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標準實施後北京首啟重汙染預警 霾從何來

發布時間:2023-10-31 10: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北京於(yu) 10月30日12時至11月2日24時啟動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這是10月25日北京發布《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2023年修訂)》以來啟動的首次預警。

  此次預警通告:國一國二機動車、建築垃圾渣土砂石運輸車、本市號牌國四柴油貨車等在10月31日0時至11月2日24時執行限行措施。市民出行注意防護。

  10月30日傍晚,北京市發布《關(guan) 於(yu) 應對空氣重汙染采取臨(lin) 時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明確了紅色預警期間的機動車管控措施。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guan) 聯合中心專(zhuan) 家分析,本次汙染成因主要是不利氣象條件疊加移動源、工業(ye) 等汙染。

  新預案降低重汙染預警啟動門檻,空氣改善拐點未出現

  新版《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2023年修訂)》(以下簡稱“2023年修訂版預案”)是在《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2018年修訂)》(以下簡稱“2018年修訂版預案”)進行完善的基礎上發布的。實際上,2018年修訂版預案實施以來,北京鮮有發布紅色預警。但2023年修訂的新預案整體(ti) 降低了預警啟動門檻。

  其中,1天5級重度汙染或兩(liang) 天4級中度汙染即達到黃色預警啟動標準;兩(liang) 天5級重度汙染或3天4級中度汙染達到橙色預警啟動標準;3天5級重度汙染且其中1天達到6級嚴(yan) 重汙染達到紅色預警啟動標準。相較2018年修訂版預案,預警啟動需要的汙染持續時間均縮短了一天,汙染濃度也有所降低。

  在北京之前,大連、臨(lin) 沂、天津等城市均已發布新版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上海、哈爾濱等城市的新版預案也正在征求意見中。

  此次各城市密集修訂的一個(ge) 原因是,2022年11月,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重汙染天氣消除、臭氧汙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完善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是其中重要一項,其中明確,“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有關(guan) 省(區、市)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調整重點區域預警啟動標準”。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此次重汙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聚焦PM2.5汙染,以秋冬季(10月-次年3月)為(wei) 重點時段,堅持因地製宜、分區施策,以重汙染天氣頻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以及重汙染天氣防控工作相對薄弱的東(dong) 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為(wei) 重點地區。攻堅目標為(wei) :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全國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控製在1%以內(nei) ,70%以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麵消除重汙染天氣,上述重點地區人為(wei) 因素導致的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減少30%以上。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在介紹2023年修訂版預案背景時表示,10年來,北京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重汙染天氣發生頻率、峰值濃度、持續時間均明顯下降,發生天數從(cong) 2013年的58天降低至2022年的3天。但當前區域汙染排放總量仍超過環境容量,空氣質量改善成果還不夠穩固,由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出現,整體(ti) 仍未擺脫氣象條件影響。在秋冬季低壓、高濕、靜穩等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仍有可能發生重汙染天氣。

  新預案突出精準、科學,對工業(ye) 企業(ye) 、施工工地開展績效分級,實施差異化管控。新增了對單車汙染排放較大的載貨汽車管控措施以及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措施等。

  不利氣象條件疊加移動源、工業(ye) 等汙染

  據統計,本輪汙染過程中,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內(nei) 共20個(ge) 城市啟動重汙染天氣預警。其中,北京市於(yu) 10月30日12時至11月2日24時啟動橙色預警,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等13個(ge) 城市,河南省安陽、鶴壁等5個(ge) 城市啟動橙色預警,周口啟動黃色預警。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guan) 聯合中心專(zhuan) 家解讀本次區域汙染成因時表示,區域工業(ye) 企業(ye) 、重型貨車活動水平和秸稈火點數量環比上升,汙染排放呈增加趨勢。在工業(ye) 源方麵,10月下旬以來,區域工業(ye) 用電量較10月上中旬增長約5%,其中水泥、磚瓦等行業(ye) 用電量增幅更為(wei) 明顯,鋼鐵、焦化、石化等行業(ye) 用電量基本持平。在移動源方麵,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型貨車交通流量處於(yu) 秋冬季以來的高位,較10月上中旬偏高約14%。在麵源方麵,10月21-28日區域內(nei) 累計發現火點325個(ge) ,其中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數量較多。

  此外,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較不利,容易造成汙染累積與(yu) 轉化。10月22日以來,區域內(nei) 冷空氣活動偏弱,地麵氣溫、低層大氣相對濕度較常年均偏高,易形成區域性汙染。本次過程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以南風、西南風為(wei) 主,平均風速在2m/s以下;夜間至清晨時段,近地麵和900百帕(約1000米高度)存在較強逆溫,雙重逆溫結構下,垂直擴散條件極差。京津冀中南部相對濕度接近飽和,出現大霧天氣。

  “區域內(nei) 機動車、工業(ye) 爐窯等排放是PM2.5汙染的主要來源,秸稈焚燒等對局地PM2.5汙染貢獻突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guan) 聯合中心專(zhuan) 家指出,北京市受3條區域傳(chuan) 輸通道綜合影響,疊加本地移動源排放的NOx及其二次轉化,PM2.5濃度顯著上升。

  來源解析結果顯示,北京市此次過程中受到西南、東(dong) 南、偏東(dong) 3條主要傳(chuan) 輸通道影響,但29日上午本地貢獻上升,至中午時已接近40%。北京市PM2.5組分特征顯示,汙染期間城區硝酸鹽占比約為(wei) 40%,高出邊界站點,表明本地機動車、工程機械等排放的NOx及其二次轉化,推高了市區PM2.5濃度。

  據預報,10月30日-11月1日,受偏南風疊加高相對濕度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持續中至重度汙染;11月3日起,隨著冷空氣到來,汙染過程結束。

  本報北京10月30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