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保豐收 打好奪取秋糧豐收硬仗
沃野田疇,泛起層層稻浪。這幾天,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種糧大戶彭國平承租的216畝(mu) 稻田正在收割,他每天都在田間地頭忙個(ge) 不停。
“前段時間正是關(guan) 鍵的晚稻灌漿期,上遊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並且灌水也比原來更方便了,讓我們(men) 心裏踏實了許多。”彭國平介紹,自家的田位於(yu) 金溪縣坪上灌區,坪上水庫通過灌區縱橫交錯的溝渠係統滋養(yang) 著下遊1.5萬(wan) 餘(yu) 畝(mu) 農(nong) 田。
水利是農(nong) 業(ye) 的命脈,大中型灌區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江西持續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和改造,促進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目前,江西建成大中型灌區314個(ge) ,灌區有效灌溉麵積占全省耕地麵積的75.1%,為(wei) 堅決(jue) 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奮力奪取秋糧豐(feng) 收提供了支撐。
打通農(nong) 田灌溉“最後一公裏”,實現灌區渠係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相銜接
“以前,坪上水庫的水流不到田裏,隻得靠附近山塘,一到水稻需水高峰期,水根本不夠用。”彭國平的田位於(yu) 坪上灌區末端,過去灌區土渠多,缺少及時的整治維護,滲漏淤塞嚴(yan) 重,一度造成下遊灌溉水源不足。
去年年底,撫州市開展灌區整治改造。“對坪上灌區總長31.7公裏的幹渠和支渠全麵清淤、硬化,新建溝渠,連接各幹支渠和周邊25口山塘,互動調節用水,實現‘旱能灌、澇能排’。”撫州市水利局副局長李忠東(dong) 介紹,灌區灌溉麵積從(cong) 過去的7000餘(yu) 畝(mu) 擴大至1.5萬(wan) 餘(yu) 畝(mu) ,坪上灌區從(cong) 小微灌區升級為(wei) 中型灌區。
在發出隆隆響聲的收割機旁,是一段20餘(yu) 米長、新修的溝渠。彭國平介紹,水從(cong) 坪上水庫流出,經3公裏的坪彭渠,又過3公裏的彭杭渠,沿著山腳、越過緩坡,一路暢流,最後到達自家的農(nong) 田附近。
“新建成的這條20多米長的溝渠,連通了幹渠和我的農(nong) 田。前段時間,一開閥門一灌就是一大片,省時又省力。”彭國平說,“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莊稼長勢不錯,豐(feng) 收形勢好於(yu) 往年,早稻畝(mu) 產(chan) 1100多斤,晚稻畝(mu) 產(chan) 有望達到1300斤!”
灌區工程是發展農(nong) 業(ye) 灌溉、保障糧食生產(chan) 的重要基礎設施,暢通的渠係是灌區運行的基礎。
江西省還著力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yu) 現代化改造,加強渠係建設,硬化土渠、清淤疏浚、打通“腸梗阻”,使得灌區內(nei) 溝渠相連、排灌暢通。近兩(liang) 年來,全省大中型灌區共改造渠道1088公裏,新建灌區渠道99公裏。
打通農(nong) 田灌溉“最後一公裏”,實現灌區渠係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相銜接。江西省水利廳農(nong) 村水利處處長蘇立群介紹,廳裏針對5028處農(nong) 田灌溉銜接不暢問題,製定行動方案,推動大中型灌區幹渠、支渠建設主動下延,和田間末級渠係銜接。
新餘(yu) 市渝水區的袁惠渠灌區南幹渠第三支渠,過去有一段1.1公裏的“蛇形”水渠,水道彎曲,嚴(yan) 重影響流速。加上梯形槽底狹窄,過水能力差,一下雨,水經常漫溢。“我們(men) 把這段水渠‘拉直’,還換上長寬高均為(wei) 2米的矩形槽,今年雨季就沒有漫水。”江西省袁惠渠工程管理局副局長饒奇磊說。
科學管水,節水灌溉,用更少的水,灌更多田、產(chan) 更多糧
“江西並不缺水,然而夏秋季易遭遇高溫天氣,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用水階段性緊張。尤其是去年經曆了大旱,我們(men) 更加意識到科學管水、節約用水的重要性。”蘇立群說。
江西從(cong) 灌區的配水、輸水、灌水、管水等多個(ge) 環節著手,加大節水工程建設,優(you) 化用水計劃配置,加強科學調度管理,遏製“跑冒滴漏”現象,不斷增加灌區有效灌溉麵積,全麵促進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對饒奇磊來講,實行“一把鋤頭放水”後,管理更方便了,更令他高興(xing) 的是節水效果明顯提升。
“過去,水閘是露天的,誰需要用水自己開閘放,一放就是幾天幾夜。現在由專(zhuan) 人管理水閘開關(guan) ,根據需水情況,調度放水。去年我們(men) 新建了閘房和涵閘設施,管水員實現一把鑰匙管水。”站在袁惠渠灌區南幹渠第一支渠進水閘口旁,饒奇磊向記者介紹:“南幹一支灌溉下遊1.3萬(wan) 畝(mu) 稻田,實現精準管理後,這個(ge) 閘口每年可節水近30%,可增加灌溉4000畝(mu) 左右的稻田。”
配水調水科學化、精準化。每年年初,袁惠渠工程管理局都會(hui) 對灌區內(nei) 作物種植結構進行調查,結合作物各階段需水規律和全省農(nong) 業(ye) 用水定額,測算全年用水量,製定灌區年度用水計劃。此外,還監測各幹支渠用水情況,並根據天氣和作物生長情況,動態調整配調水計劃。
多措並舉(ju) ,節水成效顯現。饒奇磊深有感觸:“往年,每到用水高峰期,每個(ge) 月我都要接三四十個(ge) 從(cong) 下遊打來的電話,多是反映‘用不到水’。我們(men) 先期在上遊新餘(yu) 集中開展節水改造後,今年以來這類電話少了,反映了我們(men) 的節水成效。”
袁惠渠灌區的節水型農(nong) 業(ye) 是江西省推動灌區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生動縮影。目前,江西省共有60個(ge) 大中型灌區被評為(wei) 省級節水型灌區,袁惠渠灌區等5個(ge) 灌區被評為(wei) 國家級節水型灌區,全省灌區骨幹渠係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64以上。
用更少的水,灌更多的田、產(chan) 更多的糧。目前,江西正結合灌區建設規劃,在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建設中進一步推廣管道灌溉技術。去年全省中型灌區建設項目共計實施管道灌溉約150公裏,今年在建的20個(ge) 中型灌區項目有12個(ge) 實施了管道灌溉工程。
智慧灌區精準配水,水利數字化為(wei) 奪取糧食豐(feng) 收添動力
“我們(men) 這裏是灌區末端,上遊來水量減少,地裏就會(hui) 受影響。所以以前一到用水高峰期,我們(men) 每天都要至少巡查幹渠3次,以防水位過低。”在贛撫平原灌區二灌區厚田電排站,站長鄭裏元指著控製台電腦終端介紹,現在水位一旦低於(yu) 設定值,係統就會(hui) 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遠程操作係統,控製泵機進行補水作業(ye) 。
現在借助灌區的智能係統,鄭裏元的巡查工作更容易了。“我們(men) 在總幹渠、幹渠、支渠、閘口、取水口等位置安裝了超聲波計量設施和可視探頭,實時精準測量流量、水位等數據,觀測輸水和灌排過程,工作人員以此來精準調度水源。同時,閘口也實現智能化調節,可根據水位情況自動抬升至相應高度。”江西省贛撫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供水中心主任姚海軍(jun) 介紹。
在贛撫平原灌區供水調度室,灌區各幹支渠水量、各區域灌溉需水量、用水量以及天氣情況等數據,全都匯總至信息化平台。“根據這些數據,我們(men) 科學製定調配灌溉水計劃,提供給農(nong) 戶參考。”姚海軍(jun) 表示,智慧化灌溉等手段可幫助灌區稻田畝(mu) 均增產(chan) 10%、畝(mu) 均增收200多元。
“智慧水利讓數據采集更可靠、分析更智能、應用更精準,實現精確監測、靈活調控。”江西省防汛信息中心副主任謝敏介紹,近年來江西加快水利數字化轉型,完善水利監測感知體(ti) 係,實現對各地河流水庫的水位、流量、降雨量、工程安全等要素的自動監測,一大批水情可讀、水量可測、設施可遙控、水資源可調度的現代化灌區加快建成,為(wei) 奪取糧食豐(feng) 收添動力。
在上饒市玉山縣七一灌區綜合管理係統上,該縣氣象信息、水情水位、幹渠信息、閘門管控等各類灌溉信息實現一圖顯示、一屏掌控。“灌區可用水量7923萬(wan) 立方米,有效滿足灌區21.66萬(wan) 畝(mu) 秋糧用水需求,為(wei) 秋糧生產(chan) 提供水保障。”灌區負責人說。
“前段時間是水稻產(chan) 量形成的關(guan) 鍵期,用好灌水保溫的方法可預防低溫冷害。比如冷空氣活躍時,對水的控製要精準,降溫前,灌水2寸以上,可增溫1—2攝氏度;低溫時,晴天可日排夜灌淺水,陰雨天則要灌厚水。”南昌市南昌縣幽蘭(lan) 鎮高田村種糧大戶陶愛文談起秋糧灌水經驗,頭頭是道。
“種糧食要時刻關(guan) 注天氣、田裏水量,過去一天不知道要往田裏跑多少次,忙的時候還要請三五個(ge) 人幫忙做田間管理。”陶愛文說,如今種糧有了新方法:打開手機,田間墒情、水稻生長情況清清楚楚,直接在手機上開閘放水,放多少、放多久,輸入數字操作即可。眼下,陶愛文種的2270畝(mu) 晚稻也在收獲,他對奪取今年秋糧豐(feng) 收信心滿滿。
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成為(wei) 江西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手段。目前,江西3個(ge) 灌區被列入水利部數字孿生水利建設試點名單。下一步,江西將加快搭建數字孿生管理平台,構建起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ti) 係,通過精準實時掌握供水能力和農(nong) 田作物不同生長時段的用水需求,實現精準配水。(記者 鄭少忠 周 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