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疊加促民營經濟恢複向好
前三季度,民營企業(ye) 進出口增長6.1%,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wei) 53.1%,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降幅收窄。在相關(guan) 政策持續顯效下,民營經濟呈現出積極變化,總體(ti) 保持恢複向好態勢。
政策支持是嗬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關(guan) 鍵一環。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印發以來,相關(guan) 部門積極行動,推出具體(ti) 舉(ju) 措,合力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發布一批涉民營企業(ye) 、民營企業(ye) 家人格權保護典型案例,加快營造有利於(yu) 民營企業(ye) “輕裝上陣”的法治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細化具體(ti) 政策,從(cong) 實現公平準入、強化要素支持、減輕稅費負擔、加強法治保障等方麵促進民企發展。
“政策對小微企業(ye) 和麵臨(lin) 階段性困難的企業(ye) 尤其友好,能夠明顯提振信心。”江蘇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發展總監張闐年說。
“政策舉(ju) 措總體(ti) 上呈現出製度、法律、政策、輿論等內(nei) 容的全麵性與(yu) 推動解決(jue) 實際問題相應措施的可操作性特征。”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研究員羅貞禮表示。各類配套政策從(cong) 創新性看,在市場準入、融資清單、平台支持、集聚發展等方麵都提出了製度性改進創新;從(cong) 可落地性看,明確了製度性保障和責任主體(ti) 部門,讓民企清楚知道遇到問題時可求助的部門。
各地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針對民營企業(ye) 發展需求,一攬子措施接續推出、綜合發力。
9月份,黑龍江省科技廳公示了科技型企業(ye) 研發投入獎補資金擬支持企業(ye) 名單,安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獲得研發投入存量4%、增量10%的補助支持。公司董事長肖新光表示,此舉(ju) 有效鼓勵了企業(ye) 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和產(chan) 業(ye) 層次。
建立健全政府與(yu) 民營企業(ye) 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製,成為(wei) 許多地方的共同選擇,受到民營企業(ye) 好評。
肖新光告訴記者,黑龍江省實施的領導幹部包聯企業(ye) 機製讓企業(ye) 在場地免租、人才引進等方麵享受到一係列政策支持。他說,“哈爾濱新區積極與(yu) 我們(men) 對接,擬以房產(chan) 入股的方式讓安天立足深哈產(chan) 業(ye) 園建設高水平總部基地,加快了企業(ye) 融資發展的步伐,也有效提升了政府和企業(ye) 間的信任”。
“今年以來,發改、市場監管、工商聯等部門在信息交互、資源嫁接等方麵與(yu) 企業(ye) 的互動更加頻繁。”張闐年告訴記者,江蘇全省各個(ge) 層級開展了不同類型的政策解讀會(hui) 、申報培訓會(hui) 等,園區對企業(ye) 進行“一對一”服務,幫助企業(ye) 申報各類項目、獎補和榮譽,減少企業(ye) 的成本壓力。
羅貞禮認為(wei) ,各地在出台促進民企發展政策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不斷優(you) 化政策創新機製,側(ce) 重穩定性、精準性和實效性,結合各地發展條件與(yu) 具體(ti) 戰略目標,從(cong) 壓實主體(ti) 責任、明確落實細節、推出加強舉(ju) 措、落實激勵約束等方麵,加快形成可落地、能見效的政策舉(ju) 措。
隨著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民營經濟發展出現積極變化。國家統計局麵向5.9萬(wan) 戶小微企業(ye) 開展的調查顯示,企業(ye) 生產(chan) 訂單情況、經營情況總體(ti) 改善,景氣指數環比提升1.5個(ge) 百分點。
同時也要看到,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民營企業(ye) 恢複還需要一個(ge) 過程。
“希望加強對企業(ye) 的動態監測,並建立長效機製,讓符合條件的企業(ye) 能夠長期且實在地享受到政策支持。”張闐年提到,企業(ye) 在申報各類政策獎補過程中,存在多頭管理和材料報送線多、量大、頻率高的問題。期待各部門打通信息壁壘,加強數據歸集,推動相關(guan) 政策落地,進一步提升企業(ye) 的獲得感。
羅貞禮表示,目前民營企業(ye) 還麵臨(lin) 融資成本過高問題,技術、人才等資源短缺問題以及管理滯後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在已出台的政策中大都有涉及,但影響後續政策端發力的關(guan) 鍵是執行,要務求讓政策落地生根。”他建議,對已出台的政策,加大宣傳(chuan) 力度,讓企業(ye) 知曉理解政策並配合執行;加強對政策實施後的跟蹤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完善;對政策落實中形成的好經驗和規律性認識,及時加以總結推廣,並適時融入新政策中。(記者 曾詩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