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新科技更好賦能文旅發展

發布時間:2023-10-20 09:51: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讓新科技更好賦能文旅發展

  ——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示範案例引領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趙騰澤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示範十佳案例和一批優(you) 秀案例,這些案例包括創新文化表達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以及構建文化數字化治理體(ti) 係等不同類型,是集中示範推廣文化和旅遊領域數字化創新的最新成果。

  據介紹,這些案例重在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藝術創作生產(chan) 、助力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驅動文化和旅遊業(ye) 態創新等,對於(yu) 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滿足人民多樣需求、推動行業(ye) 創新發展等有著積極意義(yi) 。

  創新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此次公布的案例堅持守正創新,積極探索數字技術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應用,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有著積極意義(yi) 。

  戲曲藝術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戲曲藝術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彩,是從(cong) 業(ye) 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上海戲劇學院申報的“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創新越劇表現形態”對此進行了有益嚐試。該案例利用數字視覺技術,在智能終端和擴展現實眼鏡等設備中,將虛擬的越劇表演與(yu) 真實的舞台裝置有機結合、疊加顯示,創新了戲曲觀演模式。創作團隊把舞台道具、布景以及越劇演員的表演設計成虛擬的元素,將虛擬空間與(yu) 實體(ti) 空間進行疊加融合,讓越劇這種表演形式為(wei) 更多人所喜愛。

  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虛擬現實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則將生肖元素、數字特效與(yu) 舞台藝術相結合,觀眾(zhong) 可以佩戴虛擬現實眼鏡,欣賞舞蹈演員在虛擬場景中的表演,獲得不一樣的沉浸感和體(ti) 驗感。

  此外,還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申報的“‘世界的記憶——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錄音檔案’數字平台和‘傳(chuan) 統音樂(le) 檔案’應用程序”,收錄了我國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等多民族的傳(chuan) 統音樂(le) ,並對約1.1萬(wan) 條音頻數據進行展示和發布,涉及古代音樂(le) 、民間歌曲、曲藝音樂(le) 、戲曲音樂(le) 等12類,讓傳(chuan) 統音樂(le) 得以保留和廣泛傳(chuan) 播。

  數字化技術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相遇,豐(feng) 富了文化的表現形式、開辟了文化傳(chuan) 播新渠道,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滿足人民多元需求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zhong) 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和旅遊需求也日益個(ge) 性化、多元化。此次公布的案例中有多項是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麵,豐(feng) 富文化和旅遊消費場景,著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元需求。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申報的“‘浙裏文化圈’助力公共文化服務智達惠享”展現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的創新思路。“浙裏文化圈”小程序整合浙江省圖書(shu) 館、文化館、美術館、非遺館、藝術院團等公共文化機構的活動信息和數字資源,豐(feng) 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資源庫。小程序設置了看書(shu) 、觀展、演出、學藝、文脈、雅集、知禮7個(ge) 板塊,並根據市民遊客的行為(wei) 習(xi) 慣和文化熱點智能推薦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公共文化資源的智能調度和精準供給。

  在福建永定,世界遺產(chan) 土樓與(yu) 知名遊戲IP“天涯明月刀”創意結合,給遊客帶來新奇體(ti) 驗。福建客家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永定土樓(5A級旅遊景區)‘天涯明月刀’沉浸式數字文旅體(ti) 驗項目”,用數字IP內(nei) 容及客家文化串聯振成樓、環興(xing) 樓、振福樓3座客家土樓。在實體(ti) 環興(xing) 樓中,遊客能夠享受集沉浸式導遊、互動式展覽、角色扮演實景劇本殺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沉浸式劇場,與(yu) 演員一起經曆2天1夜或3天2夜的劇情演繹,劇本融入永定當地的特色文化體(ti) 驗,即使不是遊戲玩家,也能輕鬆入戲,領略當地風土人情。

  同時,依托數字環興(xing) 樓,通過場景複刻、奇遇劇情、運營活動等諸多手段,遊戲《天涯明月刀》展現了客家習(xi) 俗,讓玩家了解客家文化。

  此外,“宜昌博物館(4A級旅遊景區)互動研學項目”利用人工智能、增強現實等技術,將展陳與(yu) 虛擬劇情相結合,打造自然環境、人文曆史、宇宙星空等研學課程;“滕王閣(5A級旅遊景區)江右文化數字體(ti) 驗館”運用人工智能、動作捕捉等技術搭建數字化文化體(ti) 驗線下場景,設置數字化展項,展示江右文化風貌……這些創新和實踐豐(feng) 富了市民遊客的文化和旅遊體(ti) 驗,也處處彰顯著科技造福人民的理念。

  推動行業(ye) 升級發展

  據介紹,此次公布的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示範案例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加強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建設,是圍繞文化和旅遊部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分工實施方案確定的重點任務。同時,示範案例對於(yu) 以數字技術推進模式創新、業(ye) 態創新、方式創新也具有積極引領作用。

  在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麵,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抖音直播促進文藝表演團體(ti) 數字化轉型升級”就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橫豎屏切換、多機位等功能,進一步提升了觀眾(zhong) 觀演體(ti) 驗。另一方麵,抖音直播還發起“DOU有好戲”“DOU有國樂(le) ”“藝播計劃—抖音直播院團專(zhuan) 項”等文藝扶持計劃,通過流量扶持、專(zhuan) 業(ye) 培訓、共創節目等方式,促進文藝產(chan) 品創新創造,幫助表演人才更好成長。

  在構建文化數字化治理體(ti) 係方麵,杭州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申報的“‘文管在線’推進實現文化數字化治理”,應用“文管在線”係統,打造網絡文化監管、旅遊市場監管、文化經營場所監管3個(ge) 應用場景,實現網絡內(nei) 容監測、旅遊團隊監測、景區客流統計等23個(ge) 功能,對於(yu) 文旅市場的監管方式變革進行了數字化探索。

  雲(yun) 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申報的“遊雲(yun) 南人工智能助手”,基於(yu) 大語言模型開發,同時結合海量的雲(yun) 南旅遊資源數據,為(wei) 遊客提供旅遊線路規劃、天氣查詢、門票和酒店預訂等服務,對於(yu) 提升服務質量具有積極意義(yi) 。

  可以看出,此次公布的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示範案例涉及文化事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業(ye) 不同方麵的數字化創新探索,是加快推進文化和旅遊發展理念創新、業(ye) 態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以及管理方式創新的有益嚐試。這些案例的應用與(yu) 實踐起到了示範標杆作用,值得各地文化和旅遊從(cong) 業(ye) 者學習(xi) 借鑒,共同推動文化和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