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門診人滿為患!當心多種傳染病同時流行
今年秋天,全國多地兒(er) 科門診經曆就診高峰。支原體(ti) 肺炎大勢尚未褪去,甲流、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等多種傳(chuan) 染病已經開始有流行趨勢。
提前到來的候診高峰
“往年9、10月份是不會(hui) 有這麽(me) 多病人的,今年就特別多。”中日友好醫院兒(er) 科主治醫師李絢向中新網說道。
李絢介紹,按照過去兒(er) 科門診就診人數變化規律來看,通常是從(cong) 9月份開始逐漸增多,到12月份會(hui) 是一個(ge) 頂峰。放寒假,病人量減少。來年開學,3到5月份又會(hui) 有一個(ge) 小高峰,但不會(hui) 像12月份那麽(me) 多,到暑假病人量又會(hui) 有明顯下降。
但今年,兒(er) 科就診高峰似乎提前到來了。10月24日,下午三點許,中日友好醫院兒(er) 科門診看到候診人數已經達到158人。“現在候診常規在一二百人甚至二百多人,一個(ge) 醫生大約要十多個(ge) 小時才能看完所有的病人。”李絢說,這種情況通常是發生在往年的12月份。
近期,兒(er) 童肺炎支原體(ti) 肺炎席卷全國各大醫院,床位緊張。李絢表示,支原體(ti) 比別的疾病要病程長,症狀重,重症可能會(hui) 更多。但現在床位比較緊張,大量原本需要住院的病人隻能聚集在門診。同時一些合並其他感染情況,往年也需要住院處理,但今年隻能盡量通過門診開藥來解決(jue) 。
“群魔亂(luan) 舞”,但不必過度擔心
9月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發布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指出,2023 年 2 月中旬至 4 月底,我國呈現一波以甲型 H1N1 亞(ya) 型為(wei) 主的流感流行季,強度略高於(yu) 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而新冠疫情仍持續一定水平,今冬明春可能會(hui) 麵臨(lin) 新冠、流感等呼吸道傳(chuan) 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
“近期感染的情況五花八門,簡直是群魔亂(luan) 舞,什麽(me) 都有。”李絢注意到,與(yu) 往年相比,今年前來就診的兒(er) 童病因確實各不相同,種類繁多,不再是單一的病毒或細菌感染。
她向中新網介紹,目前流行的主要是支原體(ti) 肺炎,但同時也有孩子感染甲流、皰疹性咽峽炎等多種病毒感染。此外,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細菌感染也較為(wei) 常見。“南方已經開始爆發甲流,北方最近也開始呈現增多的趨勢,尚未到流行狀態,預計再過一到兩(liang) 個(ge) 月會(hui) 有流行。”她說。
多種細菌、病毒合並感染是否意味著病情嚴(yan) 重?李絢對此表示,感染的病原體(ti) 多或者複雜但未必會(hui) 重到一定程度。
前幾天,李絢接診了一位支原體(ti) 肺炎合並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同時還有皰疹性咽峽炎,但病情並不嚴(yan) 重,治療反應表現良好。該名兒(er) 童並沒有住院治療,最終兩(liang) 個(ge) 星期時間就痊愈了。
佩戴口罩、接種疫苗仍是預防良方
李絢指出,兒(er) 童支原體(ti) 感染的治療方案選擇有限,成人常用藥物對兒(er) 童不適用。目前,阿奇黴素仍是常規治療選擇之一。不過,今年流行的支原體(ti) 對阿奇黴素耐藥率較高,所以會(hui) 采用四環素類或者喹諾酮類非常規藥物。對於(yu) 合並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患兒(er) ,治療方案則會(hui) 更加複雜和緊張。
李絢提醒,如果家中有兒(er) 童發熱、咳嗽等症狀,家長不要貿然用藥,而是要先去醫院就診,在醫生建議和指導下進行治療。
在預防方麵,她建議,家長應讓孩子保持有規律的戶外運動和合理營養(yang) 狀態的同時,積極為(wei) 孩子接種疫苗,比如流感疫苗。
李絢表示,流感病毒變異率很高,雖然接種過還是有感染的可能性,但會(hui) 減少重症概率,因此還是有必要及時接種疫苗。此外,當前是傳(chuan) 染病高發期,建議大家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盡可能避免接觸更多病原體(ti) 。(韋香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