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多彩非遺鬧街區
前不久,福建省福州市上下杭曆史文化街區的三通橋畔燈火璀璨,燈光和水色相交融,橋洞與(yu) 月影輝映,遊人如織,一場精彩的實景秀在這裏火熱上演。
隨著低沉婉轉的閩劇小調響起,三五個(ge) 身著閩劇戲服的演員款款而來,表演了閩劇快閃《紅裙記之尋夫》《林則徐充軍(jun) 》《酒歌》等經典曲目,充分展示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閩劇的獨特魅力。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緊接著,一群衣袂翩翩的漢服少女伴著清風緩緩而來,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麵的漢服秀,生動演繹了漢服的現代傳(chuan) 承。她們(men) 舉(ju) 手投足間盡顯端莊嫻雅,與(yu) 周邊的美麗(li) 景色相得益彰,為(wei) 中秋國慶假期增添了別樣韻味。
精彩的演出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拍照、分享,一時間刷爆朋友圈。“沒想到閩劇也能快閃,還這麽(me) 有活力;沒想到漢服秀還能這麽(me) 演繹,非常有韻味。”來自廣東(dong) 省的遊客張曉晨說。
位於(yu) 福州市台江區的上下杭曆史文化街區,是福州“閩商精神”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海上絲(si) 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是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近段時間,街區以‘非遺煥新·月滿雙杭’為(wei) 主題,不斷深化‘非遺+旅遊’融合,創新推出了三通橋實景秀、劇本遊戲、非遺展演、‘杭肆雲(yun) 集·福匠大賞’市集、主題研學等精彩活動,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在這裏拍照打卡。”福州市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晨說。
在清末民國初年,上下杭的商業(ye) 發展一度達到鼎盛,擁有銀行、錢莊、綢布行等商鋪260多家,商品種類500多種。這裏的商品銷往歐洲和東(dong) 南亞(ya) 地區,上下杭也成為(wei) 商賈集聚的“十裏洋場”。“清末時期,家道中落的你來到了福州上下杭,這裏有熱情好客的商賈,有敢闖敢拚的年輕人,有重情重義(yi) 的長者,你準備一展抱負……”為(wei) 了讓遊客深度體(ti) 驗上下杭往日的繁華盛景,上下杭曆史文化街區推出了《榕都筆談·閩商錄》上下杭數字文旅劇本遊戲,打造全新的旅遊模式,吸引眾(zhong) 多年輕人前來沉浸式體(ti) 驗。
“《榕都筆談·閩商錄》通過線上數字化劇遊結合線下AR實景,真人NPC演繹,還原了上下杭百年的繁華盛景。”福州市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池映月介紹,街區還積極引導線上遊戲劇情引入線下遊戲場景,讓玩家可以邊走邊玩,感受百年前上下杭的商海風雲(yun) ,遊戲體(ti) 驗感十足。
百年前的上下杭市集是什麽(me) 模樣?不少遊客在“杭肆·雲(yun) 集”裏找到了答案。
記者在街區的下杭路段看到,“杭肆雲(yun) 集·福匠大賞”主題市集活動在這裏火熱開展,超40家非遺文創類攤位一字排開,大漆工藝品、壽山石篆刻、牛角梳、扇繪技藝、翻紙花、押花、建盞等非遺文創以及美食小吃、潮玩好物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駐足觀看、爭(zheng) 相購買(mai) 。
“‘杭肆’是上下杭曆史文化街區持續多年重點打造培育的文創品牌,以創意複興(xing) 非遺、老字號為(wei) 目的。為(wei) 全麵提升文化和旅遊業(ye) 態多元性,今年街區將‘杭肆’品牌煥新升級為(wei) ‘杭肆·雲(yun) 集’,進一步激發街區遊客的消費潛力。”福州市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文旅部經理範玥馨說,此次市集活動增設非遺市集板塊,以閩都非遺為(wei) 核心,匠人匠品雲(yun) 集,展示了福州大漆、牛角梳等15項非遺,並通過展現精湛的非遺技藝,不斷講好非遺故事。
行走到星河巷8號舒敘茶館,裏麵傳(chuan) 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走進去一看,隻見茶館裏座無虛席,福州評話表演藝術家張玉珠在台上表演福州評話劇目《花好月圓1》,她時而醒木一拍,全場寂靜,時而鐃鈸一響,聲調變換,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包大人一片赤膽忠心,為(wei) 嶽鬆朋一家報仇雪恨的故事,引得現場觀眾(zhong) 連連拍手叫好。
“澡堂、書(shu) 場、茶攤曾並稱為(wei) 福州‘休閑老三寶’。舒敘茶館創新推出‘書(shu) 場+茶攤’相結合的方式,意在恢複以往的休閑方式,讓市民遊客到上下杭遊覽後,可以在這裏喝茶,免費聽福州的評話和伬唱表演。”舒敘茶館的創始人林峰介紹,最近一段時間,茶館每天晚上都會(hui) 舉(ju) 辦福州評話或伬唱表演,希望遊客在這裏放鬆身心,感受福州非遺的獨特魅力。
目前,上下杭曆史文化街區正在全力推進4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沈晨說:“下一步,上下杭曆史文化街區將不斷深化文化和旅遊融合,加快促進文旅消費提質擴容,以更加豐(feng) 富的消費場景、更趨多元的消費選擇,講好上下杭的文化和旅遊故事,擦亮上下杭這張城市名片。”(本報記者 李金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