場舞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藝術與(yu) 生活融合,本土和外來交匯,傳(chuan) 統與(yu) 現代賡續轉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胸懷。這些藝術實踐充分證明,群眾(zhong) 文藝創作要從(cong) 社會(hui) 生活的無窮礦藏中挖掘素材,從(cong) 人民的創造智慧中汲取營養(yang) ,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胡一峰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