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全民藝術普及的“破圈”之道
文化館是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的主要陣地和力量。然而,有限的資源力量和人民群眾(zhong) 對藝術普及活動龐大且多元的需求之間的供需矛盾,一直是文化館麵臨(lin) 的困境。麵對新形勢、新挑戰,廣西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不斷完善、創新全民藝術普及的內(nei) 容、形式和機製,積極破解全民藝術普及所麵臨(lin) 的陣地、體(ti) 量等問題,促進和優(you) 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為(wei) 群眾(zhong) 構建起“家門口”的全民美育課堂,走出全民藝術普及的“破圈”之道。
打造“家門口”的美育課堂
“以前,群藝館的培訓班都是白天,我們(men) 上班族根本沒法參加。現在有了邕城市民藝術夜校,終於(yu) 圓了我的‘藝術夢’。”近日,2023年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秋季期公益培訓開課,市民莫女士正式成為(wei) 唐人文化園分館戲劇班的一名學員。
邕城市民藝術夜校是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開展全民藝術公益性普及活動的新陣地。“過去,文化館藝術普及呈現‘兩(liang) 頭熱,中間冷’態勢,即少兒(er) 藝術教育火熱、老年文藝輔導如火如荼,但中青年藝術培訓鮮有人問津。”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副館長趙嵐說,邕城市民藝術夜校於(yu) 2022年11月19日成立,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的時間,為(wei) 上班族提供歌舞、樂(le) 器、戲劇、化妝等不同門類的藝術培訓服務,吸引了眾(zhong) 多中青年群體(ti) 加入,也使群藝館擺脫了“老老少少”“蹦蹦跳跳”的固有印象,以更具活力的姿態呈現在公眾(zhong) 麵前。
在擴大服務對象群體(ti) 之外,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從(cong) 提升服務的便利性出發,致力於(yu) 打造“家門口”的美育課堂。“我們(men) 把社會(hui) 力量引入公益培訓陣地。例如與(yu) 唐人文化園合作,將閑置的辦公室改造成教室,讓群眾(zhong) 能夠‘就近’入學。”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活動部主任廖斌說,將在其他地方推廣這種合作模式,最終形成“一個(ge) 中心、若幹分點”的培訓陣地體(ti) 係。
在解決(jue) 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上,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充分整合社會(hui) 力量,遴選市內(nei) 10家有資質、有規模的社會(hui) 培訓機構,組建南寧市公益培訓聯盟,聯合開展公益培訓聯盟服務。群藝館督促聯盟成員每年完成規定的公益培訓任務,群藝館則為(wei) 聯盟成員提供政策和業(ye) 務指導,以及學員展示的平台等。通過把社會(hui) 力量引入公益培訓陣地,增強師資力量,拓寬公益培訓的範圍。據統計,今年夏季暑期,公益培訓聯盟開辦了少兒(er) 中國舞、街舞、聲樂(le) 等23個(ge) 項目126個(ge) 班級,培訓人員達1600人次,服務範圍覆蓋至南寧市七城區,使群眾(zhong) 藝術館公益培訓服務人數比以往增加了3.5倍。
藝術普及也要更新迭代
當前,一些文化館對公益培訓課程缺少相應的考評監督機製,老師容易產(chan) 生懈怠情緒,出現教學內(nei) 容陳舊、教學方式死板等問題。“老師教得好不好?學員在培訓中能否學到‘幹貨’?課程內(nei) 容和形式是否受群眾(zhong) 所喜愛……我們(men) 都不知道。”趙嵐說,“單向輸出”和“自嗨”的形式讓公益培訓變得畫地為(wei) 牢、固步自封。
為(wei) 了能直觀檢驗群藝館老師的培訓效果,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創新公益培訓班成果匯報形式,於(yu) 9月1日首次推出公益培訓班器樂(le) 公開課。課堂參考了學校公開課的方式,館內(nei) 中層以上領導以及同門類業(ye) 務老師參與(yu) 上課,在課後給予點評打分。公開課打破了以往群眾(zhong) 藝術館自己“出題”、自己“閱卷”的“自嗨”模式,既展示了培訓班老師的藝術風采和行業(ye) 形象,又督促、激勵著他們(men) 不斷提高理論知識和專(zhuan) 業(ye) 水平,從(cong) 而更好地服務群眾(zhong) ,保障美育教育的長效有序發展。
如果說公開課的形式迫使老師主動與(yu) 時俱進、提升自我,那麽(me) “邕城百姓講堂”則是充分迎合群眾(zhong) 需求所打造的藝術普及品牌。
“邕城百姓講堂”自2020年開講至今,已成功舉(ju) 辦18期,針對具有一定基礎的群體(ti) 打造公益培訓“進階班”,“百姓點單、大師授課”是品牌特色。在活動前,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通過問卷的形式調研老百姓的興(xing) 趣點,結合他們(men) 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置,聘請區內(nei) 外藝術名師開展專(zhuan) 題公益講堂和藝術知識培訓。
通過不斷探索全民藝術普及新課題,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還打造了針對偏遠鄉(xiang) 鎮的駐村式“文化誌願春風行”培訓服務活動、百姓與(yu) 明星同台演唱的“百姓歌圩”等全民藝術普及活動品牌,搭建起多元化、多層次的藝術培訓體(ti) 係,推動首府南寧全民藝術普及向縱深發展。
讓藝術更好地融入生活
人民群眾(zhong) 既是文化的參與(yu) 者,也是文化的建設者和享受者,如何讓群眾(zhong) 共建共享是藝術普及長期開展的重要一環。在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探索中,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堅持讓藝術融入生活,吸引廣大群眾(zhong) 主動走近藝術、走進群藝館。
9月1日至3日,南寧市群眾(zhong) 藝術館舉(ju) 行“邕抱·共享”群眾(zhong) 文化生活周活動,通過多業(ye) 態融合,打造邕城文化生活新場景。市民林夏下班途中被時尚的布景和有趣的體(ti) 驗項目所吸引,第一次走進了群藝館。
群眾(zhong) 文化生活周通過創新消費場景、營造活力氛圍的全新嚐試,多維度體(ti) 現“文化+生活”新方式。在場館外的庭院區,創意市集呈現非遺手工、潮玩文創等多個(ge) 藝術生活場景。遊客可以從(cong) 近30個(ge) 攤位裏收獲新奇好玩的文創手作,品嚐心儀(yi) 可口的美食特產(chan) ,聚焦體(ti) 驗非遺匠心……逛完市集,走進場館內(nei) ,可以與(yu) 朋友相伴坐在中庭的演藝遊戲區,跟隨每個(ge) 時段設置的不同現場演出和互動競技一同律動、歡笑,盡情釋放。在可同時容納近600人的館內(nei) 劇場,近10部經典電影輪番放映,還有特邀名師參與(yu) 的“邕城百姓講堂”現場開班授課。一樓展廳中,“邕城印記”主題展以一件件封存已久的老物件、一張張已經泛黃的老照片、一個(ge) 個(ge) 記憶深處的老故事,把參展者帶回到曾經邕城的難忘歲月。
“我們(men) 把整個(ge) 群藝館打造成一個(ge) 充滿生活氣息的藝術空間,讓群眾(zhong) 在裏麵可玩、可看、可聽、可互動。”趙嵐告訴記者,讓生活藝術化,使藝術生活化。群眾(zhong) 文化生活周的核心目標就是在邕城百姓生活中植入文化新場景、新創意,推動文化品牌的更新迭代,使群藝館成為(wei) 提升市民生活體(ti) 驗感、幸福感的新載體(ti) 。(本報駐廣西記者 郭凱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