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創新不僅憑興趣,更要有使命感”

發布時間:2023-10-23 10: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創新者說】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對科研人員來說,創新從(cong) 何處來?愛因斯坦曾說“:興(xing) 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wei) ,在今日之中國,這句話隻對了一半。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更需要科研人員有強烈的使命感。

  實現更多“從(cong) 0到1”的突破,科學家必須有矢誌報國的愛國奮鬥精神,主動圍繞“四個(ge) 麵向”,特別是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凝練科學問題,開展科研攻關(guan) 。

  創新不僅(jin) 憑興(xing) 趣,更要有使命感。當年,屠呦呦百折不撓研發青蒿素,就是因為(wei) 這是一項國家任務。她先是從(cong) 中醫古書(shu) 中的一段話受到啟發,把青蒿作為(wei) 研究重點。後來,又嚐試了多種提取方法。最後,用自己的身體(ti) 做試驗,證明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有效藥。沒有科技報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不可能取得這項重大創新成果的。

  其實,我從(cong) 事呼吸係統疾病的科研工作,也是如此。20世紀70年代初期,國內(nei) 呼吸係統疾病高發,我們(men) 接到任務對此展開攻關(guan) 。原本我對這個(ge) 領域也沒有什麽(me) 興(xing) 趣,但既然是國家需要,那我就好好做。做了之後,我發現這個(ge) 研究方向裏其實有許多有意思的內(nei) 容,也就開始有了興(xing) 趣,熱愛起這個(ge) 研究方向。有了熱愛,也就有了追求,在執著追求的過程中,創新成果逐步湧現出來。

  所以說,創新型人才所必需的最重要特質,不應隻是單純的“興(xing) 趣”,而應是“使命+興(xing) 趣”。

  我從(cong) 事醫學科研工作已經有60多年了,在我眼裏,創新型人才還要具備以下幾個(ge) 特點:

  一是要在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基礎上,必須有上進心,或者說是開拓精神。青年科研人員有開拓精神,永遠不滿足於(yu) 現狀,往往會(hui) 取得突出成就。

  二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2003年,我們(men) 在抗擊非典過程中,自主研發了一套辦法,證實病原體(ti) 不是業(ye) 界普遍認為(wei) 的衣原體(ti) ,而是冠狀病毒,為(wei) 抗疫成功奠定了基礎。

  三是能吃苦,持之以恒。原始創新,意味著沒有先例可循,有定力,長期堅持,才能產(chan) 出重要成果。為(wei) 讓百姓有用得起的抗肺癌藥,我們(men) 團隊為(wei) 一種藥物持續研發了30年,2022年年底已獲批。

  四是團結協作特別重要。大科學時代,科研協作已經成為(wei) 攻克科學難關(guan) 、實現科技突破的必修課。近年來,我國多個(ge) 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實踐進一步證明,團隊協作最能促進靈感迸發、引起連鎖反應。

    (光明日報記者羅旭采訪整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